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55线路检测中心
English
路径导航: 首页

【人文医学】
全科规陪住院医师轮转呼吸内科有感

发表日期:2020-09-08 来源:全科医疗科 作者:全科基地规陪住院医师 刘光芬 本页责编:左彦
人阅读

时间如白驹过隙,眨眼间已结束2月的呼吸内科轮转!

在这2月里,懂得了,有一种离开叫不悲伤!

每个人最终都会走向时间尽头,但离开的方式却各有千秋,我们大部分时间所见的,都是充满了悲痛欲绝、撕心离肺、痛哭流涕;但我在呼吸科,感受到了一种安静的离开叫不悲伤;81岁的陈爷爷主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II型呼吸衰竭,入院后予以抗感染、祛痰、舒张支气管及无创呼吸机等治疗,但因陈爷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反复急性加重,反复因感染应用广谱抗生素,后期出现多重耐药细菌及真菌感染,抗感染效果不佳,陈爷爷呼吸衰竭进一步加重,且出现多个脏器功能受损,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无尿,病情逐渐恶化,最终死亡;还记得陈爷爷呼吸、心跳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的那一刻,正好是家里孙辈们结束高考的时刻,可能这就是陈爷爷坚持到最后一刻的心愿吧,虽然自己病重,但仍惦记着家人,只有这样,他才能安详的离开这个世界,去到天堂,继续护佑着他的亲人。后来,陈爷爷的家属致信道,家里孩子考上了一所理想的大学,感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各位医师及护士对陈爷爷无微不至的关怀、全心全意的服务、呕心沥血的敬业,正如家属送给科室的锦旗写的那样--“医德高尚,仁心仁术”。爷爷的离开,没有悲伤,更多的是安详、幸福的离开。

通过陈爷爷这个病例,让我学习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需重视规律应用药物治疗,尽量减少可能出现的急性加重,出现感染时需选择有效的抗生素并加强痰液引流,尽量避免出现多种耐药菌。同时,我们要向患者的家属沟通好,患者在COPD稳定期的注意事项及用药。

理解了,有一种唠叨是为您好!

在家,我们总嫌弃父母太过唠叨,在学校,我们总嫌弃班主任就一个安全问题重复强调而显得格外不耐烦,同样的,在医院里,个别患者觉得医生太过絮叨,而不遵医嘱配合治疗,以致病情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在我所管的病人中,有一位长期卧床的高龄患者--苗爷爷,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对多种药物过敏、多次痰培养示多重耐药,饮食水经常出现呛咳,予下鼻饲后,我和我的上级医师,也是我的带教老师许老师,总是反复叮嘱他。一定不能经口吃东西,不能把室内空调温度开得过低,但苗爷爷像顽皮的孩子一样,总是偷偷的经口喝牛奶、把室内空调温度开得老低,晚上睡觉不盖被子,经常敞着他的“将军肚”,果不其然,两天过后,苗爷爷出现了咳嗽、咳痰明显增多,且痰黏不易咳出,发热、心电监护提示血氧饱和度降低至80%左右,CRP、中线粒细胞、白细胞、PCT等炎症指标明显升高,考虑感染加重,不得不将抗生素升级为海正美特;下完医嘱后,许老师和苗爷爷聊了好长时间,因为苗爷爷耳朵不太敏捷,许老师就耐心的一字一句的再三叮嘱他,不能经口吃东西,不能经口喝牛奶,不能把室内空调开得老低……,虽然苗爷爷总是装作“我听不见”,但我们都知道,他听见了,只是特别的倔,不愿意接受而已,我们不得不采取"恐吓"式的方式来叮嘱、提醒苗爷爷,虽然他还是坚持说“我听不见”,但我们知道,他都明白,只是还不太愿意放弃那一口纯牛奶的淡淡清香。虽然苗爷爷嘴上说“我听不见”,但后来事实证明,苗爷爷应该是听从了我们的叮嘱,没有经口喝牛奶、吃东西,咳嗽、咳痰比以前减轻了许多,没有再发热,炎症指标也基本接近正常值,胸片示肺部炎症明显减轻,我们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闲暇片刻,许老师说,对于病人的治疗,光靠医师和护士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若是患者本人不配合,那治疗的效果甚微,甚至有可能没有效果,只有患者本人配合,我们才能最大获益,对抗疾病。还说道:有时候,与患者沟通,不要怕费时间、费力气,患者之所以不理解,是因为他们对疾病不了解,他们也不知道疾病的发展会带来怎样的后果,这就需要主治医生为他们解答疑惑,而且是要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让患者大体上理解、明白,只有患者明白了为什么和不为什么的后果后,他们才能更好的配合医生的治疗,才能在治疗中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通过许老师、苗爷爷,让我理解到,和病人多唠叨、多叮嘱、多讲解疾病的成因及后果,对病人,对医生自己都是一种锻炼:让患者更好的明白为什么他患了此疾病,以及在以后的生活中,怎样尽可能的避免相关危险因素的接触,做好一级预防至关重要;让医生再一次温习所学临床知识,光看书本,不结合临床,达不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只有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才能对疾病的检查、诊治、预防有更深的见解,以便以后拥有更好的医疗技术服务于更多的患者。此外,多与患者沟通,还能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还可以缓和日益紧张的医患矛盾。

明白了,有一种坚持叫不放弃!

还记得2020年7月14日凌晨3: 20左右,值班窒(7楼)的座机突然响起,划破了夜的宁静,我从睡梦中突然坐起来,条件反射:“亲,哪床患者不舒服?我马上来。”护士老师说“12楼抢救,缺人手,赶快去帮忙抢救。”火速赶到12楼,立即同上级医师钱老师及护士老师参与抢救,患者为57岁的肺癌化疗者,心电监护提示:室性心动过速,室率约160-190次/分,意识模糊,血压以及血氧饱和度尚可,遂先后3次予150J -200J同步电除颤,患者心律仍不稳定,呈窦性心律与室速交替,予可达龙75mg静脉推注,并急请心内科会诊到场协助抢救,心电示波呈室颤,先后予可达龙共计225mg,并予2次非同步电除颤,患者心律转为窦律110次/分左右,BP:150/90mmHg,患者神志有所恢复;血气分析:未有CO2储留,PO2大于85mmHg,乳酸酸中毒,PH:7.12,予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并予补液治疗。就在大家都稍微松一口气,我正安放最后一个胸导联准备打心电图的时候,患者病情突然急转直下,心电监测提示窦性心律与早搏交替,患者神志未恢复清醒,血压正常。约4:40时许,患者心电示波提示心脏停搏,呈直线,立即予持续胸外按压、简易呼吸器通气以及反复多次肾上腺素、阿托品、多巴胺入壶。约20分钟后患者心跳恢复,室率约100-120次/分,患者深度昏迷、瞳孔散大,呼吸极弱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并予多巴胺泵入维持血压,患者心电监测:心室率约100- 130次/分,血氧饱和度约85 -95%,收缩压约100-130mmHg……,经过大家不懈的坚持与努力,与死神赛跑了约4个小时,终于将患者从悬崖边缘拽了回来,看见心电监护仪器上跳动的曲线,如音符那样美妙,是生的希望,在场所有人都忘却了满身的大汗淋漓、疲惫……

通过参与此次抢救,让我感受到争分夺秒、及时评估患者病情的重要性,更让我清晰的认识到自己还存在许多的不足,理论知识、技能操作等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练习;只有自己脑袋充实、技能更加熟练了,才能更好的为患者服务。也是这次抢救的经历,让我深刻的明白,活着有多好,对于曾经有两个月陷入焦虑抑郁、成宿成宿睡不着、每天都担惊受怕、没有正面思想、全是负能量的我,没有预兆的哭泣,靠艾司唑仑、左匹克隆、劳拉、黛力新都无法控制我病情的时候,我是崩溃的、无望的、灰暗的,甚至有过轻生的念头,那时候周遭的朋友、同事可能都快对我失去耐心了,现在的我回想那时的自己,也特别讨厌、厌恶自己,不能给别人带来快乐,反而让人糟心,谁会喜欢一个没有阳光的人。特别感激那时候没有放弃我,给我鼓励的家人、带教老师、闺蜜、同事、室友们,让我最终能从抑郁焦虑中走出来。我感觉自己活过来了,是一个新生的我,身边的一切也慢慢开始好起来,不是环境变了,而是自己的心态变得明朗起来了,坚持不放弃,是对生命最好的诠释。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2月里,我对呼吸系统相关疾病(呼吸道感染COPD、放射性肺炎、肺间质纤维化、OSAHS、支气管扩张肺结节病、结核感染等)的病因、检查、诊断及治疗以及抗生素(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等)的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掌握。

未来可期,继续前行!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