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反应科顺利通过国家重点专科评估
日前,8455线路检测中心变态(过敏)科顺利通过国家重点专科评估。
8455线路检测中心变态(过敏)反应科建立于1982年, 2005年成为北京市属医院唯一的变态反应独立专科,并在国内首创成立了多学科诊疗模式的变态反应专业。在王学艳知名专家的带领下,逐渐成为集科、教、研于一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立的变态(过敏)反应学科。2006年被评为医院临床特色专科,2011年成为国家级变态反应专业临床药理基地,2012年成立了变态反应诊疗中心,2013年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14年评为院重点特色发展学科,2016年评为院重点发展学科。
近年来,变态反应重点专科建设在临床服务能力、医疗辐射能力、医疗质量管理、人才培养及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均有大幅提升。
1)临床服务能力:门诊量由48638人次增加至72917人次,疑难病门诊量由416人次增加至1011人次,外地就诊患者由9986人次增加至18060人次 ,特异性免疫治疗患者由1040例增至2586例;开展了5项特色诊疗技术,新增11项新技术;建立严重过敏反应防范体系,引入类胰蛋白酶检测项目减少了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参与和开展了舌下黄花蒿粉滴剂的药物二、三期临床观察,为以后的临床应用提供前期基础。科室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把握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具有临床特色的多学科诊疗模式,为变态反应学科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科室患者的满意度持续在98%以上。
2)医疗辐射能力:牵头举办5届北京医学会变态反应年会和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年会和国家继续医学教育。连续4年开展新技术推广、健康大讲堂、公益内蒙行活动,面向基层医师普及过敏相关知识;与外省多家医院联合建立过敏疾病诊治平台,提供快速就医通道;帮助边疆草原城市建立3个过敏反应诊疗体系,成立15个变态反应门诊,接收进修医护人员70余人,培养科主任12人;监理、健全社区的过敏相关疾病的慢病管理;连续4年在北京地区进行基层巡讲,听课学员近万人。
3)医疗质量管理:认真贯彻实施医疗技术管理办法、核心制度、疑难病的MDT诊疗制度。引入国际指南,完善变态反应科的诊疗常规与流程,实行就诊流程管理,紧急情况下启动变态反应科应急预案。完善患者医疗档案,监测患者的病情及不良反应。积极接纳患者反馈并根据实际情况整改。
4)人才培养及队伍建设:科室自成立以来不断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及人才梯队建设,聘请新加坡引智人才、协和花粉专家、中科院植物学家进行指导。逐步培养并建立了一支技艺精湛、作风优良的专业队伍。现有医护人员15人,专业医师8人,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1人,专业技师2人,药师1人。博士后1名,博士4名,硕士3名,外聘高端人才3名,多学科专家10人,共计28人的优秀团队。科室人员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200余次。科室目前牵头获批北京科委课题、医管局临床医学发展专项(“扬帆计划”)课题,参与国自然、北自然、首发基金与卫计委等课题,课题经费、院内配套资金和院内重点专科经费目前累计基金1489万元。2016年成功协助药剂科申请临床合理用药生物特征谱学评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全变态反应中心发表文章114篇,专职出诊医师发表22篇SCI文章。
在项目建设周期内,重点完成三个项目:草原地区花粉过敏相关疾病、食物过敏症和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HAE)疑难病项目。
1)草原地区花粉过敏相关疾病:组织实施内蒙古地区花粉过敏相关疾病6043人次流行病学调查及花粉调研,建立17个花粉监测点监测全年花粉飘散规律,掌握北京及内蒙的花粉过敏相关疾病情况及主要的致敏原,新发现内蒙地区特有的2种过敏原,制成检测试剂,制定区域性过敏原检测组合,提高检测的阳性率、减少个人及国家的医疗支出。2018年调研相关文章《Alarming prevalence of pollen-induced allergic rhinitis withhigh pollen exposure in grasslands of northern China》在ALLERGY 杂志上发表。拟出版《中国北方植物花粉调研及过敏相关疾病》著作一部 。
2)食物过敏症:开展开放式的食物激发试验31例,引进营养学专家对食物过敏患者进行饮食指导,以少量多餐,反复刺激为指导原则,增加患者的耐受,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申请了食物过敏相关课题3项,已发表2篇文章,出版了《食物过敏诊疗与病例分析》一部。
3) HAE等疑难病:针对HAE、儿童行为异常、偏头痛、口腔溃疡、慢性腹泻等过敏性相关疑难病,引入C1抑制物等检查项目,结合过敏性疑难病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大力推行多学科的MDT诊疗模式,突出中西医结合治疗特色,充分发挥多学科专家的作用,提高了疑难病的诊治能力,在国内外有一定的影响力。
2017年,国家健康卫生委员会组织对全国重点专科项目进行评估,评估的项目包括:项目管理、专科建设与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专业影响力、重大技术突破5个一级指标,技术突破与创新、人才梯队建设等14个二级指标,亚专科建设及梯队结构配置等40个三级指标,并实施量化千分制,我院变态反应科表现突出,并顺利通过国家的层层审核。今后的工作中,变态反应科将在院内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王学艳主任的带领下继续持之以恒的努力,共同推动变态反应学科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