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55线路检测中心
English
路径导航: 首页 >> 医院新闻>> 医院新闻

【平行病历】抽丝剥茧破解腹痛谜团

发表日期:2023-08-24 来源:医学检验科 作者:葛菁 本页责编:左彦
人阅读

2019年12月的一天,正在门诊化验室紧张忙碌的我,意外迎来了一位访客:一位从病痛中康复的患者——S女士。不同于半年前初见时的晦暗憔悴、焦灼躁郁,此次来访,她容光焕发、神采奕奕。她随身携带了一面殷红的锦旗、一封洋洋洒洒的感谢信。在信中,她将半年前一波三折的求医问药之路、与我并不算和谐的初见、勉强采纳我的建议后迎来的诊疗转机、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以及饱受相似病症折磨、辗转求医无果的父母一起迎来柳暗花明的故事娓娓道来。细腻的文笔下,患者坎坷的心路历程、真挚的感激之情跃然纸上,直击我作为一名医者的内心深处,一度令我动容落泪。

2019年初,S女士开始出现易疲劳、腹痛、肢体酸痛、贫血等诸多不适并逐渐加重。因不适难忍先后多次急诊就医,均未获确诊。2019年7月29日患者以“腹痛待查”收治北京世纪坛医院。完善诸多检查后未获明确诊疗线索。8月1日其主管医生致电门诊化验室:希望观察该患者外周血有无破碎红细胞,以帮助判断是否存在血管内溶血。我在仔细阅片后评估:患者外周血中仅偶见破碎红细胞,似不足以构成其中度贫血病因。但意料之外的是,其外周血片可见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占比约15‰。立即查阅其病历资料,见如下描述:“其腹痛伴有恶心、呕吐,伴周身乏力不适,伴腰、背、臀部麻木刺痛感。”根据上述症状特点,结合“点彩红细胞”线索,我考虑到“铅中毒”的可能性,在与主管医生沟通之后共同深入病房。初见S女士,当时其面色暗沉、唇纹较深、神情憔悴、情绪焦躁。当了解到S女士在出版社工作,确实有机会接触印刷品时,我建议其进一步排查血铅浓度。始料未及的是,S女士当即一口回绝。她认为自己从事管理工作、与刊物直接接触较少;自己又不化妆,“铅中毒”的排查方向听上去就很扯。在经历了漫长的病痛折磨、连日抽血并接受各种检查却查而无果、工作生活上又耽误了诸多事情后,无助且烦躁的S女士已不愿再配合在她看来是无稽之谈的血铅检查。虽然碰了壁,但我还是能够体谅患者的处境和心情:作为一名干练的职场女性,患者遇事会有自己的见解和判断。特别是在久经病痛折磨却未获得预期诊疗进展的状况下,无助、烦躁、信任危机也随之而来。我尝试与她沟通:“虽然我并不能确定是铅中毒,但是您的贫血、腹痛、恶心呕吐、周身不适、躯干肢体麻木刺痛等莫名其妙、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症状,却都是铅中毒的典型症状;外周血中存在点彩红细胞,也是铅中毒相对特异性的实验室表现;您在工作中也确实不能完全排除铅的接触史。既然已经饱受病痛折磨,不妨抓住这条线索,再多抽一管血试试。万一真的是,咱们也就能够对症下药了。”此番沟通后,S女士勉强采纳了建议,于次日抽血外送,三天后S女士接到外院电话回报:血铅达到1214(正常范围是400以下),尿铅达到14(正常范围在0.07以下),铅中毒得以确诊。对此,S女士深感不可思议,百转千回之后如释重负。在转去专科医院治疗前,S女士向我表达了谢意并互加了微信。之后了解到,S女士在接受驱铅治疗后,立竿见影、疗效显著。更加出乎意料的是,S女士联想到了自己病弱的老父亲。一年余来,父亲因为乏力、不思饮食、体重锐减(50余斤)、身形暴瘦而于各大医院辗转求医,却始终一无所获,甚至一度被怀疑为精神疾病、抑郁症。意识到老父亲的情况和自己有所类似,S女士立即安排父母接受血铅检查,不幸、但同时也是万幸:二老均确诊为铅中毒。特别是重症的父亲,在首次输液治疗后即胃口大开,为期七天的第一疗程,体重从入院时98斤增长到出院时120斤!截至到S女士来访时,短短4个月,老人的体重已稳步增长到135斤,精神状态极佳。几天前,老人还曾动情的说:“如果不是查出了病因,及时对症治疗,今年能不能挺过去都是说不准的了。”

作为一位历尽坎坷、终获康复的患者,S女士在信中表达了对医务工作者深深的体谅和理解。在信中,S女士对我不吝夸奖:她认为作为检验医师的我,仅仅凭借着专业本能的“怀疑”、一究到底的执着、谆谆善诱的沟通,引导着迷雾中的她踏上了正确的诊疗之路。我的自信、坚持、对医学的求知、对生命的敬畏,不仅挽救了她、也挽救了她的全家。她说,遇到我是她的幸运。千言万语,凝练成那面殷红锦旗上的一句话——“厚德济世情永记 博学行医诊顽疾”。而我,又是何其有幸遇到S女士这样的患者。她的治愈,同时也治愈了我。作为检验医师,我们在日复一日的奔忙中,终日与冰冷的仪器相伴,仿佛与临床患者渐行渐远;我们的专业价值也仿佛被定义和局限在一张张的化验单中。偌大的医疗体系中,更多的时候似乎看不到我们的身影、听不到我们的声音。但S女士由衷的肯定和褒奖,却无比坚定了我的职业信念。即便身在大后方,凭借一台显微镜,我们也可以练就“鹰的眼睛”;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勤于观察、善于思考,我们也一样可以长成排查疑难杂症的排头兵。每个人的岗位都很平凡,平凡的就像一个个螺丝钉;每一天的工作都很繁琐,繁琐的周而复始令人倦怠。但如果思考再多一点、付出再多一点,情怀再多一点……哪怕是在微不足道的岗位上,也能发挥意想不到的大作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