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距胃癌前病变有多远?
萎缩性胃炎和胃癌前病变,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脘部隐隐不适、胀满、或疼痛、嗳气、疲乏、纳差、消瘦、贫血等。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我国常见的胃黏膜慢性病变,人群胃镜检出率为7.5%~13.8%。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多从电子胃镜及病理结果得出结论。
电子胃镜镜下表现
1、黏膜变薄:黏膜红白相间,以白相为主,皱襞变平甚至消失;
2、血管显露:部分黏膜下血管网显露;
3、黏膜粗糙不平:黏膜及黏膜壁不光滑,表面参差不平,可见黏膜颗粒或结节状表现。
胃癌前病变是病理组织学概念,指胃黏膜上皮出现肠上皮化生(即病理报告单上“肠化”,根据肠化严重程度,可划分为+、++、+++三个级别)及上皮内瘤变,常继发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的发生是一个渐进演变的过程,胃癌前病变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和侵袭性胃癌之间的“桥梁”,是胃黏膜上皮恶性转变的关键阶段。
1、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具有鞭毛,能在胃内穿过黏液层移向胃黏膜,其所分泌的黏附素能使其贴紧上皮细胞,产生的氨及空泡毒素可导致胃黏膜上皮细胞损伤,炎症反应迁延或加重。
2、不良生活习惯:暴饮暴食、喜进食腌制或烟熏食物 、长期嗜烟酒、滥用药物等,均易导致胃粘膜受损而发生萎缩、肠化及炎症变化。
3、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反流: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可反流至胃内,并破坏胃粘膜屏障,促使胃蛋白酶反散至粘膜内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从而导致慢性浅表性胃炎,并可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或伴癌前病变。
4、年龄因素及胃黏膜营养因子缺乏:老年人多伴渐进性胃黏膜退行性改变。长期食物单一、消化吸收不良、营养缺乏,均可使胃黏膜修复再生功能降低,炎症转呈慢性化,上皮增殖异常及胃腺体萎缩。
5、免疫因素:在萎缩性胃炎,特别是胃体胃炎患者的血液、胃液或在萎缩粘膜的浆细胞内,常可找到壁细胞抗体或内因子抗体,故认为自身免疫反应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关病因。
上一篇: 便秘要分清类型再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