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科

学科百科

一点剩带鱼差点儿要了两条人命!

来源:核医学科 作者:周鑫 本页责编:左彦

近日,央视新闻网发布的一则新闻,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江苏省泰州市的王氏夫妇突然失联,十几个小时后兄嫂在家中发现昏迷不醒的两人,立即报了警,然后拨打了120。警察到达后,经勘查,排除了煤气中毒、人为投毒等因素,同时医生经过检查,怀疑为食物中毒。王氏夫妇被送入医院后,经过抢救和一系列检查,发现除了呕吐、昏迷等症状外,已经出现肾损伤,这表明他们的身体受到毒素侵害,但是具体毒素的来源不得而知。进行了三天的血液净化,王氏夫妇终于从昏迷中醒来,经过回忆,王氏夫妇讲述了事发当天的经过。

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是什么毒素让两个身体健康的成年人昏迷不醒,险些丧命?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事情的经过:事发当天,王氏夫妇做好晚饭后,将前一天晚上没吃完的带鱼一起拿到餐桌上。吃完晚饭后,他们想休息一下就去上晚班,八点钟左右,两人开始出现头痛、头晕,并伴有腹痛、呕吐等症状。由于事发突然,两人根本来不及呼救,就没了知觉。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医生根据他们的描述,怀疑两个人昏迷的原因是他们所吃的带鱼引起的。

为什么一点带鱼竟能险些夺走两人性命?究竟是什么毒素险些害了他们?医生为我们解开了这可怕的真相:海产品中容易滋生一种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海洋细菌,主要来源于鱼、虾、蟹、贝类和海藻等海产品。进入人体后产生两种有溶血活性和肠毒素作用的蛋白,导致中毒者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多种临床症状。大部分病人发病后2-3天恢复正常,少数严重病人由于休克、昏迷而死亡。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多发生于沿海地区每年的4月到11月。

夏季来临,面对海鲜的诱惑,无法拒绝的吃货们是不是开启了狂吃模式?如何避免此类病菌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也不难,因为副溶血性弧菌也是有弱点的:它们怕热怕酸!所以海产品尽量不要生吃,一定要烧熟煮透,烧熟至食用的放置时间不要超过4个小时;如果一定要生吃,食物切好后放入食醋中浸泡10分钟;加工过程中生熟用具要分开;对加工海产品的器具必须严格清洗、消毒。在吃隔夜海鲜时,一定要将海鲜再次加热,避免食物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