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党的故事
两优一先【先进基层党组织】 急诊ICU党支部 奔跑在抢救生命的最前沿
急诊ICU党支部下设2个党小组,有42名正式党员、2名预备党员,支部班子成员有5人。其所在的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均为医院“脏、累、险”的临床一线科室,共有职工176人。两科的医护人员常年无节假日,持续倒班在急救岗位上,但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全体党员爱岗敬业、关爱病患、无私奉献,多年来无一例医疗纠纷发生。两个科室均获院级优秀医疗指标完成集体、优秀医保任务完成集体,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一天凌晨0:38,救护车送来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奶奶,脸色苍白,呼吸微弱。随即,值班医护团队快速进入抢救状态,给予心电监测,建立静脉通路,心外按压,气管插管,抢救迅速,过程顺利,患者很快恢复自主呼吸,心率趋于平稳,呼吸机维持通气,经绿色通道转入重症医学科进行进一步抢救治疗。这样的情况几乎每天在上演,而这些医护人员不舍昼夜、不畏艰辛、无怨无悔地坚守着各自的岗位,为每一位危重症患者能够重获生机而奔跑在抢救生命的最前沿。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发,急诊ICU党支部两名医生、两名护士逆行出征,随北京市属医院援鄂医疗队第一时间援驰武汉,进行了长达3个月的艰苦战斗。在他们还未返京的时候,又有两名医生、一名护士又参加了援小汤山医疗队抗击肺炎的工作。随后,又有一名医生、一名护士被派出境执行特殊任务,其余留守在京的党员同志们,一方面轮流支援发热门诊,一方面坚持战斗在急诊、重症第一线的岗位上。疫情期间,在支部书记及各支委的带领下,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到科室的核心工作中,成立了党员先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按照“分类处置、重症优先”“绿色通道、个性安排”“缓冲隔离、加强防护”三项原则,有序、有效的完成着急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
2021年初至今,多名医护人员参加了核酸采集队、境外接机、援外疫苗接种救治队,目前仍有5名医护人员持续工作在社区新冠疫苗接种的医疗救治第一线。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大庆医疗保障工作中,急诊ICU党支部勇挑重担,先后派出8名医护人员出征参加,同时,还派出一名医生参与冬奥会的医疗保障工作。
急诊ICU党支部始终围绕“高效、务实、廉洁”的目标,把加强队伍建设作为支部工作的头等大事,以学习,促进步;以沟通,促团结;以民主,促廉洁。党支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和组织生活制度,增强党员意识,锤炼党性,时刻牢记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使命,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每年年初支部委员制定详细的年度学习、工作计划,确定主题党日活动,并有条不紊的完成党委领导讲党课、支部书记讲党课、党员发展、民主评议党员等工作。
支部坚持新党章规定,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大力加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工作,严格发展党员工作程序,着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为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保证。
作为党培养的优秀白衣战士们,不但要召之即来,更要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这背后与党员同志们的精益求精的专业素养、不断夯实的职业信念紧密相关。自2019年起,在院党委的领导下,急诊ICU党支部持续开展了党建创新项目《院内急救黄金四分钟,院外互救白金十分钟》,以急诊急救为切入点,通过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带动院内医务人员和非医务人员的急救培训,提升全院职工及社区居民的急救意识,为创造生命奇迹争取时间,充分发挥公立医院的医疗优势,落实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该项目具备以下几点创新:第一,覆盖面广,涉及到全院非急诊ICU专业医护人员及医疗辅助人员的培训,以及周边社区机关学校的二十余家单位的非医疗人员的急救培训;第二,持续时间长,支部党员分批次进入机关、学校、社区进行急救理论知识的讲解,操作技术的培训;第三,培训内容丰富,不仅做到心肺复苏术的全流程培训,还增加了目前在公共场所安置的体外自动除颤仪的使用培训,以及人工呼吸通道的建立方法和骨髓输液急救培训;第四,联合教育党支部、机关第三党支部和麻醉党支部共同开展此项活动,丰富了培训项目内容,同时还得到了“白金十分钟-全国自救互救志愿服务联盟”授予8455线路检测中心的‘白金十分钟’联盟旗帜和公益奖。这次党建创新项目充分体现了医院党组织在医院中的领导地位和核心力量,充分展现了公立医院党组织对公益工作的指导作用。在医院党委的领导下,急诊ICU党支部将会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常态化工作,
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继续加强党支部班子自身建设、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个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先进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