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55线路检测中心
English
路径导航: 首页 >>党群园地 >>我敬我业

聆听大师的声音 传承控癌思维

---学习汤钊猷院士控癌持久战理论的感悟

发表日期:2018-11-22 来源:腹膜肿瘤外科 作者:李鑫宝 本页责编:左彦
人阅读

image001.jpg

2018年11月17日-18日,第三届全国腹膜癌妇科肿瘤综合诊疗技术学习班在8455线路检测中心成功举办。受大会主席李雁教授的诚挚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肿瘤外科专家汤钊猷教授就“关于控癌战的几个关键”作专题报告,为肿瘤医生及广大肿瘤患者在面对癌症、抗击癌症的战役中,坚定信心,指明方向,提供战略规划和战术指导。

微信图片_20181122085717.jpg

汤钊猷院士在报告中指出:在百余年的抗癌战中,我们只取得了阶段性胜利,2005年的5年总体生存率较1953年翻了一番,然而目前癌症发病率呈逐渐增高趋势,部分患者仍无法得到根治、获得长期生存,抗战未全面胜利。癌症作为慢性、全身性、动态变化的疾病,其实质是内部“正常细胞恶变”的结果,其发病机理和发展过程不同于其他外界因素直接导致的疾病,过去在“不同戴天”“你死我活”指导思想下发展的“抗癌战”治疗策略,应当修改为“消灭与改造并举”的“控癌战”,并强调“预防为主、早诊早治、综合治疗”的持久战。

image003.png

首先,我们应转变认识:不同于传染病的外敌入侵,癌症是由机体正常细胞在内外环境失衡、多基因参与、多阶段形成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单靠“手术+化疗”消灭是不行的,需要消灭与改造并举,例如分化诱导使癌变细胞转化为正常细胞,改变肿瘤周围组织炎症状态、缺氧状态等微环境以控制癌症进展,通过神经、免疫、激素干预改造机体状态抗击癌症;以达到综合控制肿瘤,带瘤长期生存的目的。

其次,作为肿瘤医生,第一:加强肿瘤科学知识普及,让肿瘤患者认识到癌症并非不治之症,并非致死性疾病,也并非绝对可根治性疾病,而是与之长期相处、共同生存的疾病;第二:加强自身肿瘤专业知识积累、提高手术技术,在不过度增高患者经济负担的同时,应用手术、化疗、免疫、营养等多种方式综合降低肿瘤负荷、控制肿瘤进展,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使患者正常生活、长期带瘤生存;第三:个体化治疗,“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从机体、器官、细胞、到分子,根据患者特点,个体化制订综合治疗方案;第四:终身学习,掌握目前国内外最先进、最实用的肿瘤治疗技术,以优化目前的治疗体系。

image005.png

最后,作为肿瘤患者,第一:早期就诊;目前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越来越多的人透支身体,当出现肿瘤症状,及时到肿瘤专科医院诊治,肿瘤早期得到根治性治疗几率更大,能够实现长期生存获益;第二:调整心态;充分认识癌症,作为机体一部分,其可能伴随一生,放宽心态,积极面对,与癌症长期战争下去;第三:主动参与;减少致癌因素接触,如戒烟少酒、低盐、避免辐射等;适当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毒物排泄等;合理饮食,避免过油过盐过烫、多蔬菜水果等。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汤钊猷院士已是88岁高龄,仍战斗在“控癌战”一线,普及癌症知识。作为临床肿瘤医学生,应以此为榜样,在“控癌战”中努力奋进,积极参与到肿瘤知识普及、肿瘤基础研究、肿瘤临床研究、肿瘤临床治疗中去,为肿瘤患者的综合治疗做出点滴贡献。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