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的布基纳法索小伙子--西塞
2018年5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布基纳法索人民共和国恢复大使级外交关系。7月初,我作为中国复派首批援布医疗队队员,肩负着祖国和人民的重托,万里迢迢来到了这个充满无限热情的国度。
布基纳法索是西非的内陆国家,位于上瓦尔特流域,自然资源匮乏,经济落后,目前仍属全球最不发达国家之一。曾是法国的殖民地,当地官方语言是法语。
刚到瓦加杜古不久,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我们结识了英俊的布国小伙子西塞.阿布杜拉耶(Cisse Abdoulaye)。这是一位80后的穆斯林,一米七几的个头,皮肤并不太黑,而是那种油画般的古铜色,长长的睫毛下一双乌黑的大眼睛深邃却透着灵气,挺拔的鼻梁和宽厚的嘴唇,立体的长相帅气却不失憨厚。
有着在台湾攻读土木工程学硕士的教育背景,西塞除法语之外,还能操一口流利的英语和汉语,这恰是我们需要的帮手,于是,经过面试,西塞很快成为了我们医疗队的一名当地翻译。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这位工程硕士虽说聪明智慧、品学兼优,可面对专业性很强的医学法语,一开始他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为了尽快进入角色,弄懂医疗术语的中法文词句,西塞每天只要有空,就埋下头、捧着书、查资料、找信息、背单词、诵术语,遇到不懂的就马上请教我们,然后即刻标注在书上。
这样边工作边学习,大约不到两个月,西塞已经能够脱口而出一大批医疗专业术语了。如胆囊切除、疝修补、白内障等等。记得有一次,我们医疗队赶赴距首都100多公里的库杜古医院巡回义诊,这家医院位于首都东南部城市,医疗条件更加艰苦,闻讯赶来的候诊人群挤满了医院大厅,突然,人群里有一位老年男性患者拄着拐杖主动上前和我们打招呼,指着自己的右腿,没等别人开口,西塞只看一眼即语出惊人:“这应该是(橡皮腿)大象腿,是淋巴水肿造成的!”“啊?!你怎么知道这个?”我又惊又喜地问道。只听西塞不慌不忙、淡淡地回到:“我在书上看的”。
在布基纳法索,为我们医疗队做翻译其实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不仅仅是医学太过专业了,当地大多数的患者还不会讲法语,每次问诊,西塞先要把患者讲的莫西土语向陪诊的当地医生译成法语,然后再把法语转成英语翻给中国专家。当中国专家给出中文诊疗意见,西塞再翻给当地医生和病人。哪怕是内容并不多的对话,也需要反复几次,通常一个上午20-30个病人下来,他早已口干舌燥了。我们问他累不累,他总是微笑着,轻轻地说一句:“不会!我又学到了很多东西”。
西塞做翻译非常专注敬业,憨厚的小伙子还非常善良。记得有一次,大概是8月下旬,午后的瓦加杜古烈日当头,天气干热难耐。我要外出购买办公用品。车子在街上跑了半个多小时,终于找到一个商店,大概是学生快开学了的缘故,室内顾客很多,熙熙攘攘、人头攒动。我很快挑选好中意的商品,想快速结账离开,然而事与愿违,当我和西塞一起拎着蓝筐准备排队交费时。只听“吧嗒”一声,顿时室内一片昏暗,电扇也歇了下来,得!停电了!接着众人被告知由于停电,收费系统也无法工作。望着一大堆选好的宝贝,大家只好耐心等待,可是糟糕的是这电是左等不来,右等不来,屋子里闷热得让人感受不到还有空气流动,一阵阵令人不爽的味道还硬往鼻子里钻,站着站着汗珠就像小虫子似的从我的后背和脸颊滚了下来,看着身旁连打哈欠的西塞,我说:“我在这里排队,你回车里睡一会吧!”西塞睁了睁眼,仍然是微笑着,淡淡地却又坚定地说:“不可以!我不放心。”结果这一等就是70多分钟,这当中西塞一步也没离开我。
9月初,中非论坛北京峰会隆重召开,这是我对非外交战略的又一重要时刻,作为正在执行援外任务的我医疗队队员尤其感到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为了更好地服务受援国人民,搭建中布友好的桥梁,一天的晨会上,队长邀请西塞结合自身感受,以一个布国青年的视角谈谈对医疗队未来工作的设想。
长方形的会议桌,大家围坐在四周专心地聆听着西塞的一字一句:“作为一名布基纳法索青年,我为我的同胞感到幸运,幸运瓦加杜古来了中国医生,有些过去要出国做手术的病人现在不用了!更幸运我还能在医疗队这个大家庭里做点有益的事情,我感到非常荣光!”……
此刻,桌上的中布两国国旗在晨光下映得更加鲜艳夺目,而这位布基纳法索小伙子充满着希望与热情、真诚与善良的声音在空中久久回荡……
上一篇: 三处室联合办公 确保学生宿舍管理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