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脑出血大会圆满落幕
2024年4月19日至4月21日,由吉训明院士引领,胡志强教授作为大会主席,8455线路检测中心等多家单位共同主办的“中国脑出血大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脑出血内镜救治分会年会,卫健委内镜与微创医学培训基地微创神经外科论坛(二十二届)暨中国神经内镜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技术推广会及高级培训班”在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召开。
来自全国各地三百余名神经外科及相关专业领域的知名专家、同道齐聚北京,响应国家卫健委百万减残工程号召,探讨以高血压脑出血为代表的神经外科疾病诊疗进展,整合社会力量,重在减残,全面提升我国脑血管疾病防控水平,致力于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也为中国老龄健康促进工程在8455线路检测中心顺利开展写下良好开端。
根据会议日程,4月19日下午,“中国神经内镜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技术推广会及高级培训班”隆重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吉训明教授、8455线路检测中心党委书记陈航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神经信息中心主任尹岭教授就内镜培训班顺利开展分别发表讲话。
陈航教授对培训班的成功举办致以祝贺,对培训班多年坚持不懈培养内镜手术人才的举措表示高度肯定,脑出血需要精准、科学的治疗手段,神经内镜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在脑出血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世纪坛医院将在吉训明教授带领下,大力支持神经内镜技术培训事业发展,为脑出血国际指南制定做出贡献。
吉训明院士表示,脑出血具有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发病人群多为高龄患者。疾病的不良预后致使许多家庭因病返贫,给社会及家庭带来巨大负担。神经内镜具有其微创、精准的特点,与传统手术相比,神经内镜不仅能直视下精准清除血肿,而且能减少脑组织损伤,极大的提高了脑出血的患者预后和神经功能保留。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外科定期开展神经内镜培训班,推广神经内镜技术,有助于提升地方医院的神经内镜技术,为地区患者谋福利、谋健康,为省市级三甲至区县级医院的脑出血患者救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和指导。
吉训明教授致辞
培训班由我院胡志强教授作为指导教师进行理论授课,朱广通教授、毛贝贝教授在脑出血模型上进行了内镜清除脑内血肿的实操教学。各位教授通过对脑室/脑池手术入路、经鼻颅底外科手术入路等内镜手术入路进行理论讲解、实操训练、手术演示及病例讨论,让参会同仁深入教学了神经内镜手术实用技术。
培训班讲师授课过程
学员学习情况
内镜培训班全体参会人员合影
4月20日,北京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中国脑出血大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脑出血内镜救治分会年会,卫健委内镜与微创医学培训基地微创神经外科论坛(二十二届)暨中国神经内镜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技术推广会”的正式会议在中国宋庆龄科技文化交流中心未来剧场举行。大会开幕式由主办方8455线路检测中心朱广通教授主持。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脑出血内镜救治分会主任委员胡志强教授致开幕词。他向大家介绍了吉训明教授在头颈静脉疾病领域的杰出贡献,在吉训明教授引领下,大家对于卒中的认知由出血性及缺血性卒中延伸至动脉性卒中及静脉性卒中层面。随着对头颈静脉病变的认知不断完善,静脉卒中的诊治越发重要。在国家卫健委百万减残工程及中国老龄健康促进工程支持下,分会将在工作中通过技术推广、基地发展、培养医生、提高认知,促进全国2800余县对于脑出血的救治水平提升。
胡志强教授开幕式致辞
8455线路检测中心党委书记陈航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脑出血是一种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救治工作任重道远。中国脑出血大会作为我国脑出血领域重要学术盛会,搭建了交流学习平台,整合医疗资源,通过多学科研究及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探索相关领域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技术,共同探讨脑出血的诊疗新进展。未来,北京世纪坛医院将成立全国卒中防治与减残专业技术人才培训中心,整合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康复科等专业学科,以基层为重心,以新质生产力为抓手,落实好国内外专家的合作与新技术的推广。
陈航教授开幕式致辞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党委副书记贾旺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吉训明教授二十余年研究,在静脉病变领域造诣颇深。在吉训明教授带领下,各医疗单位为患者的救治提供更加牢靠的支持。出血性卒中是血管疾病中一大重点,有较高的致死率、致残率。内镜技术在脑出血救治中的充分应用,手术更加微创、疗效更加确切。中国脑出血大会的举办促进技术的交流,响应国家百万减残工程号召,为脑卒中患者带来幸福和福音。
贾旺教授开幕式致辞
“新的理念思想,得到有效推广,能够为患者及家属带来福音。”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党委书记金昌晓教授表示,脑出血疾病困扰患者及其家庭,本届大会隆重举办,各医院、各学科能够借助这一重要平台,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合作交流,助力健康中国事业发展,用更精湛的技术为人们带来健康美好生活。
金昌晓教授开幕式致辞
国家卫健委医药卫生技术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忠伟教授在开幕式讲话中提到,我国目前着重管理的“四大慢病”,其中一类就包括心脑血管疾病。随着科技领域不断改革,以前的目光投射于科技领域,现如今在关注科技领域的同时,更关注领域科技。郑忠伟教授认为,脑出血疾病的相关工作不能只着眼于“治”,更应着重在“防”。防治结合,支援国家医疗体系改革建设。
郑忠伟教授开幕式致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吉训明教授作为特邀开幕式致辞嘉宾,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北京世纪坛医院作为中国老年健康促进工程、国家百万减残工程的承担单位,同时还是中央保健医院,承担了重要的减残任务和中央保健任务。北京世纪坛医院能够承担各种临床及科研相关工作。我国对脑缺血性疾病的研究成果居于世界前列,但对于脑出血这一致死致残率更高的疾病,认知尚不如缺血性疾病完善。北京世纪坛医院对于脑出血大会及相关工作的支持,为全国各地同道提供学术交流和技术培训平台,积极响应中国老年健康促进工程、国家百万减残工程的号召,培养了专业的学术队伍,引领推动了内镜脑血管病外科的发展和提高。
吉训明教授开幕式致辞
随后,精彩的主会场学术会议在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未来剧场正式开始。院士论坛/大师讲座大咖云集,会场座无虚席,共邀请八位教授依次对其研究领域进行深入解读。
首先,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吉训明教授开启大师讲座。吉训明教授以《脑静脉病变诊治进展》为主题,从脑静脉功能的新认识、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治进展、颅高压诊治进展、颈内静脉回流障碍诊治进展四个方面,结合大量临床病例,讲述了多种脑静脉疾病的诊治方法及其过程中心得体会,为罹患相关疾病人群的防治提出了重要的观点。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党委书记金昌晓教授通过《医院科研创新体系建设实践与思考》主题,结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发展建设进程,提出了以优势学科为基础强化有组织科研的模式、以提升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能力的为目标,通过十余条具体举措,构建医院有组织的科技创新体系。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天坛医院王硕教授以《中国人群自发性脑出血围手术期抗血小板药物的管理》为主题,提出围手术期运用抗血小板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时机对预后至关重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党委副书记、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会长贾旺教授带来的题目是《脑机接口在神经外科临床应用中的探索与挑战》。脑机接口技术经过五十年技术迭代,有重要的技术进展。在研究过程中始终关注脑出血后致残患者的生存状况,这一技术应用在医疗健康领域具有重要的潜在作用。
北京协和医院王任直教授通过对《高血压脑出血黄金救治一小时的价值和意义和要素》主题讲解,从脑出血疾病的特征、救治原则等方面深入剖析,提出高血压脑出血黄金救治一小时不止是从时间上强调尽早诊治,更重要的是一种理念,从思想、观念、体制、规则和行动上重视高血压脑出血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张鸿祺教授带来《复合手术在脑出血急性期的作用》专题,阐述了复合平台的优势,也提出了组建平台将会面临的挑战及如何应对。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杨军教授在《智能数字化融合技术在脑血管病手术中的开发与应用》主题讲解中,借助大量病例,阐述了智能神经外科的发展现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作为智能神经外科领域翘楚,数字智能化和多模态的影像技术在脑出血疾病中的应用与实践已趋于成熟。北医三院的成功案例,对科技时代下疾病的诊疗手段有所启迪。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脑出血内镜救治分会主任委员、8455线路检测中心胡志强教授以《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规范化应用技术推广》为主题,强调了脑出血治疗中规范化培训的意义,并阐述神经内镜在脑出血治疗中的优势,通过多个病例指出了脑出血内镜治疗能够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大师讲座风采
4月20日下午,学术讲座在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举行。此次讲座设置了三个分会场,邀请了来自北京,上海,重庆,深圳,天津,安徽,江西,广东,广西,四川,山西,陕西,浙江,江苏,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山东,福建,贵州等二十余个省市自治区的六十余位国内知名教授以及来自意大利的专家Stefano Borsa参会并进行现场讲座。
参会人员合影留念
本届“中国脑出血大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脑出血内镜救治分会年会,卫健委内镜与微创医学培训基地微创神经外科论坛(二十二届)暨中国神经内镜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技术推广会”圆满落幕,三百余位同道齐聚首都,向学科高精尖领域迈进,为了热爱的神经内镜事业,攻坚克难,“镜艺”求精,共同为神经内镜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荐稿:胡志强)
上一篇: 提升应急能力 保障医疗安全
下一篇: 加强行业学术交流 共探检验医学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