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辉煌历史,展望美好未来
——记病理科学科文化建设工程项目启动会
2019年1月23日,一个温暖晴朗的冬日清晨,病理科诊断一室内气氛热烈。由李雁主任主持、全体医师参加的科室文化建设项目启动会拉开帷幕。
李雁主任拟定了主题宣传提纲:第一部分历史传承,包括历届领导、主要骨干、代表性成果、病理学术思想的形成和延伸;第二部分开拓发展,包括业务扩大、人员增加、领先技术、辐射引领;第三部分成就世纪,包括服务临床、支撑学科、培养人才、传播文化;第四部分再创辉煌,包括战略定位、创新发展、重点突破、标志成果。
杜雪梅主任医师以演示文稿的方式向大家展示了病理科学科文化建设工程项目初稿。由病理科的地位、历史、设备和业务、现状等几部分组成。病理科担负着医院临床病理诊断、科研和教学任务,是医院的重点支柱科室之一。病理科的发展依次经历了北京铁道医学院年代(1958-1966),文化大革命年代(1966-1976),拨乱反正、开拓进取时代(1976-1996),全面发展时代(1996-至今)。病理科前身为北京铁道医学院病理解剖教研组,1965年改为病理科。医师13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7人;病理技师8人,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3人,初级以下职称1人。
在病理科历史传承部分中重点展示了严庆汉主任、李保玉主任和昌红主任为病理科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严庆汉主任作为中国淋巴瘤病理诊断的开山人,开创了北京世纪坛医院(原铁道部北京铁路总医院)病理科的辉煌,使病理科成为全国淋巴瘤病理诊断的权威科室;李保玉主任带领病理科在科研领域大步前进,病理科在1996-2000年的科技大会上被评为科研先进集体,1998年被确立为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点,2000年被确立为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医院形态学研究中心,2009年病理科成为北京市临床病理学住院医师培训基地。昌红主任管理科室期间,创立了病理科的分子病理实验室,扩大了免疫组化室,撰写了所有的SOP文件,为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积极拓展病理科业务范围,尤其在靶向药物分子检测方面带领病理科取得长足进展。2013年病理科评为医院先进集体。2018年,病理科开启了新征程。李雁主任提出病理服务临床、指导临床、引领临床的理念,带领科室完成了:(1)病理报告规范化:格式规范、内容详实、术语精准、诊断正确。充分体现了病理人的专业水准和对临床的贡献能力。(2)病理标本交接流程明显优化,为最大程度减少标本接收流程差错,我院专门更新了标本接收流程规范,李雁主任带头逐字逐句学习新规范,保证每人通读一遍,并签字落实到具体时间,按照新规范统一了操作规程。在持续一个多月的监督改进下,完全填补了各个环节漏洞,杜绝了标本接收、处理中的差错事故。建立了新的标本接收室。(3)病理教学正规化:按照北京市病理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修订了更加简易可行的培训方案,整理出一套病理规范化诊断教学片。无论是技师还是医师,都积极参与教学片制备和课件准备工作,形成了临床促进教学,教学提高临床的可喜局面。新的教学用房,目前已启动装修。
2018年12月14日,病理科成功举办第二届软组织病理学习班。2018年12月15日,病理科青年技师参加北京市病理技术学组中青年技师演讲比赛,获得组织奖和三等奖各一个,优胜奖三个。
杜雪梅主任医师以详实的数据和丰富的图表向大家展示出一幅病理学科的繁荣景象:硕士和博士工作人员占主体;中、高级职称人员大幅增加;科室设备显著提升,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日新月异;科研工作年年超额完成医院指标,论文质量和数量不断提升;同时病理科作为北京市住院医师培训基地之一,为培养未来的病理医师做出自身应有的贡献。
杜雪梅主任医师演示结束后,医师们畅所欲言,纷纷献言献策,为病理科文化建设项目提出自己的宝贵意见。孙萍萍医师提出:应该加强分子病理技术的对外宣传,让临床医师和病人都能深入了解基因检测在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陈奕至医师认为用多媒体或网络传播的方式进行宣传,能让更多的病人了解世纪坛医院病理科;周全主任医师认为照片应该正式,不能生活化,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生动详实地展示科室的发展。
在大家踊跃讨论后,李雁主任作了总结性发言,他系统总结病理科六十余年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从历史中淘宝,为现实思考,凝练成展现病理工作内涵、反映病理学术思想、揭示病理学科规律的科室文化,既是历史任务、也是现实需求,意义重大。科室文化建设不仅仅是静态展示病理科的人才和设备,更是增强病理科工作人员的自豪感,提升科室的凝聚力,推动科室发展和增加病理科知名度的重要举措。大家要致敬历史,保障未来,要有使命和担当意识,做好桥梁工作。要通过盘点历史梳理思想。盘点病理科医、教、研、社会服务、学科发展。盘点对学科发展重大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事件,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为今后发展迈开更坚实的步伐。梳理学术思想和学科思想,学术思想是为了每个人的发展,学科思想是为了做成特色学科,做成路标,成为病理界的一道风景。对待思想,一定要吸收借鉴和批判反思,对将来的发展形成共识。病理学科文化建设项目是一项系统工程,其结果有专业版、精华版和壁报版三种形式,以充分体现病理学科的内涵丰度、物理厚度和思想高度,能够反映学科发展的共性特征和必然规律,要提出并践行病理服务临床、指导临床、引领临床的理念。作为壁报版的科室文化墙更要内容精练,外表美观,重点突出,体现出厚重感、历史感、价值感。
大家一致通过了病理学科文化建设项目提纲,通过这次集体大讨论,全科人员更加坚定了信念,看清了方向,更加积极主动地为病理科的发展奋发努力。
(荐稿:李雁)
上一篇: 服务临床 不断创新
下一篇: 应对突发不慌乱 齐心协力加油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