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55线路检测中心
English
路径导航: 首页 >>医院新闻 >>医院新闻

难忘的60天

发表日期:2022-10-31 来源:产科 作者:周亚男 本页责编:左彦
人阅读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新冠三年,静默过,隔离过,我却始终相信,太阳一定会升起,花儿一定会绽放。

小时候,经常会被问起,“长大了有什么梦想啊?”我记得,我无数次说过,我要上北京医科大学,我要当白衣天使。可能那时候,我并不太懂白衣天使到底有什么意义?按部就班的成长,成绩时好时坏,可能我也逐渐忘了自己曾经的梦想,但命运的安排可能也是注定的,大学我来到了北京大学护理学院,如期毕业,顺利工作。如今,我已经是一名在临床一线工作了十多年的老护士了。

图片1.jpg

那天,休息在家,科室群里发来了援藏抗疫的报名信息。我几乎是没有思考,第一时间确定自己的心意,联系正在上班的爱人,得到他的支持,马上给领导回复了报名意愿。疫情三年了,武汉疫情突发的时候,我的第一个孩子还不到一岁,看到全国各地的医务人员奔赴一线,我的心里其实多少有些遗憾。面对突如其来的未知又异常凶险的敌人,我没有怯,而是看着怀里的孩子,为不能一起参与战斗而感到遗憾。8月下旬,西藏疫情肆虐的时候,我的二宝不满两岁,还没有断奶,但得到了爱人的鼓励,婆婆的支持,我的内心充满了力量,弘扬南丁格尔精神,展现护理工作者的担当与职业风采,是我不愿再错过的愿望。西藏,一个神秘又充满信仰的地方,同样是我向往又期待的所在,我愿意为了信仰,为了心中那无处躲藏的英雄梦,与无数充满大爱的逆行者一起战疫。

院里为我们开了动员会,紧急为我们准备了生活用品和一些必需品及应急药品,疫情肆虐,时间紧迫,没有来得及做万全的准备,我们一行21人,踏上了飞往拉萨贡嘎机场的航班。落地的一瞬间,几乎窒息,头重脚轻,不能呼吸是那一瞬我唯一的感觉。高原环境,氧气稀薄,给我们来了第一个下马威,在机场等待的四个小时,变得如此漫长。幸好,我们的便携式制氧机和吸氧管都是随身携带,没有托运,一行人坐在大厅的地板上,轮流吸氧,那时我们平均的血氧都在八十多,心率几乎都在一百二以上,不能活动,只能坐在地板上休息。发现来自宣武医院的战友没有便携式制氧机,招呼她们过来一起吸氧,建立了我们西藏之行的革命友谊。

图片2.jpg

到酒店安顿好后,修整了一两天,北京队305人逐步都开始了我们的使命,一座座方舱,让我们瞬间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第一周,是我们西藏生活最困难的一周,每天头疼,没有胃口,睡不着觉,几乎所有队员都需要靠药物支撑。队长给大家分了组,感控组,宣传组,生活组,外联组。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我们要克服高反,我们要完成使命,我们要平安归来,不进舱的时间,感控组老师一遍遍的给大家过穿脱防护服,抓每一个小小的可能会导致感染的细节。由于当地条件有限,我们的一些物资由于飞机限制也没能带来,最开始的时间,防控着实不易,我们没有用于消杀的物资,缺少各种资源。队长刘林和生活组组长燕飞老师,每天都在不停地协调外借、申请、采买,在不违反防疫要求,满足感控条件下,尽可能的保证大家防疫和生活物资充足。

图片3.jpg

入藏不久,我们迎来了第一个节日,阖家团圆的中秋节,我们这些远离家乡的人聚在一起,同样团圆。燕飞老师经历各种波折,天价采买了一些水果和黄瓜、零食和饮料,队员们也是各显身手,布置了房间,组织表演节目,热闹地庆祝了节日,同时也向时刻记挂我们的院领导报了平安。意外的是,我和另外一个队员,由于是9月份的生日,还收到了队员们为我们准备的生日礼物,在这个静默的城市,能寻觅到的生日礼物也是让燕飞老师费尽了心思,礼物的包装竟然是我们最熟悉的包无菌包的蓝色无纺布。接过礼物的时候,内心是无法言说的感动,这份特殊的礼物将是我最珍贵的财富,是革命友谊的见证,是打败疫情的佐证。

图片4.jpg

天气一天天变冷,当地政府为我们送来了一批批防寒保暖物资,由于是捐赠来的衣物,很多码数不全,不能满足每一位队员的需要,生活组燕飞老师和队长刘林,每每这个时候,都是最忙碌的,各方协调,力保让我们每一位队员都能穿上合适的衣服,避免因为物资不足,导致大家感冒生病。最最辛苦的刘林队长,更是记挂着我们每一个队友,谁有哪一点不舒服,他四处找药,每天慰问,休息的时候,一天没见的队员,傍晚他都会去敲响房门,看看大家是否无恙。由于饮食习惯的不同,很多队友无法适应这边的餐饮,加上工作的紧张忙碌,我们每一个人体重都大幅下降,为了改善大家的生活,前几日的下午,队长刘林老师和燕飞组长通过跟酒店沟通,用了整整一下午的时间,亲自下厨做了整整一百人份的晚餐。我记得那一餐我吃的好饱好撑,满满的感动来自于我们相亲相爱的队友。

图片5.jpg

今天是我们入藏的第60天,两个月的方舱工作,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斗争,带着无悔的信念,舍小家为大家,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每一位队友都是最美逆行者,在舱内谱写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有最小十天的患者,有耄耋之年的老者,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志愿者,有带给我们不一样的信仰的纯朴藏民,我们都是这场疫情的共同经历者。病毒无情,人间大爱,战疫必胜,于我们而言,更是工作中最宝贵的一次经历。9月开学,幼儿园老师问我女儿,“妈妈去哪儿了”,我女儿回答“妈妈去西藏了,妈妈去打怪兽了”,小小的童言童语,在我的内心也是颇为震撼,祖国有需要,我必肯担当,我愿做儿女心中的英雄,当好他们的榜样,身体力行,告诉他们,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如若诉说,这两个月的故事,我可以讲上三天三夜,很多微末的小事,更是无法用文字表达,感性如我,除了每日的工作,我更想要记录一下援藏期间的生活和心路历程,纪念这不平常的秋天,纪念我们21位队友的情谊。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