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深入开展向钱素云等 第六届“首都十大健康卫士”学习活动
发表日期:2017-07-03
来源:宣传中心 本页责编:王占荣,左彦
|
钱素云,54岁,中共党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党委委员,重症医学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作为国家卫生计生委儿科重症医学专家,她先后10余次参与全国各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重患儿救治。作为主要牵头人之一,参与制定了《手足口病诊治指南》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并在全国各地巡讲、培训、督导,有效提高了我国儿童重症手足口病的救治水平并降低病死率。1994年,她在国内率先开展危重患儿脑血流监测的研究,提出了儿童脑死亡经颅多普勒诊断标准,填补了国内儿科的空白。她常说:“儿童重症医学专业风险高、强度大,孩子病情瞬息万变,惟有努力工作、不懈怠、不放弃,才能不负重托。”正是有这样朴实而坚定的信念,她用她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挽救了无数生命垂危的孩子。她获得了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卫生局科技成果奖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中央电视台“最美医生”等多项荣誉。 | | |
|
|
刘大为,58岁,中共党员。1984 年,北京协和医院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加强医疗科。13 年后,刘大为挑起了北京协和医院乃至中国重症医学科领军人的重担。后来又筹建了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并任第一届、第二届主任委员。他带领北京协和医院ICU 军团,使上万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严重感染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危急重症患者重获生的希望。2003年非典暴发。刘大为担任北京市专家组成员,奔忙于会诊抢救中。随着疫情升温,卫生部决定在中日友好医院建立两个SARS 重症监护病房。刘大为临危受命,率队转战中日友好医院,不顾受感染风险,多次进入污染区指导抢救,为决战非典作出突出贡献。刘大为常说,没有病情的突然变化,只有病情变化被突然发现。有困难时,要问自己:“你离病人的距离够近吗?如果你真够近,也许那个方法就在你身边。” | | |
|
|
刘忠军,59岁,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全国人大代表,是世界首位将自行设计和研制的3D打印钛金属人工椎体应用于脊柱外科手术并获得成功的医学专家。他主要研究方向为脊柱肿瘤的外科治疗和脊柱微创外科技术的应用与研究。2009 年,刘忠军将3D 打印技术引入骨科临床领域,先后主刀完成世界首例3D打印人工枢椎置换术治疗颈椎肿瘤、世界首例5 节段胸腰椎肿瘤整块切除及19 厘米大跨度3D打印人工椎体置换术等。刘忠军团队牵头研制的多个3D打印人体植入物获得国家食药监总局的注册审批。目前,刘忠军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项目——骨科个性化植入假体增材制造关键技术及临床应用”牵头人。 | | |
|
|
卢海,49岁,九三学社社员。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副主任。在国内率先打破学科限制,开展并引领了白内障及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技术,使得以往传统意义上的两次手术一次完成。从2007年起,卢海放弃与家人共度春节的机会,连续11年除夕夜,坚守在北京同仁医院急诊中心,提前制定计划和预案,协调相关科室,指导烟花爆竹伤整体救治工作,审核并上报伤亡数据。儿童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向来被认为是玻璃体视网膜领域的难点。卢海认准这一难点,17年来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潜心研究儿童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手术治疗,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分别开展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和手术治疗,遗传性儿童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基因筛查工作等。目前此项工作已形成明显的新学科特色,专业影响辐射至全国,极大推动了我国小儿眼底病的治疗水平。卢海还长期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参与各类扶贫防盲医疗活动,足迹遍布国内大部分边远贫困地区。2011年4月,他带领北京同仁医院医疗队远赴非洲赞比亚,实施中非友好光明行活动。赞比亚总统班达,亲自为医疗队签署感谢状。 | | |
|
|
麻柔,71岁,中共党员,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潜心于中西医结合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四十余载,为攻克血液病顽疾及降低高昂治疗费用,一次次研究配方,力求用最经济的价格达到最高的疗效。青黄散联合补肾中药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改善率可达80%(优于国外50% 的改善率),价格极低;司坦唑醇联合健脾益肾中药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有效率达80%以上;“参桂益气温阳汤”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反复证明疗效高于现有西药,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麻柔总说:“患者从五湖四海来求诊,诸多不便,为医者便要给予他们方便”。“大医博学,厚德济民,中西互参克疑难。”是患者对他厚德仁术的最好阐释。 | | |
|
|
侯本祥,51岁,中共党员,北京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知名牙体牙髓病治疗专家,特别在显微根管治疗技术的应用推广方面,得到广大患者、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和赞扬。他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致力于挽救患者的每一颗天然牙。早在2002年,他就开始探索开展显微镜下的根管治疗。通过显微镜,使原来看不见,仅凭医生手感和个人经验的根管治疗,变得更直观、更精准。2004年,侯本祥带领牙体牙髓科率先在国内大规模开展显微根管治疗,挽救了大量以往无法保存的患牙;2006年起连续10年主导开办国家级技术学习班,将显微根管治疗技术和理念向全国推广,使我国牙体牙髓病治疗方法和技术达到了国际水平。为患者留住无法再生的天然牙,更为患者减少痛苦和镶牙的费用。侯本祥坚信,只要是对病人好的,一定会得到认可。作为网络大V,他还通过微博分享病例,传播治疗理念。如今,“坏牙不能一拔了之,要尽力保住”已成为广大口腔科医生和患者共同的目标。 | | |
|
|
王全意,47岁,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地方病控制所所长,研究员,研究生导师。他长期战斗在传染病一线、默默守护市民健康。“北京越平静,说明我们北京疾控的防控工作做得越好。”这是王全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2009 年以来,北京各种新发传染病不断。作为北京市疾控中心传染病地方病控制所的所长和学科带头人,无论是甲流、H7N9禽流感,还是埃博拉、寨卡、黄热病、裂谷热等重大疫情,王全意都在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王全意带领团队开发了传染病监测预警、生物学全基因组检测等技术,建立了新发突发传染病快速识别平台,使北京能够快速确诊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例输入性黄热病病例及其后续发现的首例裂谷热病例。王全意也是一名学术型的疾病防控专家。近5年来,他主持或参与了国家和市级重大科研项目17 项,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60 余篇,屡次荣获中国医师奖等多项殊荣。 | | |
|
|
马长生,53岁,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主任,北京学者, 三次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被称为“中国房颤消融第一人”,他开创了我国心房颤动导管消融事业,系统建立起一整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房颤消融技术和方法,使我国的房颤导管消融发展紧跟上了国际先进水平。马长生带领的北京安贞医院房颤中心是全世界完成房颤导管消融例数最多的中心。他曾经为92 岁高龄的老人成功实施了手术,改善老人生活质量。他研究创新“零射线”射频消融手术为怀胎3个月的孕妇保住胎儿,圆了她当妈妈的梦。马长生认为,无论手术风险多大,只要患者获益大于风险,医生就应勇挑重担,尽力为患者施治。从医30多年,他每天坚持早8 点到晚10点、每年360天的工作。有人说这样的生活太苦了,可马长生说:“能够著书立说,能够治病救人,我过得太幸福了。” | | |
|
|
蔡红霞,女,52岁,中共党员,解放军第261医院精神病科总护士长,副主任护师。她34年坚守初心,始终奋战在精神病科临床护理一线,面对精神病人异常的行为伤害和常人难以忍受的委屈,多次主动放弃改行的机会,用大爱守护着精神病人的心灵。她把精心呵护病人看得高于一切,不顾个人安危亲口品尝精神疾病常用药,用仁心8455线路检测中心精神病人的生命尊严。她知行合一,总结临床护理经验,主编出版82万字的《现代精神疾病护理学》,填补了全军空白。她开拓创新敢担当,创建了全军首个精神病专科医院工娱治疗中心,帮助万余名精神疾患人员康复回归社会,被广大患者亲切称为驱散心灵阴霾的守护神。先后被评为全军模范护士、全军妇女先进个人、全军学雷锋先进个人,荣立一等功两次,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2013年荣获第44届国际南丁格尔奖章,作为基层代表,出席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两次受到习近平主席的亲切接见,当选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精神卫生工作者的崇高追求。 | | |
|
|
李宁,59岁,中共党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十多年来,他带领的医疗团队完成肝脏移植手术1000 多例次,是北京地区肝移植手术成功率最高、患者长期存活率最好的记录保持者。李宁让亚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熊猫血女大学生成功换肝并恋爱结婚。他在肝移植围手术期脏器功能保护、移植免疫、肿瘤基因治疗等方面颇有建树,率先把肿瘤自杀基因应用于超过“米兰”标准肝癌肝移植中,使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率显著下降。近年来,李宁将科研重点放在肝癌早期精准诊断标志物研发和肿瘤的基因治疗领域,成功绘制了肝癌特征性DNA 甲基化图谱以及肝癌多组学网络信号关联图,使肝癌的早期及分期精准诊断率达到100%。 | | |
|
阅读全文
版权所有:8455线路检测中心 京ICP备11039022号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