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患者的故事】高原的守护
青山一道同云雨,京藏何曾是两乡。
在新冠肺炎侵袭西藏的紧要关头,医院组建医疗队——乔军杰、杜德晓、愈裕天、张楠、闫乙夫5名医生和刘林、佟利竹、李燕飞、周亚男、李柯谨、张伟、陈炳硅、高冰心、赵紫薇、秦淼、彭亚慧、闵虎、刘瑞莹、艾胤哲、李想和张慧泉16名护士,共21名同志,星夜驰援,奔赴西藏。来自不同科室的大家组建成了一个新的大家庭,共同承担运送物资、收治病患、核对信息、采集核酸等工作。遇到困难,没有一个人推诿,大家都抢着尽可能多分担一些。
来到拉萨的60多个日夜,经历夏末到晚秋,防护服从被汗水浸湿到被寒冷包裹,北京世纪坛医院援藏医疗队不惧艰辛、众志成城,让方舱患者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在这里,我们遇见过独自一人来到方舱医院的小男孩,大家耐心呵护,细心照顾,以缓解孩子在陌生环境中的恐惧和焦虑;遇见过采集核酸时心脏骤停、及时救治转危为安的患者;也遇见过被妈妈抱在怀里排队采核酸的小宝贝儿甜甜对我们说一句“谢谢姐姐”……一幕幕画面,每每想起心里都会漾起一阵阵温暖和感动。
进驻方舱医院后,我们主要负责成人患者的救治,也有少数儿童。新的环境、新的团队、全新的工作流程,一切工作有条不紊地稳步推进。方舱建成当晚,就有患者陆陆续续入住。在团队成员的共同配合下,大家为患者办理入院、治疗,以及全方面的心理护理。
在陆续收治患者中,一个9岁男孩儿引起了大家的注意。9岁本该围在父母身边撒娇淘气的年纪,却背着行李独自来到方舱医院。刘林护士长发现小男孩没有家人陪同,就走上前去赶忙把孩子的行李接过来,关切询问:“小朋友,你的爸爸妈妈呢?”孩子小声地说:“家人们核酸结果都没阳,只有自己核酸结果查出是阳性,家里还有爷爷奶奶和妹妹需要爸爸妈妈照顾,我能照顾自己。”刘林护士长贴心地将小男孩安排在靠近一区护士站的一对母子身边。经过简短地沟通,那对母子非常愿意帮忙照顾小男孩,大家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随后,小男孩用护士站的手机给家人报了平安,大家帮小男孩收拾好东西后,告诉他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来护士站找叔叔阿姨。小男孩这时不说话,只是点了点头,刘林护士长看出来孩子内心还是充满焦虑和担忧,他知道及时进行心理干预是当前最需要做的工作,随即组织北京世纪坛医护团队立刻明确了工作思路。就这样,我们在艰苦忙碌的工作之余,从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着手,逐渐与孩子建立了信任,既像好朋友一样陪他聊天、画画、做游戏,又像父母一样督促他吃饭、喝水、刷牙、洗脸、早点睡觉……言语上的鼓励是最大的安慰剂,很快舒缓了孩子与父母的分离焦虑,尽快适应了方舱内的生活。
在我们的工作群里,大家实时反馈孩子的情绪状况,还把自己“珍藏”的物资拿了出来,进舱时会带糖果等零食作为小奖励,肯定孩子每一天的进步。看着他的情绪一天天好起来,收到奖品后高兴地手舞足蹈,还为大家跳起了锅庄舞,俨然已忘记了家人不在身边的悲伤。闲暇之时,护士阿姨们还一个个担起了妈妈的“重任”,给孩子进行学习上的辅导。在护士“妈妈”们的耐心指导下,孩子的学习进步了很多,出院时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个大家庭。我们都哭了,是喜悦也是不舍分别的忧伤……
这或许只是北京世纪坛医院援藏医疗队的缩影,每一天都在发生着。我们温暖了需要帮助的患者,同时也被患者温暖着。在方舱的日子忙碌又辛苦,物资匮乏、高原反应……每一个都是严峻的考验,但是当患者拉着我们的手说“谢谢!”的时候,一切都值得!在这里,队员们亲如一家,互帮互助,一起成长,一起进步,磨砺了能力,锤炼了品格。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可成。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白衣执甲,带着使命和责任,在西藏人民心中种下爱的种子,开出美丽的格桑花!
(荐稿:护理部)
上一篇: 【我和患者的故事】真诚以待 温情长存
下一篇: 【我和患者的故事】有一种牵手叫生命相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