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度先进工作者事迹(3)
发表日期:2009-04-30
来源:工会 本页责编:原驰
|
|
|
韩丽,急诊科护士。
在急诊科工作的十年,她爱岗敬业,急救技术熟练,用爱心和耐心对待每一位患者,铭记医务工作者的责任 |
…详细>> | |
|
王效信,急诊科医生。
以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急诊抢救技术热情的为患者服务,无数次成功抢救危重病人,把一个个病情危重的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
…详细>> | |
|
|
翟丽丽,干部医疗科四病区护士。
她用平凡奉献青春,像一缕阳光,照耀着身边的人,给病患带去温暖,带来希望,她是生命的使者 |
…详细>> | |
|
钱进,干部医疗科三病区医生。
他秉承“守护健康,病人为亲”的工作理念,不计得失,无私奉献,为全科同志树立了好榜样 |
…详细>> | |
|
|
张京慧,干部医疗科一病区副主任医师。
危难之中见真情,她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用自己的行动履行了一个医务工作者的诺言 |
…详细>> | |
|
高红梅,儿科护士。
她是一个在平凡护理岗位上不平凡的护士,她用博大的爱,细微的心,温情的手扶助病弱的幼苗成长,把生命的甜美还给一个个渴望幸福美满的家庭 |
…详细>> | |
|
|
(图片:阮前伟) (供稿:李小燕)
(本页责编:王占荣,MMS) | |
|
|
韩丽

|
d 个人简介 c
韩丽,女,急诊科护士。 |
d 个人事迹 c
韩丽在急诊科工作已有10个年头,一直以来,她爱岗敬业,急救技术熟练,对待病人有耐心、有爱心,从未有过纠纷、差错及不良事件。
在“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韩丽在第一时间写下请战书,要求到前线支援灾区。同时,还多次捐款捐物,为受灾害的同胞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奥运会期间,韩丽被派到北京急救中心,支援奥运医疗服务工作,她凭借自己多年的急诊工作经历和自身的业务能力,在志愿者工作中,游刃有余,尽职尽责。
一次,从四楼沿着狭窄的楼梯抬一位老奶奶到急救车上,为了患者的安全,韩丽努力支撑着沉重的担架,全身都被汗水湿透,看着她脸颊流下的汗水,老奶奶紧握着她的手激动的说:“太谢谢你了,一定累坏了吧,真是好孩子,帮我大忙了。”韩丽一边照顾老人,一边笑着说:“没事,我年轻,这是我应该做的。”将病人平安送到医院是急救人员肩上的责任,韩丽时刻铭记着自己的责任,她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
奥运会开幕前夕,在鸟巢进行彩排,那天韩丽值班,在连续出了四五趟车后,她们接到了下午两点到鸟巢参加救护工作的任务,她们的工作却是艰巨的,如果有人突发疾病或意外受伤,医疗队必须突破人群,第一时间冲到现场。期间,医疗队救护了几个腿外伤和一个过度劳累晕倒的病人,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彩排也接近了尾声,待所有人群都疏散出场后,她们才最后出场,回到急救中心,检查完抢救仪器设备,已经是凌晨两点,韩丽这才带着满身的疲惫回家。急救中心的工作就是这样,随时待命、工作时间不固定、地点不固定、病人病情各异,所有都是未知数。
几个月的奥运医疗服务工作,韩丽经受住了考验,出色的完成了任务,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急救中心和患者的好评,被评为优秀护士,也因自己出色的表现被医院评为奥运服务先进个人。 | | |
|
|
王效信

|
d 个人简介 c
王效信,男,急诊科医生。 |
d 个人事迹 c
在急诊科工作的十多年来,王效信一直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急诊抢救技术热情的为患者服务,无数次成功抢救危重病人,把一个个病情危重的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十几年他从未发生过一起不良事件。
5.12汶川大地震后,王效信不仅踊跃捐款捐物支援灾区,还参加了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被首批派往地震灾区,并被任命为医疗队队长。
尽管他的孩子非常小,家里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可是他毅然选择了舍小家顾大家,义无反顾地奔赴了四川灾区。在艰苦的抗震救灾一线,他们工作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医疗队负责灾区患者的医疗转运工作,队员们冒着余震频发的危险,每天早出晚归,持续工作十几个小时,一天只吃一顿饭,他们一次次地往返于颠簸崎岖的山路上,安全转运着一个个患者,共成功抢救、处置和转运了三十多位危重病人,无一例出现意外。此外,他用自己精湛的技术多次帮助其他医疗队成功处理急性左心衰及呼吸衰竭的病人,使患者转危为安,受到北京市抗震救灾医疗救援队的点名表扬。
除了艰苦的医疗转运工作,作为队长他还要做其他工作,一方面要与当地医疗机构保持联系,密切沟通,以便大家及时、准确的完成每一次医疗救援任务,另一方面还要为队里采购必要的工作用品和队员们的生活必需品。休息时,他还要及时把灾区的情况向院里汇报。在返回北京前,他把身上的钱全部捐给了灾区。
他在灾区医疗救援工作中的表现出色,受到了上级部门的好评,同时,还被医院评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 | |
|
|
翟丽丽

|
d 个人简介 c
翟丽丽,女,干部医疗科四病区护士。 |
d 个人事迹 c
没有悲壮豪迈的语言,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她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真情和爱心,像一缕阳光,照耀着身边的人,给病患带去温暖,带来希望。
她就是干四的护士翟丽丽。她工作效率高,急救意识强,有着过硬的技术操作能力和专业理论水平,2008年被任命为“ICU负责人”。作为负责人,她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对护理工作精益求精,带领大家每天学习重症护理知识和新技术,完善并创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护理计划,带领着护士们配合医生一次又一次地挽救了病人的生命。
她经常加班加点,有一次,不到一岁的儿子发烧了,她却没有请半天假陪孩子打点滴,仍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同事们劝她去看看正在打点滴的孩子,她笑着说:“没关系,有孩子奶奶在呢。”这就是大公无私、这就是奉献。
翟丽丽工作认真,服务热情,她用真诚打动了病人和家属,2006年她被评为“微笑天使”。然而,天使也会遇到挫折和委屈。有一次,一位急性心梗的老人住院,当时病人心前区疼痛,不能缓解,家属非常着急,医护人员立即投入紧张的抢救。翟丽丽像往常一样冲到了最前面,一边帮忙抬病人,一边对家属说:“请您贴近床边站,以免病人在搬动中,震动过大。”“不用你瞎指挥,滚出去!”翟丽丽一下被说蒙了,可她顾不上多想,给病人吸氧、打点滴、用药,各项工作井井有条,忙而不乱,没有被家属的恶语影响工作。过了两天,病人转危为安,家属觉得做的不妥,主动向她道歉,翟丽丽只说了一句:“没关系,您当时是太着急了,我能理解。”她说得多轻松啊,那天抢救完病人,委屈的眼泪分明曾在她眼眶里打转,然而为了病人,只有把抢救病人放在第一位。
护理工作是平凡而伟大的,它的平凡在于细微、实在,它的伟大在于对生命的呵护和延伸。正是这些平凡而细微的工作,撑起了人世间最美丽的天空,也正是这些平淡而繁琐的工作,营造了人世间最温暖的情怀。 | | |
|
|
钱进

|
d 个人简介 c
钱进,男,干部医疗科三病区医生。 |
d 个人事迹 c
干三病区的钱进是全科唯一的男大夫,他经常主动承担更多的工作,把休息的机会让给那些年轻的妈妈同事,多少次,已经很晚了,仍然能看到他的身影,有时是在抢救危重患者,有时是在耐心地与患者、家属交流。很多患者出院后还念念不忘钱大夫,复诊时常常回到病房,和他们知心的大夫聊两句,汇报一下病情,钱大夫也经常打电话询问那些出院的患者,久而久之,医患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融洽。
去年年底,他的双亲从外地来北京,看望久未见面的儿子。一天,钱大夫愧疚的说:父母来了一周了,一共也没有和父母吃过几顿饭。是啊,医生每天面对众多患者,忙于繁重的医疗工作,他们对待患者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每位患者都是他们的亲人,患者的康复就是医务工作者无私付出换得的。
2008年医院成立了肺动脉高压治疗组,钱进大夫主要负责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治疗工作,他精心救治每位患者,患者出院后,还定期打长途随访,并为他们邮寄药品和资料,患者打来电话询问时,他每次都耐心解答,很多患者复诊时还会选择我们。
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钱大夫早早地收拾了行囊,准备随时奔赴灾区,参加救援工作,他说:“病区只有我一个男同志,如果灾区需要,我要求第一个去。”虽然后来由于上级统一安排没有成行,但在灾难面前,他充分展现了一名医务工作者及共产党员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
“守护健康,病人为亲”,钱进大夫将继续把他的工作理念体现在工作中,在医患之间建立起心与心的沟通,让患者体验到人性化服务的真诚,让健康的希望在每个人面前闪亮! | | |
|
|
张京慧

|
d 个人简介 c
张京慧,女,干部医疗科一病区副主任医师。 |
d 个人事迹 c
张京慧是我院干部医疗科一病区的一名副主任医师,她平时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乐于奉献,用爱心和耐心对待每一位患者。
工作中,她积极与同事们配合,有高度的团结协作精神,经常加班加点,不计个人得失。在教学、新技术开展等方面有突出成绩。
2008年,医院开展了“床旁血滤”的新技术,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出色的掌握了新技术,表现突出。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后,作为一名肾内科的医师,她参加了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被派往地震灾区一线。尽管家中还有离不开妈妈的小女儿,尽管还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她毅然克服各种困难,义无反顾的奔赴了灾区。在灾区一线,张京慧负责的医疗小组在成都龙泉驿人民医院实施医疗救助,她和医疗队队员们不顾个人安危,积极配合、协作,承担了该院全部的内科重症会诊和治疗工作,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她出色的表现,受到了上级部门和医院的好评,并被医院评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 | |
|
|
高红梅

|
d 个人简介 c
高红梅,女,儿科护士。 |
d 个人事迹 c
高红梅,是一名在儿科工作二十五载春秋的普通护士。她凭借着丰富的临床经验,高超的护理技术,在工作中尽职尽责,精益求精。
儿科是一个特殊的科室,服务对象是弱小的、同时又集宠爱于一身的孩子。这种情况下,护理服务稍有偏差,就可能招致家长的不满,儿科护士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高红梅常说:“如果患病的是自己的孩子,我们会怎么做呢?”她用博大的爱,细微的心,温情的手扶助病弱的幼苗成长,把生命的甜美还给一个个渴望幸福美满的家庭。她为全科护士树立了良好的榜样,督促、培养年轻同志养成严格遵守工作规程的好习惯,还逐渐培养起她们对患儿的关爱,对儿科护理工作的热爱。
儿科病房收治的主要是血液病患儿,治疗过程长,费用高,有些家长因负担不起高额的医疗费用,会有放弃治疗的想法,这就等于给孩子判了死刑。为了把生存的希望留给孩子,高红梅经常与家长谈心,运用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灵活的语言技巧与病人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帮他们树立信心,掌握相关护理知识。治疗方面,她积极与主任及医生协商,在不影响疗效的情况下尽量为患儿节省费用,还带头捐款捐物,帮家长解决实际困难。在儿科住院治疗的许多患儿都会在生日或儿童节时收到她送的礼物或捐款,很多孩子都亲热地叫她“高妈妈”。
在去年的奥运服务及抗震救灾等活动中,她发挥了老同志的模范带头作用,参加医院各项公益活动,积极捐款,还加强了病人家属管理、消防管理等,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平安奥运贡献了一份力量。
四川住院患儿张幻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买一台电脑,但家境贫困,为治病花光了积蓄,当家长终于狠狠心为孩子买了一台电脑后,却发现受了骗,家长去退货时,因人地两生,受到威胁没有退成。孩子妈妈既心疼钱又心里憋屈,吃不下睡不着。高红梅发现后,主动承担下这件棘手的事,几经周折后,事情终于圆满解决。在当得知患儿因住院时间较长,想上网与远在家乡的亲人见面时,她还主动买了摄像头和上网卡送给患儿。患儿及家长感激不尽,孩子亲自给院长写了表扬信。在得到医院的三百元奖金后,她又将钱作为捐款送给了这个不幸又懂事的孩子。
护士是平凡工作岗位上平凡的人,同时,她们也是在不平凡岗位上耕耘的不平凡的人! | | |
|
阅读全文
版权所有:8455线路检测中心 京ICP备11039022号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