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镜“攻克”胸中“堡垒”
发表日期:2009-08-12
来源:胸部外科 作者:姜福胜 本页责编:原驰
|
|
在临床中,有些疾病往往不能明确诊断,尤其是胸腔、腹腔内出现影像学上的肿块,要明确诊断只能剖开胸腔或腹腔,给患者造成很大创伤,延缓了康复时间。
上世纪90年代,随着电视胸腔镜在临床中的成功应用,设计者和医师们对用于上纵隔探查和活检的一种手术技术进行了改进,设计生产出了实用的电视纵隔镜。通过在患者胸骨上窝或胸骨旁开一个3厘米长的小切口,将管状纵隔镜伸入纵隔,然后在电视屏幕直视下切取病变组织,再进行病理学检查。真正做到了不用开刀就可进行探查,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我院胸外科近期成功开展两例电视纵隔镜手术,两例病人的诊断均得以明确。其中一例避免了误诊、误治,另一例得到了及时地治疗。下面具体谈谈电视纵隔镜技术。
“透析”纵隔镜
纵隔镜技术是胸外科比较先进的检查技术之一,它是一种用于上纵隔探查及活检的手术。因其具有微创、安全、取材可靠等不可替代的优点,是纵隔疾病诊断、治疗以及明确肺癌术前病理分期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不仅显著扩大了手术者的视野和手术操作的舒适性,还提高了手术视野的清晰度,使手术的安全性和活检的准确性有了明显提高。同时,它还极大地方便了术中的整体配合和临床教学,是未来医学发展的新趋势。
此技术的主要原理是:通过麻醉后,经颈部气管前部进入纵隔,钳取纵隔淋巴结后做组织活检,以此判断肺部肿瘤是否有纵隔转移,从而为是否进行开胸手术做出临床指征。其主要优点是操作简单,花费较少。纵隔镜技术对肺部癌症是否有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更加准确,尤其是它对额性淋巴瘤等纵隔疾病均有很好的诊断、治疗效果。
纵隔淋巴结诊断的金标准
v 肺部病灶伴纵隔淋巴结肿大时,对病变性质的诊断直接决定着治疗方案的选择。
v 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肿大时,其肿大的淋巴结是否转移直接决定着肿瘤的国际TNM分期,进而决定着临床医生治疗方案的实施和病情预后。
v 单纯纵隔淋巴结肿大及其它纵隔肿物的病理诊断等情况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CT仅根据淋巴结大小判断有无转移,不够准确。PET根据淋巴结的同位素摄取判断有无转移,有一定假阳性和假阴性。而纵隔镜诊断淋巴结的特异性为100%。
电视纵隔镜手术的应用
v 纵隔淋巴结活检。主要用于原发性肺癌、转移癌、食管癌、头颈部癌、淋巴瘤、炎性和肉牙肿病、结节病、结核病、尘肺等。 v 纵隔肿瘤、囊肿及移位器官的诊断。如:胸腺和胸腺瘤、支气管源囊肿、畸胎瘤、胚胎细胞或其它肿瘤、移位的颈部器官、甲状旁腺、纵隔甲状腺肿等。 v 纵隔积存物的引流或清除(血肿、乳糜、脓肿)。
(本文获北京市海淀区医院协会“医学科普征文”纪念奖) (供稿:张海英) (本页责编:王占荣,MMS) |
| |
|
阅读全文
版权所有:8455线路检测中心 京ICP备11039022号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