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谣:多喝水就能预防“EB流感”?
前几天,网上流传着一则“通知”:“这次的EB流感很严重,有预防的方法,就是要保持喉咙黏膜的湿润,不能让喉咙干燥,因此一定不要忍耐不喝水,喉咙的黏膜干燥,在10分钟内病毒就能入侵体内!”
辟谣:流感压根就没有EB型!
类似的谣言每年都有,但医学上根本不存在EB流感,流感和EB是两码事。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它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感染性呼吸道疾病。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易感者与感染者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而传播。一般秋冬季节是其高发期。
人流感主要由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此病潜伏期短,传播速度快,传染性极强。尤其在学校等人口密集的场所流行。流感的主要症状为发热,一般体温超过38.5℃,全身酸痛、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咳嗽等,严重时会引起肺炎及其他并发症,可以致命。
病毒、饮食等都可能引起流感
流感有可能是病毒引起的,病毒分为甲乙丙三种类型。如果患者自身的免疫力过低也容易感染病毒。
还有饮食方面的原因。如果患者经常吃油炸食品、辛辣食品或者是刺激性较强的食物,反之不吃水果蔬菜,不摄入或者摄入蛋白质过少,也会导致免疫力低下,从而就没有了抗病毒的能力。
在冬季,经常性去公共场所,人群密集之地,也会增加流感疫情的频发。因为流行性感冒传染性极强,从而引起了交叉感染。
如何正确预防流感?
流感高发,小孩、老人、慢性病患者、熬夜人群等容易中招。流感预防光靠喝水没用,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是疫苗接种。除了打疫苗,还应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去,必要时应戴上口罩。注意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开窗通风。注意休息,不要劳累。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流感病毒虽然是经飞沫空气传播,但病人的手如果接触了自身的唾沫、鼻涕等,又去接触其他东西,很容易污染被他接触的东西。因此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在饮食上应注意清淡饮食,多吃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蔬菜、瓜果等等。流行性感冒很好治愈,因此只要平时多注意锻炼,注意饮食规律,还是可防可治的。
EB病毒究竟是什么?
EB病毒是Epstein-Barr病毒的简写,属于疱疹病毒家族一员,主要通过唾液传播,多为散发病例。病毒的传染需要一定过程,不会10分钟进入体内。
EB病毒的由来:1964年Epstein和Barr从罹患恶性淋巴瘤的非洲儿童的瘤组织中发现了一种微生物。为了纪念这两位科学家,大家把他们发现的病毒命名为EB病毒。EB病毒属于疱疹病毒属,是一种嗜淋巴细胞的DNA病毒,在电镜下病毒呈球形,直径约150-180nm。
EB病毒的一个特点就是飞沫感染的少,而是通过更亲近的接触进行传染,最重要的传染途径,就是口腔接触到病毒携带者的体液,比如唾液。
EB病毒主要侵犯儿童和青少年,被感染的孩子可以出现发热、咽喉疼痛、肝脾和淋巴结肿大、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增多,出现异形淋巴细胞的现象。EB病毒在全年都有发病,秋末至初春时节增多,人群的感染率较高。由于EB病毒和流感在症状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才会被人们混为一谈,但谣言终究是谣言,不可轻信。
不必过于担心,绝大部分的EB病毒感染都会自愈。
我国大多数EB病毒感染发生在幼儿时期,感染后EB病毒在人体的B淋巴细胞潜伏下来,受感染者便成为病毒的终身携带者。当人体的免疫力一强大起来EB病毒就会被控制住。我国大约有90%的人是EB病毒的携带者,由于感染EB病毒后机体会产生比较稳固的免疫力,很少再次出现发病的情况。因此,家长不需要过于担心EB病毒,我们基本上都得过,也都活蹦乱跳的长大了。绝大部分的EB病毒感染都会自愈,好好吃饭,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注意个人卫生,家长正常的观察护理就可以了。如果出现比较严重的高烧不退、精神萎靡等情况,不管是不是EB病毒,都要及时就医。
上一篇: 哺乳期妈妈得了流感怎么办?
下一篇: 从日本代购的龙角散是感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