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习总结
——如何从学生到医生
2018年4月23日-7月15日,在医院的委派和北京市卫计委人才交流中心的组织下,我和积水潭医院的3位同志一起,来到加拿大多伦多学习。加拿大白求恩医学发展协会负责联系、安排我们的学习、生活。我们此行是以教育观察者的身份,了解学习多伦多大学及附属机构医学院住院医师培训的过程及组织,交流研究生管理,教学的评估与反馈,实地观摩临床教学活动,参加相关的教学学术交流活动。主要的目的是考察、学习加拿大住院医师的培养过程,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以期能为本单位住培质量提高提供帮助。
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ronto)始建于1827年,是世界著名公立研究型大学。大学医学院及下属的十所世界级研究医院,构成了加拿大最大的医学及生命科学科研集群,集中提供专业齐全的临床诊疗服务。这些医院及研究中心同时从事科研和培养研究生、住院医师的培训工作,在加拿大国内、北美乃至世界范围都是走在前列的。
多伦多大学:
各家教学医院:与大多数发达国家一样,加拿大的医学中心也采用了“扎堆”的模式,多家大的教学医院都聚集在一条大街上。
白求恩医学发展学会为我们的此次学习做了精心的准备,联系了多伦多大学班廷糖尿病诊疗中心、圣米高医院心脏中心、创伤治疗中心、模拟医学训练中心和多伦多大学外科学系的多位主任、教授作为我们此次学习的导师,为我们在内科、外科住院医师培训和教学管理各方面的学习都提供了渠道。
与各位导师合影:
我们此次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加拿大医疗及医生现况、医学生培养培养流程、住院医师培训的各方面(轮转,排班,科研,教学,评估,考核等)、住院医教学理念(胜任力、CBD、milestone)及如何实施、加拿大外科医生的成长之路、
教学管理体系、皇家内外科医师学院如何管理(理念设计、招录match、质量控制、考核)、大学如何管理(排班,评估),科室如何管理(教学、评估、促进)
等等。学习的主要形式:实地观摩临床教学活动,参加相关的教学学术交流活动,与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科室、医院、大学)、在培住院医师进行座谈,深入了解加拿大住院医教学体系的各个方面。
医院内景:
教学查房:
图书馆:
座谈:
加拿大总人口数量约为3500万,大多数分布在国土南部发达地区,北部人口非常稀少,加拿大人口平均寿命81岁,这与他们的先进医疗水平也是分不开的。但实际上加拿大每万人拥有的医师数量不足30人,而世界上每万人口拥有医师数量最多的是德国,38.9人,其次是澳大利亚,32.7人,我国为14.9人。而其中每万人口拥有的外科医师数量加拿大为6.1人,我国为不到3人,这些数据也提示我们做好住院医师培训,为国家提供更多合格医师是非常重要、非常紧迫的。在加拿大,相对较少的医师数量如何做到居民具有相对较高的平均寿命,在我们的了解中,与培养体系中把每个医师同时培养成“健康倡导者”的角色有一定的关系,只有这样,居民的健康观念、慢病管理水平才会提高。近年来,我们国家提倡所有医师参与健康科普,对于提高我们国家的居民健康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谈到医师培养,就必须提到加拿大皇家内外科医师学院(The Royal College of Physicians and Surgeons of Canada, RCPSC)。它下设65个专业委员会,负责医师培训的理念设计、框架构建、基地认证、医师考核、评估和管理等业务,扮演医师培养的“总设计师”角色。它提出医师应该具备七大核心能力(Competence)近年来得到了很多国家的认可。这些能力包括:医学专家、沟通者、合作者、管理者、健康倡导者、学者和专业人士。
同时,RCPSC又对这些能力的培养体系做了细化和设计(Competence By Design),为每一阶段的培养目标制定了里程碑(Milestone),将这些理念不仅仅作为空谈,而是落在了实处。为各个培训基地(Program)的执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Competence By Design:
同时,在医师培养的入口和出口方面,RCPSC负责了招录(MATCH)和最终考核。通过MATCH,充分考虑学员本人的意愿(网上填报)和培训基地的招录标准(审核和面试),通过匹配,将双向选择后的结果公布,最大限度地让每个学员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机会,每个基地都得到自己想要的学员。
MATCH流程:
招录(MATCH)结束后,学员们进入到培训基地(Resident Programs)进行培训。在加拿大,培训是以大学(University or Medical School)为单位来进行的。大学主要负责建立机构、细化标准、课程设置、财力支持(包括给住院医师发薪)、培训管理和临床技能评估等。
大学中的不同学科,包括内科、外科、妇产、儿科等等以及下属的不同专业(如普通外科、骨科、神经外科等)会建立自己的非常细化的培养目标,并且是按照培养年限,逐年制定。标准中除了总体要求之外,七大核心能力的逐年培养目标都会做到细化。
同时制定了非常详细的在培期间每年的提升指南(Guideline for Promotion),用于每年度的评估,将Milestone的理念细化到每一项知识点、操作和技能。
以及最终评估考核标准(Final Rotation Evaluation),类似于我们的轮转要求,将轮转完成时需要达到的目标和完成的操作数量予以量化。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会制定在培住院医师评估报告(In-Training Evaluation Report,ITER),根据这个评估报告的标准,轮转科室来做针对性地培训。
为住院医师规定了不同阶段的必转科室和选转科室
大学(Program)除了制定这些细化的标准外,还要统一来安排基地内所有住院医师的轮转。与国内以培训基地(医院)为单位来安排轮转不同,加拿大的住院医师轮转表是由大学来排的。这有助于他们选择各教学医院中最优势的科室来进入培训计划,培训地点细化到以专业组(如圣米高医院普通外科的BLUE team)为单位。所以加拿大的住院医经常是各家医院到处跑,而不像国内是基本上固定在一家医院(除了协作培养医院外)。关于这一点,两国的国情是不同的。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每年招录外科住院医师为50人左右,针对这么少的数量,是可以做到以各教学医院的优势科室来安排的,而我们培养的住院医师远大于这个数量,所以很难做到。
在轮转开始之前,大学会举办PREP CAMP(准备夏令营,菜鸟夏令营),帮助学员迅速掌握在临床工作中需要用到的基本技能和知识。这些训练的老师都来自各医院的住院医以及手术室的护理团队,不会浪费教职人员的宝贵时间来培训这些入门的知识,同时也能达到高年级住院医师“教学相长”的目的。
在进行完毕一周的PREP CAMP技能学习之后,还要进行考核(Objective Structured Assessment of Technical Skills, OSATS),考核为多站式的,考核内容涵盖了外科所有基本功,使用统一的评分表来评价。通过这一周的学习和考核,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外科基本操作的问题,并且可以让学员清楚自己的弱项在哪里,进行针对性的加强训练。
在医院以及轮转科室层面,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按照RCPSC和大学的要求和标准完成住院医师的轮转工作。临床实践,也就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的对医院病人的诊疗(包括门诊和病房)是培训的一大部分。医院(科室)会为住院医师制订《住院医师手册》,内容包括医院的规章制度、办公地点、注意事项、作息时间等等。
同时,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教学查房、CBL教学、讲课)也都会事先安排好,每年更新。相比之下,教学课程的安排要比国内的频次高很多,涵盖的内容也很丰富(包括临床病例分享、法律法规、科研培训等等)。
模拟医学训练也是住院医培养的一部分。通过高科技的手段,充分模拟急救室、手术室的场景,包括病人的生命征、呻吟、对话、对治疗的反应、家属的态度都可以再现,并且通过摄像头全程监控并录制学院的应对措施,评估组人员会对学员进行点评,对于学院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总体来讲,加拿大医学培养模式如图所示:
对于外科住院医师,培养模式如图:
总结加拿大住院医师培训,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1. 从医学院开始,入口选拔非常严格,学习效果扎实;
2. 住院医师待遇优厚,无后顾之忧;
3. 鼓励读Master,PHD,读书期间按照规培标准发薪;
4. 体系完整,选择最强科室进入培训体系,做到均质化教育;
5. 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投入精力大:至少10-20%时间用于教学,30-50%的时间用于科研,年年考核,3年大考核(包括发表文章,教学贡献等);
6. 评估完善:每周带教老师都需要给学员评价,每个月工作人员(护士、科主任、患者、科室后勤人员等)都要给学员评价,由教学主任的专职行政秘书负责,教学主任根据反馈情况,每个月对学员挨个谈话,提出要求;
7. 教学活动、课程设置比较频繁;
8. 培养目标比较细化,评估表格具体、量化。
但同时,我们也觉得还有一些地方与我们的国情不同,不能照搬:
1. 没有出科考核制度,全靠评估;
2. 学生的评价对老师的各项评定非常重要,老师也会投鼠忌器;
3. 各科室的评估和参加最终考核无关(但是和通过考核后找工作有关);
4. 部分带教老师也不是很熟悉培养方案;
参考学习的经验,如何在国内,在自己所在的单位落地,才是重中之重。经过反思,我们感觉,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在这些地方再努力改进:
1. 把有用的资料翻译成中文,便于推广;
2. 制定适合国情的核心能力培养目标;
3. 细化各项能力提升指标,构建Milestone;
4. 设置腹腔镜培训课程,建立腹腔镜技术培训中心;
5. 增加技能培训频次,提高质量,可列为考核指标;
6. 畅通沟通反馈渠道,教师、基地增加反馈频次;
7. 完善课程设置,增加课程数量,提高质量;
8. 加强对教师的评估,建立教师淘汰制度。
这次加拿大多伦多教学考察之行,收获非常大。自己也会时刻提醒自己,只有把我们的年轻医师教好、培训好,我们国家的卫生健康事业才会不断发展。今后也会将此为己任,带领教学团队做好住培的教学工作。
上一篇: 需要换肾的肥胖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