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通力合作 44岁患者绝处逢生
前不久,8455线路检测中心呼吸内科收治了一位来自黑龙江的肝占位性病变的患者。这是一位中年女性,仅44岁,10年前发现肝占位,考虑血管瘤,直径约5厘米,患者未做任何治疗,也未定期随访。3个月前,患者因慢性肾功能不全在当地医院就诊,发现肝脏占位较前明显增大,直径约19厘米,偶有上腹不适,当地医院推荐患者来北京就医。辗转了北京多家医院, 最后经相关专家推荐到我院就医。由于患者活动后气短,喘憋明显,同时有慢性肾功能不全,肾性贫血,高血压等多种基础病,患者基础状况比较差,先收入呼吸内科二病区进行综合治疗,再考虑能否耐受手术。
患者收入呼吸内科后,科主任带领团队,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止喘、增加活动耐力等对症治疗,同时由于考虑肝血管瘤或肝恶性占位可能性大,立即完善了上腹部CT平扫描,为进一步确认病变性质,进行了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同时给予积极控制血压,保护肾功能等对症治疗。病理结果回报:肝脏海绵状血管瘤,考虑为良性病变,由于患者肝脏占位病变巨大,且患者肾功能较差,保守治疗、介入治疗及手术治疗均有不同程度的风险,立即请全院会诊,为患者做出最优的治疗方案。
肾脏内科意见:患者肾功能不全CKD5期,慎用肾毒性药物,如病情需要使用对比剂,需要在造影后使用血液透析滤过(HDF治疗清除造影剂,并需要给予贫血等对症治疗。
介入治疗科意见:可行介入治疗,但肾功能有进一步恶化风险,需向患者及家属充分交代病情。
普外一意见:评估肝脏代偿功能,需积极调整肾脏治疗,待肾脏功能好转后进一步治疗。
经全院各科室综合分析后,给予患者的最优方案如下:患者中年女性,慢性病程,肝占位直径达19*19*24cm,病理结果回报肝海绵状血管瘤,考虑残余肝正常组织较小,如果手术直接切除肝脏组织,残余正常肝组织无法代偿肝脏功能,有诱发肝功能衰竭及肝性脑病风险,且风险较大。建议先行肝脏血管瘤介入治疗,将病变组织缩小,并为肝脏正常组织代偿性增生提供足够时间,待病变组织明显缩小,且代偿增生的肝脏足以代偿肝功能时,再根据病情进行肝脏病变组织的切除。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患者及家属表示理解并同意此治疗方案。此外,由于患者肾功能较差,而介入治疗需要造影剂,可能引起造影剂肾病,导致肾功能不全加重,甚至引起肾功能急剧恶化、无尿等尿毒症风险,患者介入治疗前行深静脉置管术,术后预防性应用持续血液净化治疗。一切准备就绪,将患者转入介入科进行DSA下腹腔动脉,肝动脉造影+超-超选择肝段动脉导管介入治疗,手术过程顺利,并给予血液透析治疗及术后对症治疗。
经过一周左右的治疗,患者病情平稳,未诉不适,高血压、贫血基本控制,肾功能较前好转,患者出院时,红着眼圈说,当时来就诊的时候,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将这里当作生命的最后一站,没想到,绝处逢生,感觉重生了一次,感谢世纪坛!感谢全院各个科室的通力合作,为一位挣扎在死亡边缘患者延续了宝贵的生命,让44岁的生命顽强延续!其实,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会放弃,我们的使命就是“救人救人”,哪怕只有一线希望!
下一篇: 节日坚守,医者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