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注意血小板减少!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是妊娠期较常见的血液系统改变,临床上最常见的原因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其次是妊娠合并免疫系统疾病,再次是HELLP综合征,既可为妊娠期特异的表现或并发症,也可与妊娠无明确关系。多数病情缓和,母婴结局良好,但少数患者可出现血小板显著减少,严重时可危及母儿生命安全。需要临床严密监测,必要时药物治疗。在早中期如果没有临床出血症状,血小板维持大于3万以上相对安全。 孕期应充分告知病情交代妊娠风险: 1、妊娠期出血风险相对较低,仍存在严重出血(新生儿颅内出血)风险; 2、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流产、血栓形成风险增加,既往有流产或血栓病史,建议肝素抗凝治疗。 3、孕期多数存在血小板进一步降低的可能,要面临治疗; 孕晚期:若PLT>75×109/L者,建议密切观察;若PLT ≤ 75×109/L,可进行初步筛查,如外周血涂片、肝功能等; 孕早中期:出现PLT减少或PLT<50×109/L者,建议行更完善的检查,如凝血功能、抗核抗体、抗磷脂抗体、肾功能等; 孕前:存在PLT减少或既往有PLT减少病史者、合并产科并发症者,均应进行相应检查;直至产后1~3个月PLT恢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 或原因未明者,根据PLT水平是否稳定,每2~4 周进行检测;如妊娠34周后且PLT低于80×109/L的孕妇建议每周检测血常规。 目前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还是以激素和丙球维持治疗为主: 1、当PLT<30×109/L或者伴有出血表现的患者需要进行治疗; 2、分娩前提升PLT至安全水平,经阴道分娩需PLT>50×109/L。 3、一线治疗可选择泼尼松和(或)免疫球蛋白。泼尼松的初始剂量一般推荐应低于非孕期,一旦出血减轻、PLT升至安全水平(>30×109/L),尽早减量至最小维持剂量;副反应是引起或加重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等,孕早期使用轻度增加新生儿唇腭裂的发生风险。免疫球蛋白在ITP 患者中使用较安全,可在短期内提升PLT,但价格昂贵,疗效可维持2~4周。故部分患者可在孕期反复使用;也可在分娩前3~5d使用。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新生儿应常规接受PLT评估。若正常,出生后1周复查;若PLT减少,根据PLT水平及出血情况予以处理,一般在出生后24~48h PLT降至最低,此后可逐步恢复。 对于无出血症状、PLT计数小于3万的新生儿,应用大剂量的丙球或糖皮质激素治疗。若伴有临床出血症状,需要同时输入血小板,尽可能维持PLT计数大于5万。在临床上建议超声颅脑检查,必要时颅脑CT。 |
|
相关文章
上一篇: 孕妇千万别吃这个中药!
下一篇: 老年人总是口干要警惕这个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