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防治宣传周】细数鼻咽癌放疗的那些事儿
鼻咽癌的放射治疗会引起一系列全身或者局部的反应。根据放射反应出现时间的先后分为早期放疗反应和晚期放疗反应。
(一)早期放疗反应
早期放疗反应是治疗开始后90天内发生的急性反应。
1、早期全身反应
鼻咽癌的放射治疗主要以局部反应为主,但由于部分脑干和大脑颞叶受到照射而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在放疗过程中,会表现为头晕、失眠、乏力、恶心呕吐、味觉异常等,反应程度因人而异。一般全身反应较为轻微,无须特殊处理,对个别反应较重者可对症处理。部分患者会出现白细胞降低,严重者须注射提升白细胞的药物。
2、早期局部反应
(1)皮肤急性反应:在放射治疗中颈部皮肤会出现急性放射性皮炎。通常在接受放疗后3~4周内出现放射性干性皮炎、表现为皮肤红斑、痒、灼热感、色素沉着、毛囊扩张、脱毛等。在接受放疗后5~6周有部分患者会出现湿性皮炎,表现为表皮血清渗出、脱皮。少数患者在放疗后期会出现费性皮炎,表现为皮肤溃破后合并感染,形成溃疡达真皮层,为了减径皮肤反应,可以遵医涂抹放射治疗皮肤防护剂。对于皮肤痒时防止抓伤皮肤,可以双手戴薄棉手套睡觉。
(2)口腔、口咽黏膜急性反应:口腔黏膜的急性放射反应通常在放射治疗后2~3周出现、表现为口干、咽痛、干咳等。局部口咽、软腭及咽后壁黏膜充血、伪膜形成,严重时出现溃疡、出血及脓性分泌物。大剂量分割放疗或者同期放化疗患者口腔毒副反应会更加严重,需进行局部或全身对症处理。
(3)腮腺急性反应:一般于放疗开始1~3天内发生。腮腺受照后局部充血、水肿、导管阻塞,出现腮腺区肿胀、疼痛、局部压痛甚至张口困难。一般无须特殊处理,继续放疗3~4天后可自行消除。对于严重合并感染且伴发烧的患者,可给予抗感染治疗。
(二)晚期放疗反应
晚期反应一般在放射治疗开始后90天后发生。
1.口腔干燥
口腔干燥,为腮腺的放射性损伤,是常规放疗最常见的放疗晚期反应,多数损伤为不可逆,调强放疗出现后此症状有所改善。
2.放射中耳炎
放射导致咽鼓管机能障碍,造成中耳、内耳损伤而导致。临床表现为耳鸣、听力减退,严重者失聪。可使用有效药物和采取鼓室插管的方法进行治疗。
3、放射性下领关节炎
主要为题颌关节和咬肌受到高剂量照射造成损伤,临床表现为张口困难、张口痛、门齿距减少等。
4、放射性颈部皮肤菱缩和肌肉纤维化
因放射引起毛细管的炎症反应致血管壁增厚或闭寒,局部皮肤血供不足及营养障碍,使皮肤表层变薄、萎缩、色素减退呈花斑样改变。皮下组织纤维化,严重者硬实如板。
5、放射性齲齿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唾液腺分泌量减少,质变黏稠,口腔酸度增加,便于细菌繁殖。加上射线对齿槽骨及供血血管的损伤可导致龋齿。临床上表现为牙质疏松、碎裂、变黑,导致牙根冠交界处断裂,形成全口腔牙齿尖利、参差不齐的黑色残根。
饮食指导
放疗期间以清淡饮食为主,注意补充高蛋白、高能量以及高纤维素食物。放疗中后期易引起咽喉疼痛、吞咽困难等症状,建议采用半流质或流质食物,少食多餐。喉咙疼痛严重的患者,可在临床医生指导下在进餐前喷麻药辅助进食。放疗期间应保持口腔清洁,避免细菌滋生,建议坚持使用漱口水,采用毛质较软的牙刷和含氟的牙膏进行清洁口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