一氧化碳中毒 隐形的生命杀手
一氧化碳中毒是急诊科常见的中毒性疾病,是在生产和生活环境中,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产生一氧化碳,经呼吸道吸入引起的中毒。一氧化碳中毒在冬天较为常见,特别是在寒冷的北方,在急诊抢救室工作的医护人员更是经常见到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
一氧化碳中毒有哪些症状?
“一氧化碳”是含碳物质不充分燃烧产生的一种窒息性气体,新鲜空气中亦含有微量浓度的一氧化碳,对人体健康并无损害。但在寒冷冬季,如家中以点燃煤炉的方式取暖,很容易因为“烟囱堵塞”、“房屋密闭过严”、“倒风”等原因导致屋内人体短时间内吸入大量一氧化碳气体而出现急性中毒表现。此外“改装燃气热水器”、“自制燃油发电机”等措施也易使人发生一氧化碳中毒。
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一氧化碳,或浓度虽低但吸入时间较长,均可造成一氧化碳中毒。本病发病急,病势险恶,若不及时处理可危及生命。其对全身的组织细胞均有毒性作用,尤其对大脑皮质的影响最为严重。一氧化碳中毒后,人一般会感觉头痛、恶心、软弱无力,主要与血液内含碳氧血红蛋白(COHb)的浓度有关。
1.轻度中毒:血液COHb浓度达10%~20%。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全身无力。
2.中度中毒:血液COHb浓度达30%~40%。患者口唇呈“樱桃红色”,上述症状加重,出现兴奋、判断力减低、运动失调、幻觉、视力减退、意识模糊或浅昏迷。
3.重度中毒:血液COHb浓度达30%~50%。表现为抽搐、深昏迷、低血压、心律失常和呼吸衰竭,部分患者因误吸发生吸入性肺炎,也可发生应激性溃疡、大脑局部性损害,受压部位皮肤可出现类似烫伤的红肿、水疱,受压部肌肉可发生压迫性肌肉坏死,释放肌球蛋白而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谨记以下急救要点:
1.接诊后,将患者放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的诊室,松开衣服。中毒者多发生在冬季,要注意保暖,防止受寒引起感冒、肺炎。备好急救药品,心跳、呼吸骤停者立即行心、肺复苏。
2.纠正缺氧,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及呕吐物,使其自主呼吸。对于呼吸停止者行人工呼吸,直至患者可自主呼吸为止。有条件者应早期(4小时内)给予吸氧,首选高压氧治疗。吸入氧气可加速碳氧血红蛋白血症解离高压氧治疗可使血中HbCO很快形成HbCO2而消失,并增加血液中溶解氧,使血红蛋白恢复正常携氧功能,迅速纠正组织缺氧。但要注意,高压氧治疗的禁忌证,如活动性内出血及出血性疾病、心脏传导阻滞、心律失常、心动过缓(60次/分)、全身极度衰竭等。
3.防止脑水肿,一氧化碳中毒后,2~4小时可出现脑水肿,24~48小时达高峰,并可维持多日,应使用脱水、利尿剂,如20%甘露醇与高渗葡萄糖液交替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mL应快速静点(30分钟内滴完)老年人及肾功能不全者,可选用甘油果糖静滴。
4.促进脑细胞功能的恢复,早期应用ATP、辅酶A、细胞色素C、胞二磷胆碱等静脉滴注,同时给予大剂量维生素C及B族维生素。
5.降低脑代谢,若病人出现高热抽搐,应给予冰袋物理降温,使体温维持在32°C左右,低温可降低脑代谢,减少脑灌注。频繁抽搐者首选地西泮。
6.防治并发症及迟发型脑病,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必要时给予抗生素。急性中毒病例应从迷苏醒后继续休息2周,以防发生迟发型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