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径导航: 首页

预防接种健康的保障

发表日期:2009-04-23 来源:社区医疗中心 作者:张梅蓉 本页责编:原驰

 

  70年代中期,我国制定了《全国计划免疫工作条例》,为普及儿童免疫纳入国家卫生计划。其主要内容为“四苗防六病”,即对七周岁及以下儿童进行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价糖丸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和麻疹疫苗的基础免疫以及及时加强免疫接种,使儿童获得对结核、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和麻疹的免疫。1986年,国务院批准成立

了全国计划免疫工作协调小组,并确定每年425日为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

第一类疫苗的预防作用与用途

疫苗名称

作用与用途

脊髓灰质炎

口服本疫苗后,可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力。用于预防小儿麻痹。

百白破疫苗

接种本疫苗后,可使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用于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疫苗

接种本疫苗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乙型炎病毒的免疫力。用于预防乙型炎。

麻风疹疫苗

接种本疫苗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的免疫力。用于预防麻疹和风疹。

麻风腮疫苗

接种本疫苗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麻疹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炎的免疫力。用于预防麻疹,腮腺炎和风疹。

乙脑疫苗

接种本疫苗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乙型脑炎病毒的免疫力。用于预防乙型脑炎。

流脑疫苗

接种本疫苗后,可使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应答。用于预防A群及C群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疫苗

对有可能感染甲型炎病毒的对象进行预防甲型炎的主动免疫。

 

北京市第一类疫苗免疫程序

年龄

卡介

疫苗

脊灰

疫苗

白百破

疫苗

麻风

疫苗

乙脑

疫苗

流脑

疫苗

疫苗

麻风腮

疫苗

白破

疫苗

流脑

A+C

出生

*

*

 

 

 

 

 

 

 

 

 

1

 

*

 

 

 

 

 

 

 

 

 

2

 

 

*

 

 

 

 

 

 

 

 

3

 

 

*

*

 

 

 

 

 

 

 

4

 

 

*

*

 

 

 

 

 

 

 

5

 

 

 

*

 

 

 

 

 

 

 

6

 

*

 

 

 

 

*

 

 

 

 

8

 

 

 

 

*

 

 

 

 

 

 

9

 

 

 

 

 

 

*

 

 

 

 

1

 

 

 

 

 

*

 

 

 

 

 

1.5岁

 

 

 

*

 

 

 

*

*

 

 

2

 

 

 

 

 

*

 

*

 

 

 

3

 

 

 

 

 

 

 

 

 

 

*

4

 

 

*

 

 

 

 

 

 

 

 

6

 

 

 

 

 

 

 

 

*

*

 

 

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

一般反应: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

全身反应: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头晕、乏力、全身不适、恶心、呕吐、腹泻等。

局部反应:接种局部红肿伴疼痛,接种吸附疫苗出现硬结,接种卡介苗:局部红肿→化脓或溃疡→结痂→疤痕,接种吸附疫苗:硬结。

处置原则:局部红肿,不能热敷。

需要注意的问题:麻疹风疹疫苗接种后在6-10天内,可能出现一过性发热反应以及散在皮疹,不超2天自行缓解。为了保证服小儿麻痹糖丸的效果,嘱咐家长掌握好吃奶时间,吃糖丸前后一小时不能吃东西。

注射服疫苗后,观察15-30分钟后方可离去。回去后多饮水,避风寒,注射局部24小时内不沾水,其中百白破疫苗48小时内不能沾水。注射疫苗2日内可能会发烧,如体温超过38.5应服退烧药。脊髓灰质炎疫苗应在服苗前后1小时禁食。如果注射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特别是白百破疫苗,请向预防保健部门咨询。

(供稿:张海英)
  
(本页责编:王占荣MMS

 

阅读全文

本网站已被访问43883137

本网站已被访问4388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