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55线路检测中心
English
路径导航: 首页

PET—CT在风湿免疫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来源:风湿免疫科 作者:赵绵松 本页责编:左彦
人阅读

 

PET-CT是将PET与CT融为一体,由PET提供病灶详尽的功能与代谢等分子信息,而CT提供病灶的精确解剖定位,一次显像可获得全身各方位的断层图像,具有灵敏、准确、特异及定位精确等特点,可一目了然地了解全身整体状况,达到早期发现病灶和诊断疾病的目的。

那么详尽的器官功能的代谢信息是如何获得的?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正电子放射性药物是18 F脱氧葡萄糖( 18 F-FDG ),它是葡萄糖结构的类似物,代谢途径与葡萄糖相似,在己糖激酶的作用下磷酸化生成 6- 磷酸 - 18 F- 脱氧葡萄糖。 由于氟代脱氧葡萄糖不能进一步参与代谢,而是较长时间停留在组织细胞内, 在活体形成分子水平的影像。可以客观地反应组织葡萄糖代谢率。

那么什么指标衡量代谢率呢? 目前PET 检查中最常用的半定量分析指标是SU-Vmax ,它可以客观地反应组织葡萄糖代谢率,大量研究显示,SUV 值越高,病变为恶性病变的可能性越大,但高于正常组织低于肿瘤组织的代谢率,常常见于一些非恶性的炎性组织,比如骨髓炎结节病,不明原因发热,风湿免疫病等。

风湿性疾病是近年来发展与认识较快的一组疾病,是指骨、关节、软组织如肌腱、韧带、滑膜及器官系统性损害的一组疾病,包括了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多肌炎,血管炎病,IgG4相关性疾病。由于该类疾病常常伴随着机体免疫机制的功能紊乱,体内常常可以检测出多种自身抗体,受累器官常常表现多脏器,多系统。由于这类疾病机体表现的高炎症状态,而不同的炎症分子可以增强组织细胞18 F-FDG的不同的摄取水平,基于这一点,影像技术使得我们临床医生就像安上了一双透视眼,使得我们对不同组织的炎症状态,不同关节的炎症变化更容易识别。


这里简要描述几种风湿免疫性疾病应用PET-CT的情况:

类风湿关节炎是风湿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常常有多关节对称性肿胀、疼痛、晨僵同时有关节外症状,重要的影像学技术包括关节超声和核磁,这两种技术的有效性自不必多说,但身体多个关节同时受累和关节外炎症明显,MRI和超声将变得不容易操作,此时借助pet-ct我们可以通过SU-Vmax判定疾病活性,判断治疗反应,推测预后。近一年来,PET-CT的一些相关检测值除SU-Vmax外,MTV及TLG这两项重要指标也应用在了类风湿关节炎的疾病活性判断中。

类风湿关节炎以外,目前PET-CT在血管炎疾病及腹膜后纤维化疾病的诊断价值已经写入专家共识。而这一价值也正是基于了炎症血管的高SUV值。同时更多的研究显示SUV值不仅可以用于动脉炎的诊断,而且可以用来分级。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女性多发,全身受累的疾病。以往对狼疮脑病的诊断并没有确切的技术手段,随着PET-CT的问世,其在狼疮脑病中的应用价值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疾病不同阶段的炎症状态不一,SUV值不同,利用PET-CT,使得疾病的诊断、活动性的评估及预后的判断变得更加定量。

PET-CT的使用,像是给临床医生添加一双眼,让临床医生判断的更准,看的更远。

风湿免疫科主任 赵绵松 出诊时间:周一、周三上午)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