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度先进工作者事迹(4)
发表日期:2009-05-04
来源:工会 本页责编:原驰
|
|
|
陈其毅,中医科主治医师。
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牢记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弘扬白求恩精神 |
…详细>> | |
|
|
|
|
庄燕,普外一病区护士长。
对待患者、家属,就像对待自己的家人,细致、体贴地解决患者的困难 |
…详细>> | |
|
|
|
|
李曼,普外科护士。
当不管是患者、家属还是同事有事找到她时,随着一声“好嘞”,她已起身付之于行动 |
…详细>> | |
|
|
|
|
(图片:阮前伟) (供稿:李小燕)
(本页责编:李春慧,MMS) | |
|
|
陈其毅

|
d 个人简介 c
陈其毅,男,中医科主治医师。 |
d 个人事迹 c
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牢记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弘扬白求恩精神,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项活动,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临床医疗水平,完成各项继续教育学分。
在临床工作中,他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在诊治病人过程中,除给予药物治疗外,还尽可能给予患者生活、饮食、起居等方面的保健指导;在中药穴位敷贴治疗中,给患者耐心讲解作用机理及注意事项,在患者较多的时候,仍能耐心诊治,不急不躁,加班加点。
在科室工作中,团结同事,工作从不推诿,服从科里的工作安排。出满勤,干满点。 | | |
|
|
沈文彬

|
d 个人简介 c
沈文彬,男,淋巴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工作理念:科学发展,以正确的诊断引导治疗,在选择治疗方式时,全面考虑患者疾病的现在与淋巴系结构缺陷的将来,以努力改善淋巴、乳糜回流状态为主要目的。 |
d 个人事迹 c
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来,他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对患者的无限忠诚,努力探讨淋巴医学。
为发展淋巴外科,沈文彬同志和他的团队,毅然放弃了公务员身份和良好的待遇,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重建淋巴外科。现在北京世纪坛医院拥有国内唯一的淋巴外科专业和30张床位独立的淋巴外科病区,5人的医师团队,以显微淋巴重建为主导的手术每年超过400余例次,外省市病人占80%以上,重症疑难病例接近50%,淋巴外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居于国内领先水平。淋巴外科也被北京市卫生局确立为第一批首都医学发展重点学科项目。
做为科主任,他一直重视医疗安全问题,他认为淋巴管疾病是一个世界性的医学难题,没有进一步的实践创新,就不会有学术、学科的进步,就不能解救患者于危难,但实践与创新决不能是盲目的,盲目的开展工作,将导致严重的医疗安全问题,直接损害患者的利益,同时必然阻碍淋巴学科的发展。淋巴外科开展了许多有特色的淋巴管疾病专业诊断技术,现在,淋巴外科以手术显微镜下直接淋巴管造影淋巴管系全程影像、直接淋巴管造影后CT、MRI影像在淋巴管疾病中的应用、乳糜液定量分析等专业诊断手段赢得了患者的信任。
而在正确诊断引导下,淋巴外科开展了一系列的创新手术,包括肢体深淋巴管的显微吻合、会阴水肿的回流吻合重建、胸导管颈段探查与回流重建、乳糜低位返流的腹膜后淋巴管结扎和区域切除术、腰淋巴干回流重建、肠淋巴管回流重建、剖腹探查联合术中淋巴管造影内镜检查治疗小肠淋巴管扩张症、肢体橡皮肿的广泛切除与皮瓣处理等,可喜的是:在反复探讨的基础上,每开发一种新的术式,即获得成功。更可喜的是:由于保障了医疗安全,淋巴外科从未发生医疗事故和医患纠纷。
淋巴外科疑难病多,病情复杂,凡是遇到有风险的手术,他都亲自给患者主刀手术。2007年8月,一名来自黑龙江的35岁女性患者,于胆囊切除术后出现乳糜腹,病情危重,每天腹腔引流量超过5000ml,生命危在旦夕。患者家属慕名来到我院找沈文彬主任治疗,患者被救护车从哈尔滨经上千公里送至我院。经检查:患者诊断为肝硬化、腹腔淋巴瘘、胸导管出口功能性梗阻,严重低蛋白血症,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经全院会诊后,许多医生都认为手术风险太大,患者生存的希望很小,建议先行保守治疗。沈主任经过详细检查,认为目前病人状况正逐渐恶化,如不手术,患者将失去唯一的生存机会。经过周密的讨论、良好的营养支持和术前准备,二周时间里,患者经历了三次手术:直接淋巴管造影术、胸导管探查回流重建手术、剖腹探查术中淋巴管造影淋巴瘘处理。在麻醉科的大力配合下,仔细的手术操作,手术获得圆满成功。治疗过程中,一度纤维蛋白原降至0,在纤维蛋白原奇缺的情况下,医院领导找到了1g纤维蛋白原。经过一个多月的积极治疗,病人的生命得救了。现在,患者的肝肾功能都恢复了正常。患者丈夫激动的说,是沈主任给了他爱人第二次生命。像这种高难度、高风险的手术在淋巴外科很常见。沈文彬主任就是凭借这种坚忍不拔、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带领全科同志,创造了品牌科室,受到了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赞誉。
淋巴外科,以其团结、奋进、充满朝气的团队精神享誉全院,沈文彬同志是新时期医疗工作者的模范代表,他真正树立了一切为了患者的宗旨,在繁忙的医务工作中任劳任怨、克己奉公、努力开拓创新,为淋巴医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 | |
|
|
庄燕

|
d 个人简介 c
庄燕,女,普外一病区护士长。 |
d 个人事迹 c
在护理业务方面,她8年助产专业、4年ICU护理专业以及4年普外科护理工作的经历,让她具备了良好的业务素质:敏锐的观察、主动的综合分析、过人的操作技能。
曾经有一位肠梗阻的患者,肚胀如鼓、听力几乎丧失,与之无法进行沟通,因家中经济拮据,家属拒绝了手术探查治疗,针对她有效的治疗措施就是中药灌肠。一开始,用常规的中药灌肠方法,在病人身上见效甚微,病人的腹部皮肤胀得透亮,因无法沟通,患者被病魔折磨得情绪很是焦躁,患者的病情引起了庄燕的关注,接过了护士手中的灌肠用具,说了句交给我吧,她用敏锐的观察和依据多年的经验,为该名患者特制了一根灌肠管,用独特的方法为患者实施这一简单的操作。
见成效了!患者积聚在肠道内的粪便被顺畅的排出了体外,腹胀如鼓的症状缓解了,患者的脸上浮现出久违的笑容,她双手拱起,连连向庄燕撮着揖,用她的方式表示着感谢。
在护理服务方面,她对待患者、家属,就像对待自己的家人、朋友一样,她细致用心地观察、及时体贴地解决着发生在病房的每一个问题。
为贫困患者捐款的事情感动了一位老人,老人拉着她的手说:“感谢二字都不足以表达我对你的感谢,在普外科住院期间您可没少费心,你就像我的亲闺女一样。”这位老人如是评价着她。
在奥运会期间,她作为院应急抢救队成员,自觉服从安排,为奥运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为一个团队的领头人,她以身作则的贯彻着“信任、友爱、互助”的团队精神,在团队的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下,2008年她们被评为:“迎奥运双千日活动优秀护理组”和“三八巾帼护理组”称号。 | | |
|
|
黄辉

|
d 个人简介 c
黄辉,男,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
d 个人事迹 c
作为医院的老职工,自1988年上班以来,他经历了神经外科历史的风雨变迁,不变的是作为一名脑外科大夫,对患者无私的关怀与付出。
记得四年前有一个新华社退休老干部检查发现了“颅内肿瘤”,经被人介绍慕名来找黄主任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恶性胶质瘤”,该患者的生存时间可能最多半年左右,但经过黄辉精细的显微手术及术后系统完善的放化疗,患者比预期多生存了三年多,且生活质量得以延续。家属对黄大夫的感激之情难以用言语表达,也许锦旗上“医术精湛,品德高尚”的八个大字正是对他精确的评价和对逝者的慰藉。
一个科室要发展,必须万众一心、齐心协力才有可能,因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在北京,任何综合型三甲医院的神经外科都要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因为有天坛、宣武、协和、301、三博等专科老牌医院的特殊性和相对垄断性,所以医疗市场发展空间狭窄。没有病人,不要说发展,连科室生存都成问题,因此,医院引进学科带头人胡主任同时,黄辉也积极为科室发展出谋划策:为了扩大影响、拓展病源,他放弃了毕业20周年同学聚会的珍贵机会,毅然踏上去拍“健康之路”的山区之行,他没有后悔;面对突入其来的汶川大地震,响应国家和党的号召,坚决投身第一批组织的医疗队,也许荆棘满地,困难重重,他没有犹豫,可那时正是儿子考学的关键时期别人无从知晓;科室要发展,而介入治疗相对薄弱,为了完善科室的整体力量,决定派已过不惑之年的他出去进修学习,他没有托辞;奥运会举办时期,他坚守工作岗位,从不迟到早退 ,电话24小时畅通,期间工作从未出现任何差错,半夜通知他急诊手术,他没有怨言;还有,还有……
此外,黄辉全程参与了我科举办全国神经外科神经内镜显微手术学习班、联合北京协和医院承办世界神经外科神经内镜国际研讨班、成功申报卫生部神经内镜培训基地等工作,并为了科室发展放弃自己休息时间,家里一切事务只能交给爱人,也许家属对他的支持更是他安心工作的基石。目前,黄辉副主任医师已完成对小儿脑积水、后颅凹囊肿经腔镜一次手术的临床研究,而且逐渐探讨创新疼痛神经外科的内容,大胆提出自己的手术思维,因地制宜地制定手术方式,使整体化手术路线得以发展。
在黄辉及科室所有成员的努力下,我科去年完成240余例手术,收入达720万,与之相比,以前神经外科手术才60-70例,收入才2-3百万,简单数据上的变化可能会说明一切,而这其中也包含了无数的汗水与泪水。
黄辉同志能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世纪坛医院神经外科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 | |
|
|
李曼

|
d 个人简介 c
李曼,女,普外一病区护士。 |
d 个人事迹 c
虽然才工作3年,可是在工作中,你看不出她的稚嫩。当不管是患者、家属还是同事有事找到她时,随着一声清脆的 “好嘞”,她已起身付之于行动,“真勤快!”这是大家对她的评价。
曾经有一位老年患者,她的静脉条件极差,每次为她输液都很头疼。事逢周末,护士长因不放心周六日这个患者的输液问题,就电话询问,得到的回答是:“护士长放心吧,李曼给‘绣’上啦!”
还有一次,在病房走廊,一位家属拦住护士长,并激动的说:“护士长,您要好好地表扬李曼护士!我们家孩子因为肠梗阻住院,当天着急上医院,什么东西都没带,孩子又吐得厉害,身边连个手纸、盆都没有。当晚值班的护士李曼,想都没想就用她自己的手接着我们孩子吐出来的东西,我们作为家里人都没做出来的事,你们护士做出来了,什么是白衣天使!这就是白衣天使!”
“工作中要不怕脏不怕累、要视病人为亲人”,能有几人真正做得到,李曼,你做到了! | | |
|
|
孙宇光

|
d 个人简介 c
孙宇光,男,淋巴外科副主任医师。 |
d 个人事迹 c
他以院为家,公而忘私,任劳任怨,一心扑在工作上,恪尽职守,甘于奉献。
淋巴外科有30张病床,但只有5名医生,工作量相当大,而孙宇光同志作为科室中坚力量,任务更加繁重。他天天坚持早来晚走,认真查看每个患者的情况,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在他的工作日志中,几乎没有双休日和节假日,只要工作需要,即使不是本岗,他也立即到场。
记得2008年的农历春节前夕,病人都急着回家过年,手术日程非常紧凑,由于劳累过度,孙宇光高烧39度不退,整整一个多星期,他白天手术,晚上输液,同事们劝他休息,他拒绝了,始终没有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没有离开自己的病人。
同样是那年的春节,当千家万户都沉浸在团圆的喜悦之中时,由于科内抢救一位消化道大出血的病人,他三天三夜没有回家,没有陪父母吃上一顿团圆饭,虽然病人最后经抢救无效死亡,但家属特意对孙大夫爱岗敬业的精神表示了真挚的感谢。像这种无私忘我的事迹还有很多很多,不胜枚举......
淋巴外科涉及多个临床科室,手术复杂,难度大。作为科室骨干,他业务娴熟,技术过硬,但他仍不满足,积极学习与自己岗位实际紧密相关的业务知识,虚心向其他科室同志学习。病历书写规范,2008年曾两次在医务处病历指控中获优秀病历前5名。
淋巴外科的病人来自全国各地,许多病人家庭经济条件很差。曾有一位来自江西的身患乳糜腹的病人,治病已花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来我院看病的钱全是借来的,病痛和贫困使她心理压力很大,孙大夫得知后,多次开导病人,使病人重新树立了信心,他又提前安排手术,节省他们的住院费用,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以病人的疾苦为自身的痛苦,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树立了一个白衣天使的高尚形象。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孙宇光同志在工作中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尽职尽责。为世纪坛医院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 | |
|
阅读全文
版权所有:8455线路检测中心 京ICP备11039022号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