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外科在国内率先开展
神经介入“零交换技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近日,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外科关峰主任团队在国内率先采用Fastunnel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球囊+微导管一体化设计),应用神经介入“零交换技术”成功治疗一例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次全闭塞、右侧大面积脑梗塞、失语和偏瘫患者。
该患者为74岁高龄女性,于内蒙古当地缺血性脑卒中发病。考虑到当地的医疗条件和手术风险,患者家属专程来到北京求医问药。经过术前缜密的评估和准备,关峰主任团队在手术室麻醉和护理团队的全力配合下,采用介入“零交换技术”顺利行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次全闭塞开通术(CMI 4级)。手术过程顺利,患者于术后第3日顺利出院。令人欣喜的是,患者出院时已可以说“你好”、“谢谢”等简单词语,偏瘫侧的肢体功能也明显恢复。
“零交换技术”的应用,简化了传统手术操作中的交换步骤,减少了耗材的应用,显著缩短了手术时间,也减少了患者与医护人员的辐射暴露时间,降低了手术辐射暴露对医患造成红斑、脱发、白内障等并发症风险,彰显了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人文关怀。
近年来,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递增,且呈现年轻化趋势。《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2019》数据显示,脑血管疾病与恶性肿瘤、心脏病位居我国人群疾病死亡率前三,且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大多数是因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导致脑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引起脑动脉狭窄甚至闭塞所引起的脑循环供血不足,也有一部分是因为房颤导致栓子脱落引起脑动脉栓塞。这一类疾病通常会引起偏瘫、失语、昏迷等比较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以及永久性后遗症,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影响。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多项研究提示,将神经介入治疗的并发症控制在较低水平,才是患者从治疗中获益的关键。既往文献报道,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神经介入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 0~24.1%,其中出血相关并发症中,微导丝、微导管穿孔(占45%~75%)、缺血相关并发症中远端栓塞和夹层(约占 20%)均与神经介入手术中器械操作相关。传统的脑血管狭窄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需要通过反复7次使用交换技术(微导丝-微导管-交换导丝-球囊-微导管-交换导丝-颅内支架)进行球囊扩张和支架成形操作。交换过程随着中间张力的变化,微导丝或微导管头端易损伤血管造成穿孔,引起出血相关并发症,或者形成血管夹层引起缺血相关并发症。同时,器械反复通过病变部位也可能导致斑块脱落造成远端栓塞,引起缺血相关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将可能造成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零交换技术”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神经介入治疗理念的跨越式提升,目前,只有少数国内知名神经介入中心开展了此项新技术。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外科神经介入亚专业团队顺利开展此项新技术,有望为更多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带来福音和希望。
上一篇: 北京世纪坛医院保卫处致大家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