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崴脚 “大”麻烦 崴脚后黄金48小时处理要点
崴脚即踝关节扭伤,在湿滑、不平整或软硬不一的地面上,下楼梯或运动中突然变向时容易发生,多为内翻崴脚(脚心翻向内侧),踝关节外侧受到强烈的牵拉导致外侧韧带受损,引起踝关节疼痛肿胀,甚至功能受限。相信生活中有不少朋友都发生过崴脚,但是很少有人能把握住崴脚后的“黄金48小时”进行正确的处理,导致后续踝关节的“大麻烦”。
您是否也有以下这些认知误区?
在康复医学科门诊就诊的患者小A描述说,自己2天前崴脚了,他认为崴脚是小事,无伤大雅,稍微休息休息就能好,崴脚后只有轻微疼痛,没有采取任何措施,依旧继续逛街走路。第二天发现脚踝肿胀得跟馒头一样,而且疼痛明显加重,无法下地行走,只能寻求医生的帮助。
同样在康复大厅做康复训练的小B见状苦笑说,他是另一个极端,他崴脚后脚踝疼痛肿胀,听大家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因此下定决心好好休养,几乎在床上躺了一个月,但凡要出行就坐轮椅。结果休养了一个月,小B说都不知道该怎么走路了,开始害怕走路,一下地就脚软伴疼痛,坐着轮椅来到了康复科寻求治疗。
小C也回忆道,自己几年前也崴过脚,并没重视,几周后就消肿并恢复日常活动了。但是脚踝总感觉隐隐不适而且只要走不平的路就很容易崴脚,出现了习惯性崴脚,走路负重时也习惯地把重心落在对侧脚上,久而久之出现了对侧脚踝疼、膝盖疼、屁股痛、腰痛等别的后续症状,非常影响生活。
没想到崴脚若早期处理不当,竟会导致后续接踵而至的麻烦,一定要重视崴脚后早期的正确处理。
那么,崴脚后的黄金48小时内,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现场处理要点(根据POLICE原则进行)
(1)保护受伤的踝关节:首先,要立即停止当下的活动,检查伤势后保护受伤的部位,避免踝关节进一步损伤。
(2)冰敷治疗:崴脚后48小时内,进行间断的冰敷治疗是十分关键的。冰敷可以通过促进血管收缩抑制出血、减轻肿胀、限制炎症、减缓局部组织代谢从而减少损伤,减轻疼痛以及抑制局部肌肉痉挛。切记,48小时内千万不能采用热敷、涂抹活血化瘀药物等含“热”的处理方式,会导致红肿更加严重。
具体方法:可就地取材,用塑料袋装入冰块和水密封,或者冷冻的冰袋、冰棍、肉类等固体,但需要注意用毛巾包裹后再放置于患处,否则容易冻伤。其次注意冰敷时间,若用冰水混合物冰敷,一次冰敷时间15-20分钟左右;若是冷冻的固体,可相应减少冰敷时间为5-10分钟;冰敷期间多观察避免冻伤,休息1-2小时后可再次进行冰敷治疗,反复多次。若48小时后仍有肿胀、皮温升高的情况,依然需要继续间断冰敷治疗。
(3)加压包扎:可减少渗出和肿胀,使用弹性绷带,应用“8”字包扎法,由远端向近端逐渐包裹,由紧到松,松紧适度,过紧会导致组织缺血缺氧加重损伤;过松,起不到加压包扎的作用。包扎后关注脚趾的颜色有无变紫或发白,脚趾有无麻木疼痛,必要时触摸足背动脉搏动是否存在,若出现相关不适,则需要重新调节弹力绷带的松紧程度,避免包扎太紧引起缺血缺氧损伤。加压包扎同时可配合冰敷治疗,将冰袋等物品覆于绷带之内。
(4)尽早就医:等进行以上紧急处理后,可尽早就医,排除有无更加严重的损伤,如骨折、韧带损伤或断裂。若崴脚现场无冰敷或加压包扎的工具,也可立即去附近的医院进行处理。
就医回家后的处理要点
待医院排除骨折或韧带撕裂等严重情况后,崴脚后48小时内,在家中仍然需要根据POLICE原则进行治疗。
(1)继续间断冰敷治疗
(2)继续加压包扎
(3)适度活动
研究提示,给予受伤部位的适度负荷可以刺激肌腱、韧带、肌肉的愈合,因此POLICE原则建议48小时内可以适度地开始活动脚踝,大家可在坐位或卧位,进行踝关节各个方向的活动;可在拐杖等支撑物帮助下逐渐负重,短距离行走。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任何活动都不能引起脚踝的疼痛。活动时建议使用弹性绷带对受伤踝关节进行包扎保护。
(4)患肢抬高
在休息或睡觉时,在受伤的足踝处,垫一个软枕,抬高患肢到超过心脏水平,可加速静脉回流和淋巴回流,减轻肿胀。
实践表明,早期正确处理有利于快速恢复,若处理不当,则会延长恢复时间,甚至带来更多损伤。欢迎您来世纪坛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助您早日恢复健康活力。
【小贴士】
1.不能长距离行走、剧烈活动;
2.不能热敷;
3.不能使用活血化瘀的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