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55线路检测中心
English
路径导航: 首页 >> 医院新闻>> 医院新闻

星夜出发 踏上新征程

援藏急诊人——刘瑞莹

发表日期:2022-10-27 来源:急诊科 作者:李盼 本页责编:左彦,曹翠峰
人阅读

图片1.jpg

疫情尚未消散,白衣天使从未停歇。我院援藏医疗队已远赴藏区,支援当地抗疫工作两月余。急诊门诊派出护士刘瑞莹,随同院内其余20名队员前往拉萨完成支援工作。临行前急诊门诊护士长王艳平、李淑娇,应急救治中心护士长初均晓为她准备各种用物,从各类方便速食到生活用品面面俱到。护士长们几次嘱咐:一定注意好自身防护,保重身体,工作生活上有什么需要随时跟科室联系,急诊科永远是你坚实的后盾。

图片2.jpg

8月26日凌晨3点,援藏医疗队准时集结,院领导亲自为大家送行,鼓励大家克服困难,圆满完成任务的同时保重身体。急诊科派出代表为刘瑞莹护士送行。沉重的行李箱,填满了科室同事们的无尽关爱,装满了嘱托和祝福。

未标题-1.jpg

刚下飞机,考验就开始了。憋气、头痛……队员们迎来了第一个困难时刻——高原反应。护理队长刘林迅速拿出制氧机、吸氧管,队员们相互协助,轮流吸氧缓解高反。刘瑞莹高反症状严重,出现了呕吐等不适症状。坚强的她一边吸氧,一边为队员加油打气,灵动的大眼睛一眨一眨的,还一直逗大家开心。在她的带动下,队员们精神状态饱满,热情高涨。

稍作休息后,基于急诊人的勇于争先、敢于面对挑战的工作作风,为了高效率开展工作,她积极参加医疗队内部理论知识及穿脱防护用品流程的相关培训。休息时一丝不苟反复练习,遇到问题,她就查看文献、请教队友。她说,没有理论指导的工作是机械性工作,学明白才能做明白。

图片3.jpg

舱内“热心姐姐”

第一次入舱工作,她敏锐观察舱内环境,舱内患者分布,舱内工作流程,护理职责……全身心投入到了工作中,那一刻高反带来的一系列不适仿佛也被抛到了脑后。对于一些语言不通的叔叔阿姨,她及时请教志愿者协调翻译。努力工作的同时,注重人文关怀。遇到有情绪波动的患者,她耐心安抚患者的情绪,有问题及时反馈,为患者解决困难。在一次舱内巡视工作中,一位总是在埋头学习的女孩子引起了刘瑞莹的注意,女孩儿说看到了医疗队的这些哥哥姐姐很亲切,帮助拉萨做了很多,她自己也要报考医科大学,她要考到北京,以后毕业了像医疗队的哥哥姐姐一样,回到拉萨,治病救人。刘瑞莹很惊讶,原来自己也可以成为别人的精神力量。她鼓励小女孩,眼前的困难只是暂时的,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一个人去追求自己内心的梦想。要相信,一定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造自我价值。每次碰到还在上学的孩子,她都会认真去解答他们学习上的问题,或者生活中的不解,被大家称为“亲切的护士姐姐”。

未标题-2.jpg

每完成一个班次后,刘瑞莹都会在自己随身携带的本子上写一下今日工作总结。复盘一下从酒店换好内穿衣出发离开酒店、到坐上公交车、入舱前更换防护服、入舱后交接工作、舱内今日患者情况、重点病人交接等工作环节中每一个细节,仔细在脑子里回放。一边思考一边在本子上记录要继续保持的地方,同时反思有待提升的细节。在不断总结和改进的过程中,提高工作能力。

图片4.jpg

此次援藏工作仍在进行中,高原反应、饮食差异、离家时间长,队员们在面对重重困难和艰苦环境的时候难免偶感沮丧,情绪低落。她主动陪大家聊天,跟其他医疗队员探讨,积极寻找可以丰富队员精神生活的一些文娱活动,让大家在工作之余愉悦身心,缓解思乡之情。

图片5.jpg

援藏工作期间,北京医疗队征集队徽。她积极参加设计活动。在队长的支持鼓舞下,从开始着手到成品,中间无数次修改与打磨,最终荣获比赛二等奖。她说队徽是医疗队的标志,是这段珍贵工作经历的纪念,能参与队徽的设计并获奖,她很自豪。

图片6.jpg

从盛夏到深秋,现如今,拉萨下雪了,他们在这个城市经历了从短袖到棉袄,从夏天到冬天,战胜了酷暑,迎来了严冬的考验。面对任何困难,只要想到远在千里之外的医院,领导们、同事们一张张关切的脸庞便不停在脑海中闪现,莫名涌上一股力量,支持她笃定的坚守岗位履行职责。面对接踵而至的考验,拉萨人民那淳朴的眼神、那声声真诚的感谢、那句句质朴的“扎西得勒”,总让她充满了战胜一切的决心。

未标题-3.jpg

藏区被皑皑白雪覆盖,她说:冬天来了,春天就在不远的将来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