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55线路检测中心
English
路径导航: 首页 >>医院新闻 >>医院新闻

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肺电阻抗断层成像(EIT)
北京世纪坛医院成功救治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

发表日期:2024-12-06 来源:重症医学科 作者:苗明月 本页责编:王占荣,范晓,叶立炜
人阅读

近日,北京世纪坛医院外科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强强联手,成功抢救一名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

救治团队凭借丰富的急危重症救治经验,依托医院急危重症医学中心严格规范的医疗质量控制和高端强大的医疗设备,巧妙地将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与肺电阻抗断层成像(EIT)技术相结合,实现了个体化的肺和膈肌保护性机械通气,最终成功挽救患者生命,彰显了医护团队的精诚协作和卓越的医疗技术水平,标志着北京世纪坛医院急危重症抢救水平迈上了新台阶。

03-1.jpg

夜幕降临,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重症医学科的平静。

“喂,ICU吗?我这里有病人突发喘憋、低氧、意识昏迷,需要抢救!”电话那头,是生命的呼唤;电话这头,是责任的担当!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随即展开了一场与死神的殊死搏斗。

接诊患者为一名59岁男性,呼吸窘迫,意识淡漠,生命体征监测显示严重低氧血症、低血压,结合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初步诊断为:重症肺炎、ARDS、脓毒症休克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立即为患者行紧急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抗感染、抗休克等对症支持治疗。

患者虽已接受机械通气治疗且吸入氧浓度高达100%,但仍表现出顽固性低氧血症,且对肺复张、俯卧位通气等措施无明显效果。重症医学科及时启动应急预案,ECMO小组成员迅速到位,医护紧密配合,为患者建立血管通路并实施ECMO治疗。

03-2.jpg

ECMO小组成员为患者进行ECMO穿刺置管

在接下来的治疗中,患者的气血交换虽暂时得到改善,但仍无法确定肺部病变的具体部位、性质及严重程度。机械通气是ARDS患者至关重要的救治措施,如果提供的呼气终末正压(PEEP)水平不足,可能导致重力依赖区肺泡塌陷、实变,增加分流,恶化氧合;而如果PEEP水平过高,则可能引起非重力依赖区的肺泡过度膨胀,增加死腔,导致无效通气。因此,使用肺和膈肌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指导ARDS患者呼吸机参数的合理设置,十分必要,明确患者肺部病变情况可以更好地为患者制定机械通气策略。但此刻,患者正在接受ECMO治疗,血流动力学尚不稳定,贸然外出行胸部CT检查可能面临巨大的转运风险。如何为患者提供安全、合理的机械通气?医护人员陷入两难。

恰逢其时,医院新购置的EIT设备刚刚调试安装完成,为医院急危重症医学中心的救治工作增添了新助力。重症医学科当机立断,决定将该技术应用于当前病例的机械通气治疗中。在EIT的精准指导下,医护人员依照个体化的肺和膈肌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进行了PEEP滴定,确定了最佳的PEEP水平,避免了肺泡的过度膨胀和萎陷,并据此优化了机械通气的各项参数。

次日,通过血液及肺泡灌洗液病原学检测,治疗团队明确了患者的感染源为军团菌。在药学部副主任、临床药师顾红燕的专业指导下,重症医学科重新制定了抗感染治疗方案,并结合ECMO为患者进行高级生命支持及EIT辅助下的肺和膈肌保护性通气策略。患者病情迅速好转,仅用5天时间便成功撤离ECMO。2天后,患者顺利脱离呼吸机,并拔除气管插管。

之后的治疗并没有想象中顺利。由于患者既往肺功能较差(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病史),免疫力低下,气道廓清能力有限,呼吸系统继发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再次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需无创机械通气治疗。

再次使用EIT监测后,发现患者右下肺区域无通气,提示大面积肺实变和/或胸腔积液。最终,经过连续6天的支气管镜清理气道内分泌物,穿刺引流胸腔积液,调整抗生素方案等治疗,患者病情终于逐步稳定,右下肺通气得到改善,一般情况良好,顺利出院!

03-3.jpg

EIT实时肺通气监测,调整呼吸机参数前后对比

EIT是一种前沿的床旁无创、无辐射、区域性肺通气连续监测技术。通过体表电极施加安全电流,精准捕捉胸腔内电阻抗的微妙变化,并运用先进算法重构肺部气体分布图像。这项技术可实时展现肺通气动态,敏锐揭示区域通气差异及肺容量变化,为制定肺通气目标导向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在临床上,EIT不仅可助力肺复张效果评估、PEEP精准滴定,还能迅速识别气胸与胸腔积液,结合高张盐水灌注技术,更可绘制出肺通气-血流比图谱,成为重症呼吸管理的精细化工具。

本次成功救治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充分展现了外科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紧密合作、协同作战形成的强大合力。2023年9月,8455线路检测中心作为海淀区重症医学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主委单位,正式成立急危重症医学中心。一年多来,医院引进EIT、机械通气全流程监测与治疗等高端医疗设备,充分发挥三甲医院多学科综合优势,在急危重症救治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医院将继续以患者为中心,不断提升疑难、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精益求精、开拓奋进,用仁心仁术践行公立医院社会责任,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荐稿:李宏亮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