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55线路检测中心
English
路径导航: 首页

挑战腹壁隐瘢痕手术极限

——胃肠肿瘤外科完成第100例单孔腹腔镜手术

发表日期:2023-12-21 来源:胃肠肿瘤外科 作者:王桐生 本页责编:范晓,张洁
人阅读

自1986年德国Muhe完成首例腹腔镜手术和1987年法国Moret完成首例电视腹腔镜手术以来,腹腔镜微创手术在手术类型的广度和技巧的深度方面,都发生了革命性进步。从传统的腹壁大切口手术到多孔腔镜手术、减孔手术、单孔手术,经自然腔道腹壁无疤痕手术,外科医生对如何减少腹壁损伤,不断探索,取得了长足进展。近年来,北京世纪坛医院胃肠肿瘤外科坚持推广单孔腹腔镜手术(SILS,Single Incision laparoscopic Surgery),目前已成功完成第100例手术,彰显了精湛的医技水平。


成功完成第100例单孔手术

患者张某,入院前12天发现左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鹌鹑蛋”大小,站立突出,平卧消失,门诊超声提示:腹壁筋膜层连续性中断,网膜组织出,囊颈宽0.8厘米。门诊以腹股沟收入院。完善检查后,2023年12月14日,由胃肠肿瘤外科丁磊教授团队完成单孔腹腔镜单侧腹股沟修补术,成为科室第100例单孔手术。

手术由丁磊主任医师,王桐生副主任医师,朱昱冰主治医师实施,刘文涛副主任医师麻醉。手术组在患者肚脐下缘沿皮纹精确的开了一个2.5厘米的微小切口,安装国产单孔port,建立气腹,进腹腔镜,经port上的其他孔道,进加长器械,通过默契配合,镜头与器械间呈“品”字型布局,避免“筷子效应”和器械手柄与镜头打架,维持微弱的三角关系,使手术能有效进行。切开囊颈腹膜,拖回囊,放置3D补片,缝合关闭腹膜,手术在2小时内顺利完成,零出血,切口严密缝合,皮缘粘合,脐下仅有一条非常细的线状瘢痕

未标题-1.jpg

图1 国产port与品字形布局的器械(左)

图2 扶镜手与主刀默契配合,始终保持整体移动(右)

未标题-2.jpg

图3 补片卷成雪茄状塞入腹腔(左)

图4 补片粘合固定平整满意(右)

未标题-3.jpg

图5 缝合腹膜时,外科大夫灵巧的兰花指(左)

图6 腹膜瓣缝合完毕(右)


减少手术创伤,实现“隐瘢痕”效果

腹腔镜手术已高度普及的当下,如何进一步减少腹壁创伤,减少戳孔数量,增加术后腹壁的美观感,达到“隐瘢痕”效果,外科医生做了大量努力。其中,单孔腹腔镜手术,无疑是出类拔萃的一种术式。因为镜头和器械都从一个狭窄的操作孔道进入腹腔,器械打架现象始终是该技术的最大难点,对初学者是巨大挑战。

我院胃肠肿瘤外科高宏主任医师、丁磊主任医师、王桐生副主任医师对该技术长期钻研摸索,守正创新,勇于实践,成功开展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阑尾切除,腹股沟修补,卵巢囊肿剥除等术式,已完成100例。

在临床实践中,团队总结了大量术中技巧,器械“内交叉”或“外交叉”,布局“正品字”或“倒品字”,使用加长或预弯器械,单手操作,单手打结,任意角度缝合等措施,手术策略机动灵活,使单孔腹腔镜手术已成为我科常规开展术式。患者术后在脐窝或脐环仅有一条线状瘢痕,甚至看不出曾经做过腹部手术,隐瘢痕和美观效果突出,成为该手术的最大亮点。

未标题-4.jpg

图7 自制单孔器同样具有优异的气密性(左)

图8 保持操作中的三角关系至关重要(右)

未标题-5.jpg

图9 脐窝隐瘢痕切口(左)

图10 单一邮票状敷料即可覆盖切口(右)


北京世纪坛医院胃肠肿瘤外科在名誉主任高宏和科主任丁磊教授的带领下,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在普外科和肿瘤外科常见疾病的微创化处理上,与国内主流微创外科中心保持同步技术水准。医者仁术,医心为民,胃肠肿瘤外科致力于让技术插上翅膀,不断突破瓶颈,追求精益求精,为患者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荐稿:丁磊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