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55线路检测中心
English
路径导航: 首页

冬日进补正当时 护脾益肾几招支

发表日期:2023-11-08 来源:中医正骨按摩科 作者:许凌飞 本页责编:范晓,曹翠峰
人阅读

2023年11月8日0点35分正式迎来立冬节气。立冬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同时也是我国冬季的第一个节气。

立冬,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进入立冬后,气温急剧下降,先是水开始冻结成冰,然后随着气温继续下降,土地中的水分也开始凝结。雉鸡等鸟类开始不再出现,而海边开始出现纹路鲜艳,似于雉鸡花纹的大型蛤蚌,故有雉化为蜃的说法。

图片5.jpg

立冬作息

立冬作为冬季的第一个节气,自此进入冬季气候,寒气将阳气彻底赶入地下深处,阴气大盛。人体顺应地气,因而进入“藏”的状态,将阳气彻底收入体内,固敛休眠,以待新春。

冬季属水,在体对应肾,故肾为主导的相火在冬季趋向于收敛内藏,不宜妄动。此时节适宜早睡晚起,让阳气在体内充分运行而不泄于外。冬季锻炼不宜强度过大,尤忌大汗淋漓,须防风寒入里,应以锻炼后筋骨松展,身体发暖为宜,太极拳、匀速走、八段锦,都是上佳的锻炼方式。

立冬开始进入冬季,一定要做好保暖,躯体不应再有裸露,尤其要注意肘、腰腹、膝、踝等处,着装要注意防风御寒,内里最好加一层贴身衣物,以充分保暖。晚上睡前还可以热水或者药汤泡脚,可来我院中医科开具足浴方,效果更佳。


立冬饮食

传统习俗中,进入立冬后有“暖炉会”,北方多烧暖炕、设围炉,在炉中烧烤大块肉,围炉饮酒;南方亦有卖糕饼供食、炖汤炖肉以及饮酒的传统。立冬可以适当进补高热量食物,其中以羊肉为佳,羊肉温补,补元助阳,御寒益气,有非常优秀的营养作用,是冬季上好的时令进补之物,北方更有立冬吃羊肉饺子的传统。进补须适量,现代人平素营养充足,不宜暴饮暴食,过食肥甘厚腻,造成脾胃负担。


立冬穴位保健

立冬时节,自我保健分为两方面,一方面冬季活动较少,进食热量较高,须疏解平和脾胃,增强脾胃运化能力;另一方面要补益肾气,顺应季节,强健肾水,使其不为脾土所制。

地机穴:别名脾舍,为足太阴脾经之郄穴,有补益脾气,助脾运化的功效。按揉时可两侧同时进行,以双侧拇指同时按压住,以顺时针方向按揉,50次为一组,每日三餐饭后一小时左右各两组。

足三里:足阳明胃经要穴,亦为重要的强壮穴之一,可热敷及按揉,促进机体活力,强健一身之气。双侧拇指同时按压双侧足三里,以顺时针方向揉动,50次为一组,每日早晚各三组。

天枢穴:和足三里同属足阳明胃经穴位,是调节肠胃核心穴位之一,调节肠胃蠕动及消化能力。可以双侧中指同时按压,以顺时针方向揉动,50次为一组,每日早晚各两组。

肾俞穴:足太阳膀胱经要穴,对应肾,是调节肾气重要穴位之一,按揉时可双手虎口向上叉腰,以双侧拇指按住双侧肾俞,方向相对环形揉动,正反各30次为一组,每日早晚各三组。

涌泉穴:足少阴肾经的首穴,是人体重要的养生及防病穴位,可在坐姿或卧姿下,交替将小腿盘起翘于对侧膝上,以对侧手掌前后往复搓动涌泉穴,50个来回为一组,每日晚上临睡前三组,强壮肾气,养护精气。


以上便是立冬时节自我保健养生的内容。再次强调保健手法不可替代治疗,若有不适请及时来北京世纪坛医院中医科就诊,还可关注我科即将推出的脾胃调理门诊,望广大患者健康度过冬季。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