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55线路检测中心
English
路径导航: 首页 >>党群园地 >>党群园地

2009年度先进工作者事迹(5)

发表日期:2010-10-18 来源:工会 本页责编:李春慧,原驰
人阅读
 

付睿,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

爱岗敬业,理论联系实际,刻苦钻研医疗技术

…详细>>

李燕生,感染科,副主任医师。

圆满完成医院结核病诊治工作及外院会诊工作

…详细>>
 

殷显德,急诊医学科,主治医师。

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保持良好的医德医风,完成本职工作

…详细>>

王锁柱,ICU,主治医师。

他始终以一颗特有的同情心善待每一位患者

…详细>>
 

蔡立,针灸科,医师。

认真钻研业务,在治疗疑难杂症方面颇有心得

…详细>>

葛凤山中医骨伤科,医师。

出生于一个中医世家,二十年如一日忠于职守,为患者倾心服务

…详细>>
 

(图片:阮前伟;荐稿:李小燕)

 
 

付睿

d 个人简介 c

付睿,男,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

 

d 个人事迹  c

付睿能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医院和科室组织的各项医疗和社会活动。参加社区医院(北京交通大学校医院和北蜂窝医院)和协作医院(河北肃宁县医院)义诊20余天。

在医疗工作中,他爱岗敬业,理论联系实际,刻苦钻研医疗技术,精益求精。对患者和蔼可亲,关心和体贴患者的疾苦。一直工作在临床一线,负责组织和管理神经内科脑卒中绿色通道的主要工作,承担绿色通道二线备班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治疗工作。不论节假日还是夜间,随叫随到,不计报酬。他积极参加和指导动静脉溶栓治疗,全年加班工作50余天。组织和参加了4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溶栓治疗。

在神经介入工作中,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诊疗水平,成功完成1例《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经眼上静脉入路介入栓塞术》,该手术获得了我院2009年重大手术抢救成果奖。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救过程中,能够认真负责、仔细分析患者病情、细致观察病情变化,为急救工作的安全高效做了大量工作。同时,他还指导和培训住院医师掌握溶栓治疗的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我院急诊溶栓治疗的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付睿积极参加科研和教学工作,为科室发展做贡献。是首发基金课题“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和动脉联合溶栓疗法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和科委课题“脑CTA指导下的急性缺血性卒中个体化溶栓治疗方案研究”的主要研究者,负责患者的急诊溶栓治疗、随访和数据管理工作。其中《脑CTA指导下的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及个体化方案研究》课题已经圆满完成课题方案要求,付睿为本课题的顺利完成做了大量工作。他还撰写论文,发表于《中国急救医学杂志》、《中国全科医师杂志》和《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097月,付睿开始担任科室的医疗组长。他团结组内医师,充分调动组内医师的积极性,出色完成医院和科室下达的各项医疗和教学工作,带领医疗小组圆满完成科室的各项医疗指标,成绩为全科各组第一名,个人临床医疗积分为2009年全科所有医师第一名。

在医疗工作中,他时刻注意医疗安全,无医疗差错和事故发生。在培训下级医师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使本组住院医师的临床诊疗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付睿承担科室安排的各项工作和带教任务,负责带教北京良乡医院在我院神经科住院医师培训基地的医师。在他的认真指导下,使该医师的基本功和诊疗水平有了比较大的提高,已经能够熟练完成腰椎穿刺,胜任神经科日常的医疗工作。

 
 

李燕生

d 个人简介 c

李燕生,男,感染科,副主任医师。

 

d 个人事迹  c

2009年度,李燕生同志圆满完成医院结核病诊治工作及外院会诊工作,无不良反映。

在教学方面,他完成了北医大结核病教学授课工作,完成北京市324公益卫生结核病知识宣传普及工作,并撰写科普文章。参加了结核病亚太地区会议,并发表专业论文。

李燕生同志参加并完成海淀区医疗事故专家组工作,他所负责的专业工作连续2年获海淀卫生局结核病诊治先进表彰。此外,他积极参加北京卫生局举办的庆祝建国60周年歌曲比赛,获集体三等奖。

李燕生同志全年保持全勤,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团结同志,关爱病人,拒收红包及宴请,多次受到患者表扬。本年度中,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项公益活动,参加院内及市级有关业务学习和继续教育讲座,完成规定学分。

在卫生局和疾控中心召开的2009年度结核病管理控制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他受邀介绍我院在结核病管理工作中的成功经验体会,并提出市卫生管理部门在结核病控制工作中急需协调解决的问题,受到疾控中心领导的重视和市兄弟医院同行的认可。

甲型流感流行期,夜间就医患者人数多,根据科室需要,李燕生同志利用业余时间加上夜班,诊治发热病人,为控制甲流做出了很大贡献。

 
 

殷显德

d 个人简介 c

殷显德,男,急诊医学科,主治医师。

 

d 个人事迹  c

殷显德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遵守医院和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保持良好的医德医风,完成本职工作。

医保工作一直是院和科室的重点监测内容,作为医保专管员,殷显德动态监测医保患者的各项费用和住院天数,积极调整治疗方案,在保障患者满意和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减少次均费用和住院日。在2009年度,出色完成医保工作,受到院里的嘉奖。

殷显德作为主治医师,承上启下,带好住院医师临床工作,完成二级查房工作,协助主任管理好病房医疗工作。深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思想变化,及时发现医疗隐患,及时向领导汇报,研究对策和改进医疗措施。病房工作期间未发生医疗差错和医疗纠纷,保障了急诊病房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他还多次参加院外大型会议和集会的医疗保障工作,如京沪铁路奠基开幕式、人民大会堂会议等保障工作。

在科教研工作中,他协助主任完成北医实习学生的临床带教和科室学习工作。积极参加我院和铁道部的重大科研课题项目《铁路事故人身伤害特点和医疗救治措施研究》工作,多次参加研讨会,提出和设计制定《铁路突发事故人员伤情调查表》、《铁路沿线行车事故紧急救治的医疗机构情况调查表》,和其他同志共同完成课题,撰写铁路救援书集和手册中的现场急救部分内容,出色完成我科室承担的课题项目。

 
 

王锁柱

d 个人简介 c

王锁柱,男,ICU,主治医师。

 

d 个人事迹  c

王锁柱从医八年来,凭着他对ICU事业的追求和热爱,认真学习专业理论,努力钻研业务,认真开展教学工作。

为了不断更新知识,跟踪学术前沿动态,自费订阅大量新书,阅读国内外医学杂志,同时还多次去参加国家级危重病方面继续教育学习班,使自己在危重病方面的医学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够独立完成ICU方面多种诊疗技术及危重病抢救任务。

他整日忙碌在病房,凭着对医疗事业执着的追求,对患者高度负责的职业道德,先后开展了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经皮气管切开、连续性血液净化透析、纤维支气管镜治疗等。同时,与北京友谊医院、北京301医院合作开展了危重症预后评估、新药开发、抗生素合理应用等方面的重大课题研究。由于工作努力、技术水平较高,多次在院技术评比中获奖,在晋升中级的理论考试中,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考试。

王锁柱平时虚心向医院的前辈请教,能独立解决复杂的技术问题,胜任ICU临床抢救的工作,无差错事故的发生。

医院ICU因为人员少,危重症病人多,通常ICU病房一岗只有一人,没有节假日和休息日。王锁柱同志常常推迟下班时间,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只要工作需要,不管家庭困难多大,他都能做到随喊随到,不分白天黑夜,经常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

上班期间,一件事接着一件事,有时忙得厕所没空去,常年劳累使他患上了肾结石。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没有及时诊疗,常常腰痛,血尿,但自己从来没有休息或抱怨。半年前,连续几个夜班抢救病人,使他没有正常进食,饥一顿,饱一顿,引发了消化道出血,被查出十二指肠溃疡,医生要求他放下工作,马上住院。当时正是奥运的紧张关头,为了不影响工作,王锁柱咬着牙,忍着腹痛,坚强地挺了下来,没有耽误工作,甚至没有休一天。后来病愈,他瘦了足足十斤,别人没法承受的病痛,他只是微微一笑带过。

他视病人如亲人,细心、耐心。在抢救病人的过程中,他不怕脏、不怕累。2月份,ICU收治一位患“肺癌、脑梗塞”致全身瘫痪的病人,因家人护理不当,入院时满身大、小便,而且合并全身多处褥疮,奇臭无比。王锁柱没有退却,亲自与护理员一起清洗病人,一遍又一遍,直至把病人身上的臭味清除。病人因为进食困难,严重营养不良,恶液质。王锁柱及时的营养调理,细心地观察肠内营养耐受情况,甚至亲自观察大便性状,采用肠内、肠外营养联合的方式使病人状况一天天好起来。为了给病人节省住院费用,尽量少开化验单,能用便宜的国产药,就坚决不用昂贵的进口药。经过一个月的努力,终于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使患者转危为安。

另一位高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源性心脏病老年患者,因为家庭问题,长期得不到家属的关心,饭菜不合胃口,拒绝进食。王锁柱亲切地与病人谈心,并免费为病人买饭票,送去热饭、热汤,使病人感动得热泪盈眶,积极配合治疗护理,病人与家人关系也逐渐缓解。以后他每一次发病,都要求入住ICU

还有一次,深夜科里来了一位急性肺水肿的患者,患者呼吸急促,口鼻冒出粉红泡沫,处于频死状态。当时,病人没有家属在场,一时也联系不上,他亲自为病人作保,办理入院手续,亲自垫上住院押金,在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后,迅速制定抢救方案,通过争分夺秒的努力,一夜无眠的抢治,终于使患者转危为安。临近下班,他又买来晚餐,服侍病人进食。

从医八年来,他始终以一颗特有的同情心善待每一位患者。无论自己多么劳累,总是无时无刻不惦记着患者的病情。为了患者的康复,他总是这样周而复始默默地奉献着。

 
 

蔡立

d 个人简介 c

蔡立,男,针灸科,医师。

 

d 个人事迹  c

2009年,蔡立同志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圆满完成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一年来,他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一切言行,并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和思想汇报,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蔡立同志始终坚持提前一小时开诊,方便上班的患者。在午休和晚上下班时,只要有来就诊的患者,就加班为他们诊疗。常年不懈的坚持深深感动了广大患者,患者们纷纷联名写表扬信,称赞蔡立同志的爱岗敬业精神。

另外,蔡立还承担部分带教任务。他言传身教,耐心解答实习生的疑惑和问题,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也把高尚的医德传达给他们。

他认真钻研业务,刻苦学习新知识,在治疗疑难杂症方面颇有心得。一位患者腰痛一年多,经多方治疗效果不明显,他找到蔡立做针灸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蔡立认真研究了这位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了解到患者患有前列腺癌病史,考虑有骨转移的可能,于是亲自带该患者进行了相关的检查。确诊后,采取对症治疗,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缓解了患者的痛苦,有效延长了该患者的生命。事后,该患者及其家属非常感激蔡立,并特意向我院送了表扬信和锦旗,蔡立的耐心和细心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和好评。

 
 

葛凤山

d 个人简介 c

葛凤山,男,中医骨伤科,医师。

 

d 个人事迹  c

葛凤山同志出生于一个中医世家,二十年如一日忠于职守,为患者倾心服务,深得领导的信任和群众的爱戴,多次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表扬,并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葛凤山同志把全副身心投入到医疗工作中,真正成为24小时工作时间的医生,他说:“能做自己喜欢的一份工作,又能投入进去,其中的乐趣是其他任何事情无法取代的,人活一次不就是为了实现自我吗?”

有位来自延庆的患者,因为回家路途较远,葛凤山大夫每次都优先给她治疗。有的上班族患者只能在午休或者下午下班以后前来治疗,葛凤山大夫就牺牲自己的午休并通过晚上加班来治疗这些患者。他每年义务加班近三百多个小时,真正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尊重病人,关爱患者。

“医者,仁术也”,葛凤山同志从踏上工作岗位的那天起,就给自己立下这样的规矩:不收病人红包,以免徇情,不惜时间,以免误人。这样的规矩,他一直恪守着,从未有半点逾越。对经济困难的病人,葛医生总是尽最大努力去帮助他们,使使许多来自贫困地区的外来劳务工患者得到了及时救治和各方面悉心的照顾。多年来,他从不让病人做一些不必要的检查,在处方中,常常可见一些价廉物美的药。许多被他救治过的病人想以“红包”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均被他婉言谢绝。从医十多年,他拒收红包达100多次,金额达3万多元。他的高尚品德被群众誉为行医救人,悬壶济世的楷模。

对待病人,葛凤山同志除了履行“救死扶伤”的天职外,更是给予病人无微不至的关爱,葛医生只有一句话“做医生就该对病人负责,视病人为亲人”,质朴的语言概括了他的为人准则。2004年春节期间,有位四川民工不慎车祸致伤股骨,经济上的拮据,情绪上的焦虑,使患者家属晕倒了。面对此情此景,葛医生除积极治疗患者和安抚家属外,还发动全科工作人员为患者捐款,帮其解决实际困难。患者痊愈后,葛医生自己掏钱买好火车票,患者及其家属热泪盈眶,紧拉着他的手说:“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你。”这样的事迹,不知道葛医生悄悄做过多少,我们只知道,葛医生用自已的言行博得了患者和家属以及社会的认可。

与许多世家一样,葛氏也有一条延续了多年的“家训”:医术不外传。但是,葛凤山同志摒弃家规,把自己的多年经验心得无私地传授给带教学生,弘扬了祖国医学,为更多的患者带来了福音。在教学中,葛凤山医生言传身教,用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勤奋工作的行动、为人正直的作风和淡泊名利的品质去影响和教育实习和进修医师。近年来,他每年承担外院医生进修任务近10人次,为中医药事业培养了人才。

面对成绩和荣誉,他表现得相当冷静和清醒,他说:“我赶上了‘科技兴国、科技兴市、科教兴院’的大好时代,我做的是一个医生应尽的职责,做的是自己乐意的事,却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帮助和鼓励,我将更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视病人为亲人,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报答医院和患者的支持和厚爱,为中医骨科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他选择从医终生不悔,他扎根在首都这片热土,要以毕生心血为患者带来生命的绿色,要以自己的天赋和努力,谱写壮丽的青春之歌。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