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形色色的“排毒”大法靠谱吗?
当今,“排毒”成了一种养生时尚,各种排毒养生法层出不穷。
在中医门诊,很多患者要求给自己“排毒”,中医治则中有“解毒”一说,但并没有“排毒”这个说法,其实患者说的“排毒”的外延要广于“解毒”,患者所谓的这个“毒”主要指内生之“毒””,指各种影响健康的因素,包括:自由基,宿便,胆固醇,脂肪,尿酸,乳酸,以及痰饮、水湿、瘀血等病理产物。这些毒素中,后三者就是中医概念中的三大病因,前几者也可以归纳到“痰、湿、瘀、毒”等中医病因中。现代社会人类由于物质更丰富,膏脂厚味饮食摄入较多,所以痰饮、水湿在体内积聚更多,工业社会造就的环境污染与食物污染也使人类生存环境中毒素堆积,人类生活、工作压力大使得郁而化瘀,同时人们锻炼的机会少了,出汗排毒的机会也少了,同时由于体质虚弱使各种“毒”乘虚而入……等等,总之,内因加外因,都使现代人更易产生“毒”!
身体容易积累“毒”的部位主要包括:肠道、肝胆、皮肤粘膜、淋巴和肾脏。这些器官和系统的协调工作使人体处于平衡和谐的状态,正常情况下,机体可以通过粪便、尿液、出汗等途径把废物及时排出体外;但过多的毒素会使它们超负荷工作从而出现毒素不能有效排除体外而留滞在体内。另一方面,脏腑虚弱也会使排毒不畅。肠道是人体的主要吸收、排泄器官,也是人体重要的排毒管道之一;肝、肾是西医认为的重要解毒器官,所以它也担负着重要的排毒作用;皮肤中的汗孔能通过汗液的排泄调节电解质;淋巴结与淋巴管是重要的免疫系统同时也是毒素的重要监控系统,从而阻挡病毒等微生物的入侵。
这些部位积累毒素后具有多样表现:肠道积累毒素后常见症状是便秘或腹泻,同时伴随腹胀或排气增多。便秘患者常常留滞过多宿便在肠道内,使肠道吸收酒精等毒素增多,从而危害人类健康,所以中医可以治拟润肠通便等中药助排大便,但亦不能矫枉过正,大便稀溏亦不利于肠道排毒,反而会破坏肠道内环境、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从而得不偿失,腹泻患者予健脾化湿或清化湿热中药改善肠道内环境。腹胀与排气增多亦考虑与肠道菌群有关,利用调节肠道菌群的西药与中药均可以培育;良好的肠道内环境从而起到有效的排毒作用。肝胆排毒功能是被西医与中医均认可的理念,中医的“肝”,具有舒展、升发的生理特性,肝的“排毒”功能异常,容易使气机阻滞,人体肝郁气滞,滋生诸病,譬如乳腺增生、甲状腺结节等等,柴胡、青陈皮、玫瑰花等疏肝理气中药等助肝“排毒”。皮肤粘膜积累毒素后常常表现为:皮肤各种斑点、皮疹、疖痈、湿疹等以及口疮,清热解毒中药有利于皮肤粘膜毒素的排出,具体中药包括:金银花、连翘、土茯苓、皂刺等,并酌加白蒺藜、丹参、紫草等活血凉血中药能起到增效的目的。淋巴系统积累毒素常见表现即淋巴结肿大、淋巴管水肿等,前者一般应用清热解毒之剂,如夏枯草、皂刺、板蓝根等中药,后者服用除湿利尿之品、并配以活血中药,如车前子、猪苓、茯苓等,均可以协助淋巴排毒。肾排毒不利主要反映在小便的异常,临床常表现为尿潴留、尿频、尿急、尿痛、尿血、泌尿道结石等病证,解决办法是针对不同情况,采用补肾利尿、清利湿热、理气凉血等治法,施以车前子、小通草、白茅根、猪苓、茯苓等中药助肾“排毒”。
“毒”的清除过程并不能管见于一个系统,要将人体作为一个整体,所以如果患者自己意识到某个器官或系统积累过多毒素,不要擅自用药。譬如,有很多年轻人颜面部长了很多青春痘或疖肿或皮疹,不要盲目服用一些苦寒中药去折煞热毒,实际很多这样的患者兼有脾虚,所以一边排毒,一边务必顾护脾胃之气,才能起到祛邪又不伤正的目的。尤其不能过长或超剂量使用清热解毒之剂,否则得不偿失、事与愿违。
当今,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生活品质提高的意愿日益高涨,社会上打着各种旗号“排毒”的产业也比比皆是,但这些行业中常常鱼龙混杂,消费者或患者需要擦亮眼睛、冷静思考、分清良莠。我在门诊常听患者说,最近几天为了减肥、排宿便或其它“排毒”理由,隔三差五的都去小区里的美容中心或生活馆拔罐,拔完罐那边服务人员告诉他(或她)瘀很重或湿很重。其实但从拔罐出现的现象是无法诊断湿或瘀的,而且对于气血亏的人群是不适于过频拔罐的。各种发汗排毒与腹泻排毒也不适应于体虚人群,发汗耗气伤津,腹泻排毒我个人更不敢苟同,大便质地是否正常反映了消化系统内环境与肠道菌群是否协调,大便成形且不费劲,一般说明肠道内环境与肠道菌群比较协调,反之,腹泻是一种病理状态,别轻易为了某种目的(譬如减肥),人为的让大便稀溏,这是一种因小失大的做法。各类敷贴排毒也是因人而异,建议到正规医院咨询专科医师后再实施。总之,“排毒”方法千万条,务必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科学方法,这才是正道!
上一篇: 膝关节痛,这样治疗最有效!
下一篇: 柿子虽好,也要吃对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