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医疗改革 我们共同出发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主要症状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随着病情不断进展,可累及全身各系统,最终导致患者丧失劳动能力,降低其生活质量,加重家庭负担。据全国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我国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高达13.7%,是我国居民第三位主要死因,被称为“不动声色的隐形杀手”。目前慢阻肺已成为我国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构成巨大疾病负担。
在我国呼吸病学领域专家多年呼吁下,慢阻肺逐渐引起政府重视,并在近年获得政府政策层面大力支持。为做好慢阻肺的综合防控工作,降低慢阻肺对我国民众的健康危害,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深入推进医改进程。日前,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宣布,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四类慢性病长处方服务基础上,配合医耗联动综合改革推出慢阻肺1个月长处方的便利服务。新医改在积极创新医疗服务的基础上,真正做到了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这一服务让老年患者减少取药次数,节省了往返路上的时间和费用,受到广泛好评。
为积极响应国家医改要求,进一步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慢阻肺诊疗能力,为慢阻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7月4日中午,玉渊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邀请医联体单位北京世纪坛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李静丽为中心医务人员带来精彩授课。
李主任深入浅出地为大家讲解了慢阻肺的药物治疗方案,并对此次纳入慢阻肺长处方药品目录的17种药物进行分类归纳,分别从每种药物的性状、适应症、禁忌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药理作用及药代动力学等方面进行详细解释说明。不仅如此,李主任还带来吸入装置模型,现场教学,为大家演示具体使用方法,令大家受益匪浅。
目前,慢阻肺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作为健康守门人的社区基层医疗机构,今后中心会加大力度宣传慢阻肺相关知识,尤其是对危险因素的认识,使患者和社区居民了解该疾病,实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
(荐稿:张晶)
上一篇: 让我们玩转品管圈 ——提升品质、保证安全
下一篇: 输液安全,闯关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