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55线路检测中心
English
路径导航: 首页

支原体肺炎如何科学防治?

发表日期:2023-11-21 来源: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作者:李丹萍 本页责编:王占荣,范晓,张洁
人阅读

最近,支原体肺炎患者增多,如何科学防治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之一。

支原体肺炎具有传染性,而人群对肺炎支原体普遍易感。其中,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源,潜伏期通常在1-3周,潜伏期内至症状缓解后均有传染性。

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咳嗽、打喷嚏、流鼻涕时的分泌物中均可携带病原体。由于目前还没有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疫苗,因此,预防感染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是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

● 少去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必要时戴好口罩保护自己;

● 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将用过的纸巾丢入带盖垃圾桶中;

● 做好手卫生,经常使用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

● 注意室内通风,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半小时;

● 保持充足睡眠,加强体育锻炼,均衡饮食,提高抵抗力。

图片1.jpg

支原体肺炎如何科学治疗?

【药物治疗】

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是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常用的药物有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临床上,大环内酯类药物仍作为一线药物推荐使用。

目前,我国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部分患者对大环内酯类药物出现耐药,有两种替代性药物。一类是新型四环素类抗菌药物,主要包括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对耐大环内酯类肺炎支原体肺炎有确切疗效。由于此类药物可能导致牙齿发黄和牙釉质发育不良,因此仅适用于8岁以上儿童。另一类药物为喹诺酮类药物,常用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妥舒沙星、莫西沙星等。此类药物由于存在幼年动物软骨损伤和人类肌腱断的风险,18岁以下人群使用属超说明书用药,需充分评估利弊,并取得家长同意。

北京市疾控中心提醒:青霉素和头孢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完全无效。由于肺炎支原体没有细胞壁,而大家所熟悉的青霉素和头孢类抗生素都是以细胞壁作为靶点,因此对肺炎支原体完全无效。

图片2.jpg

【对症治疗】

1.咳嗽 对于咳嗽明显的情况,我们可以适当选择一些止咳药物,如复方甘草合剂、肺力咳合剂等。祛痰药物包括口服和雾化药物,也可采用叩背排痰等物理疗法,使痰液变稀薄,易于排出。

2.发热 正确服用退热药物,可选择布洛芬(间隔6-8小时)或者对乙酰氨基酚(间隔4-6小时),两者任选其一,一天不能超过四次,不能同时服用两种退热药,也不建议交替使用退热药。

3.咳喘 支原体肺炎患者有时还会出现咳喘症状,临床上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支气管扩张剂,如氨茶碱口服等。

【辅助治疗】

1.充足的休息:支原体肺炎患者需要充分休息,避免过度疲劳,有助于身体恢复和免疫功能提升。

2.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室内空气质量对支原体肺炎的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作用。保持室内良好通风,定期对房间清洁消毒,有助于减少病原体传播。

3.恢复期的饮食调节:不宜进食辛辣、油腻性食物,建议根据身体状况进食一些容易消化的软质食物。

(本文参考国家卫建委发布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3年版)》)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