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护士给病人输液先后顺序怎么定?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这是世界卫生组织的用药原则,而静脉输液是临床广泛使用的药物治疗手段,尤其是在呼吸内科等需要频繁输液的科室,因此更应遵循“用正确的药,输必需的液”的原则。
如今,输液管理是病房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实施责任制护理制度下,以病人为中心,责任护士应对病人的身心健康实施有计划、有目的的整体护理,提供专业照护、病情观察、协助治疗、康复促进等一体化服务。所以,责任护士需要充分了解每个病人的情况,制定合理的输液计划,并及时调整,确保病人的治疗效果和安全。
目前呼吸科每名护士一般看管不超过8名患者,每天的责任护士开始工作时,如果每个病人都需要输液,责任护士应该如何来合理地安排病人的输液顺序呢?在此,呼吸科的一般原则是:①病情严重或病情变化需要及时输液者;②优先输注出院患者;③优先输注液体多及化疗患者;④检查患者(其中要注意的是根据患者的检查时间来有序安排输液);⑤输注其余的患者。只有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才能避免输液工作中不被病人催促、各类要求等打断计划,甚至造成工作盲目混乱,从而减少发生安全问题的可能性。
由于患者的体质差异,相同的治疗策略可能导致不同的治疗效果。因此对于患者的液体管理应该进行个体化治疗,应首先考虑患者的原发病,适应症,治疗目标。其次,确定开始输液时间,输液量及输液种类。而输液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并非是一堆液体随便挂。在临床上静脉输液的一般原则是:一定要定量、定性、定速。先盐后糖,先胶体后晶体,先浓后淡,先快后慢,见尿补钾,惊跳补钙。
当液体中如有糖皮质激素,要先输入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液体中同时有抗生素和甘露醇的,要先输入甘露醇。比如,当医生为患者同时下达了甘露醇静点和呋塞米静点时,护理人员可能会将两种药物接连着使用,但是这样做是不对的,因为两者同为利尿药,这样使用可能会导致患者利尿过度,产生低血压。合理安排输液顺序,不仅可以使药物治疗达到最佳效果、减轻患者痛苦,还可以有效的防止静脉炎的发生。
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常见、最基本的护理操作,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存在极大的护理风险。而防范静脉输液中存在的护理风险事件,增强护士在静脉输液中的抗风险能力,降低输液有关的护理差错与纠纷的发生,提高输液安全与质量,是每一个护理人员应不断学习改进的。
(荐稿:护理部 顾怡蓉)
上一篇: 长期缺氧的“慢阻肺”怎么吃才对?
下一篇: 不用吃药?快来试试“肺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