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角度看 过敏体质是否可调?
中医学认为,过敏体质常表现为人体对不同过敏原的亲和性和对各类过敏性疾病的易感性,同时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和家族聚集性。《诸病源候论·漆疮候》记载:“漆有毒,人有禀性畏漆。但见漆便中其毒……亦有性自耐者,终日浇煮,竟不为害者”。即过敏体质患者接触“漆”可出现一系列症状,而“耐者”则无此表现。
随着对固有免疫细胞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发现,一群新的免疫细胞-固有淋巴样细胞( Innate lymphoid cell,ILCs),其功能界于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之间。目前已知的ILC亚型有ILC1、ILC2、ILC3,各型之间在不同的环境下可相互转换。例如,在某些炎症环境中,ILC2和ILC3可产生Th1细胞因子,在另一些条件下,这些新生成的ILC1可向ILC2和ILC3转换。ILC2亚群与Th2类似,高能快速分泌、表达Th2型细胞因子,参与皮肤、肠道、呼吸道等黏膜系统的寄生虫感染和过敏反应。
中医体质学认为,过敏发病与否取决于人体“正气”和自然界 “邪气”,外界各类过敏原作为“邪气”是发病的“外因”,而“正气”是人体“拒邪”的根本。“体质土壤”决定了过敏的发生与转归,改善“体质土壤”是从根本防治过敏的关键。
《素问·调经论》曰:“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阴阳动态平衡是生命活动协调有序进行的基础,维持免疫平衡也是保持体质平和的关键。ILC2s以多种角色参与过敏反应,在主导性、交互性、整体性、转化性方面均体现出改善“体质土壤”的思想,具体如下:
1. ILC2s的主导性:《灵枢·九针十二原》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者,流散无穷”。ILC2s即为主导过敏反应的“要者”:其一,ILC2s启动应答迅速,率先参与过敏原激活的免疫应答;其二,ILC2s具有记忆性,记忆性 ILC2s可启动更强烈的免疫应答。
2. ILC2s的交互性:《素问·六微旨大论》曰:“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只有维持事物间的正常调节关系,才能使其稳定而有序地发展。免疫系统亦是如此,当平衡偏倚时,“无制则亢而有害”。除了直接启动过敏反应,ILC2s 还可通过分泌细胞因子等方式广泛调控免疫应答网络,引发后续的级联效应。
3. ILC2s的整体性:《素问·五脏别论》曰:“凡治病必察其下,适其脉,观其志意,与其病也”。治疗疾病时,应以整体观念审视患者。ILC2s的整体性主要表现为:其一,ILC2s缺少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启动应答与过敏原种类无关;其二,ILC2s分布于黏膜组织,广泛参与各类过敏性疾病的进程。
4. ILC2s的转化性: ILC2s在过敏反应中还具有较强的转化性,具有可塑能力和迁移能力。《素问·天元纪大论》曰:“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成熟ILCs并非一成不变,免疫微环境可使成熟ILCs在各亚型之间发生转变。
参考文献:
[1] 孔靖玮,赵晓山,杨帆等,从2型固有淋巴样细胞的免疫特征探讨过敏体质“体质可调论”。中华中医药杂志,2023,38(8):3605-3608.
[2] Spits H,Artis D,Colonna M,etal.Innate lymphoid cells-aproposal for uniform nomenclature[J].Nat Rev Immu-nol,2013,13(2):145-149.
[3] OhneY,Silver JS,Thompson-SnipesL,etal.IL-l is a critical regulator of group2 innate lymphoid cell function and plasticity[J].Nat Immunol,2016,17(6):646-655.
[4] 王琦,骆庆峰.过敏体质的概念、形成与调控原理.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7(2):6-8.
[5] 陈雪梅,李英帅,王济,等.从免疫学角度探讨中医体质学的调体用药.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8):2668-2670.
[6] 申荣旻,张妍,王济,等.王琦教授调体治疗过敏性疾病方法探微.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9(1):73-76
[7] Kim D H,Van Dyken S J.ILC2s in high definition:Decoding thelogic of tissue-based immunity.Trends Immunol, 2020,41(1):7-16.
[8] Panda S K,Colonna M.Innate lymphoid cells in mucosal immunity. Front Immunol,2019,10:861.
[9] Bal S M,Golebski K,Spits H.Plasticity of innate lymphoid cellsubsets.Nat Rev Immunol,2020,20(9):552-565.
(图片来源于网络;荐稿:王晓艳)
下一篇: 特应性皮炎是怎么回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