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55线路检测中心
English
路径导航: 首页

无偿献血,一次200毫升还是400毫升?

发表日期:2017-10-20 来源:输血科 作者:于文娟 本页责编:左彦
人阅读

北京进入初冬以来的献血淡季,我院的家庭互助献血工作全面启动,在填写家庭互助献血时,经常被问及问题:“大夫,我去献血,究竟献全血200毫升好呢?还是全血400毫升好呢?献血多会不会影响身体的健康呢?”一次献血200毫升和一次献血400毫升,哪个合适呢?一次捐献太多的血量真的对身体健康有不良影响吗?听听输血科医生的看法:

1.一次献血400毫升,对献血者的身体健康是没有影响的。

在我国的献血法规定一次献血200毫升,最多不超过400毫升。一个人的血液总量约为体重的8%,按50公斤重的健康人来讲,总血容量为4000毫升。一次献血400毫升,只占总血容量的10%,不会影响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献血后失去的水分和无机物,1-2小时就会补上;血浆蛋白质,由脏合成,一两天内就会得到补充;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也很快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而且,对于符合条件的献血者来说,一次献血200毫升,不足体内血液总量的5%,由于量少,并未触及到体内的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而如果一次献血400毫升,更能触及到体内的调节系统,促使暂存于、脾等器官内的储存血液参加到血液循环中去,刺激新鲜血液再生,降低血液粘稠度,增加免疫力和抗病的能力,还会刺激人体的骨髓造血器官,使其始终保持青春一样旺盛的造血状态,收到延年益寿的效果,并能防止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

2.一次献血400毫升,对受血者而言更安全

输血,实质上是一种组织移植,对受血者来说,别人的血液进入自己体内,都有一次排异、免疫的过程。因此,输血可能造成发热、过敏等输血反应。同时,由于传染病“窗口期”的问题及有些尚未认知疾病的存在,尽管现代科学技术相当发达并且对献血者的血液进行了严格检验,但输血仍存有一定的传染疾病的风险。

因此,一次献血400毫升,意味着受血者接受400毫升一袋的血液比接受2次200毫升的血液,发生输血免疫反应、传染病的几率要少一倍。如果某一病人需要输血800毫升,而每位献血者一次只捐献200毫升,那这位病人就需要接受4个献血者的血液。如果每位献血者一次捐献400毫升,那这位病人只需接受2个献血者的血液

3.一次献血400毫升,更有利于成分血的分离、保存和使用

输血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但临床上一些患者需要的不是全血,而只是血液中的某一成分。所以,除了鼓励一部分献血者进行成分献血以外,中心血站也会将其他献血者们捐献的全血分离制备成各种成分,根据缺啥补啥的输血要求输到需要的患者身上。

一次献血400毫升,增加了献血量的同时也更有利于成分血的制备,各种血液有效成分含量高,增加了输血治疗的效果,也让患者在输血前的血液交叉配血等治疗费用减少不少。

最终献血多少,还是应该根据每位无偿献血者的身体综合情况,按照献血者的意愿来决定。血站工作人员也会根据具体情况给出一个献血量的建议。

综上所述,献血200毫升或者400毫升,说到底都是献血者们无私奉献、挽救生命最为珍贵的礼物。无偿献血是一种人道主义精神,是履行公民社会责任的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