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55线路检测中心
English
路径导航: 首页 >>优质护理

【我和患者的故事】惊魂一夜

发表日期:2023-05-10 来源: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病区 作者:伊晓波 本页责编:范晓,张洁,左彦
人阅读

“铛铛铛,铛铛铛!”熟睡的我突然惊醒。“晓波,晓波,里面抢救了!”呼吸一病区的王琪老师在敲门,没来得及多想,一个鲤鱼打挺从床上跳下来,拽着白衣往监护室跑。病房昏暗的楼道里,红色灯牌闪烁着“00:25”,“坏了!不知道几床的病人病情又有变化了!”我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脚步。

这是疫情放开后的第三周,呼吸监护室里面所有床都是气管插管的重症患者,各种抢救对于我们来说已是家常便饭,但推开监护室大门,眼前的状况还是让我一下紧张起来:是监3床的老爷子!刘月明老师正在给他胸外按压,冯雅琦老师在一旁捏着简易呼吸器通气,王雯娟老师在抢救车旁掰着安瓿,任芳萍医生刚刚放下手中的纤维支气管镜,监护仪显示着“血氧62%,心率132次/分,呼吸30次/分,血压72/38mmhg”。

“晓波,去写抢救记录!”雯娟老师甩头示意我,“多巴胺20mg!肾上腺素1mg,静脉推注”,来不及多问,我的手指已经敲上了键盘,“病人气管插管上突然发现大量痰痂,气管镜吸不出来,重新更换气管插管!”芳萍姐当机立断,“我去给麻醉科打电话请求帮忙插管,通知家属!”

“晓波,准备下插管的东西!”“喉镜,7#气管插管,插管导丝,力月西5mg,吸痰管,灭菌水”,清点完物品的我推着治疗车赶到病人床旁,“血氧55%,心率136次/分,血压80/42mmhg”——氧合还在掉,麻醉科已经在路上了!我心里为老爷子捏了把汗,“挺住!马上到!”

“吱呀”一声,呼吸一病区的麻醉科轮转医生辛云慧气喘吁吁地推门而入。“我是麻科的,我来插!”摇平床位,撤去床头,“力月西半只静推”,只见她半弓着腰,轻车熟路地将喉镜探入病人咽喉处,仔细观察着镜子,将气管插管送到准确的位置,“撤导丝!吸引分泌物!充气囊!连接呼吸机!给氧!”护士老师们在一旁紧跟着给予后续操作,配合默契,紧张有序!大家不约而同地看向了监护仪,“48”“48”“50”“56”“60”“68”“成了!”

看到病人氧合上升,所有人都长呼了一口气。芳萍姐重新给病人做了气管镜,确定好气管插管位置,月明为患者固定好气管插管,垫好纱布,防止压疮,雅琦收拾床位,“打扫战场”,娟姐在一旁清点抢救药品数量,我键盘上的手指也没有停下。每个人都在有条不紊,紧张有序地忙碌着。再回头一看,墙上时钟的时针已经指向了数字“2”,此时距离接班还有半小时,大家坐在椅子上,相视一笑,像是刚刚结束了一场战斗。

疫情放开后的日子就是这样紧张忙碌地重复着。在医生和我们的精心照料下,老爷子的身体逐渐恢复,炎症得到了控制,镇静剂不断减量至停止,生命体征也越来越平稳。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老爷子缓缓睁开了眼睛,“爷爷,您醒啦!太好了!您现在身体恢复得很好!继续加油!”爷爷听到后,微微点了点头,眼角竟慢慢湿润了起来。看着爷爷消瘦的脸庞,我的眼睛也红了起来。

在病魔面前,我们每个人都渺小又脆弱。作为医护人员,守护每个病人的生命安全,是我们一生的责任和目标。

2023.1.6患者核酸转阴。

2023.1.10患者成功脱机。

2023.1.20患者出院回家。

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这是我们每个世纪坛人的心愿,真诚与感动一直伴我们前行。

(荐稿:护理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