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伏贴敷您来了吗?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也称“三伏贴”治疗是中医学的特色治疗手段,该方法在全年最热的三伏天中,于经脉穴位贴敷化痰祛寒之中药,通过激发经气、疏通经络、祛除伏痰,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具有作用持久,安全无毒的特点。中医科开展此项治疗已达20年,因疗效肯定,深受患者欢迎,接受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的患者逐年增多。
2018年7月17日是头伏第一天,虽然近日来阴雨连绵,但仍挡不住大家前来贴敷的热情,为满足患者贴敷治疗的需要,解决头伏第一天患者较多,容易拥滞候诊大厅,造成就诊秩序混乱的问题,中医科早在一周前就开始进行全员培训,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为冬病夏治穴位贴敷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头伏当天,中医科冯兴中主任、姜敏主任带领科室医护人员提前半小时到岗开诊,并抽调病房的医护人员支援门诊工作,有效地疏解病人。全天工作忙而不乱,秩序井然。据不完全统计,7月17日有四百余人次来我院进行头伏贴敷。
中医专家提醒:贴了头伏贴的朋友,记得把疗程贴完哦,不然效果会大打折扣。
温馨提示:
贴敷后的皮肤反应与处理方法:
“温阳化痰穴贴”因其药物组成和制作工艺,较少出现皮肤发泡现象。如果患者属敏感体质,或既往用药曾出现红斑、水泡等反应者,应缩短贴药时间。
正常的皮肤反应与处理:
根据患者的体质情况,贴敷时间长短等,贴敷后可能出现局部皮肤潮红、灼热或轻度刺痛感,或出现小水疱等反应。多数敷药处的皮肤会在一段时间内遗留色素沉着。一般对小的水疱,不必特殊处理,待其自然吸收,或外涂湿润烧伤膏以减轻不适感。
不良皮肤反应与处理:
由于患者的病情、体质状况等原因,贴敷后可偶发局部皮肤严重红肿、大水泡、溃烂、疼痛,或皮肤过敏等一些不良反应。
若在贴敷期间,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泡、瘙痒现象,应立即祛除贴敷药物与敷料,注意保持局部干燥,不要搔抓局部,不要随便涂抹其他止痒药品,以防对皮肤进一步刺激;过敏严重者,应及时到规范医疗机构就医。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注意事项:
(1)治疗前要向正规医生详细了解自己是否适用此方法。
(2)穴位贴敷只是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正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在进行中医敷贴期间不要盲目减药、停药。
(3)贴敷期间应饮食清淡,慎食海鲜、牛羊肉及辣椒、蒜、葱、姜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和肥甘滋腻及食冷饮和冰冻食品,宜少喝酒,少抽烟。
(4)贴敷后不要过分活动,要保持贴敷局部清洁。去掉药物后宜洗温水澡,不宜洗冷水澡。对于贴敷处皮肤及残留药膏等,只可用清水洗涤,不可用肥皂、浴液等搓洗。
(5)贴敷期间宜穿干净、柔软、宽松、透气衣衫。贴敷期间最好不要使用空调、避免皮肤遇冷后毛孔收缩,影响有效成分吸收。入睡前一定要将贴敷的药物揭除。
下一篇: 出发前夕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