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55线路检测中心
English
路径导航: 首页 >>党群园地 >>党群园地

2009年度先进集体事迹

发表日期:2010-10-29 来源:工会 本页责编:李春慧,王占荣,原驰
人阅读

2009年,医院在上级组织的领导下,围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创建人民满意医院”、“感动式服务”、“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等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全院职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拼搏奉献,在医院改革、发展及构建和谐医院中做出了新成绩,涌现出了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

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医院党政决定授予援非医疗队、重症医疗科、神经外科变态反应科、住院处、劳动人事处为2009年度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援非医疗队 他们在非洲的热土上,践行着医者对职业和人类生命的神圣承诺,用大爱浇铸起中几友谊的桥梁,向非洲乃至全世界展示中国“爱和平,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 全章阅读 >>


重症医学科 
重症监护治疗科室(ICU)于2001年建立,现有15张床位、总价近2000万元设备。能处理各种危重急症、术后及围手术期危险评估和加强支持治疗。

…… 全章阅读 >>


神经外科 
医护人员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认真做人,努力做事,踏踏实实做学问,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回报社会。

…… 全章阅读 >>


变态反应科
 变态反应科是一个脚踏实地、爱院如爱家的集体,他们始终坚持小科但要创特色、立大志、争“一流”的理念。

 全章阅读 >>


住院处 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工作,对病人用心沟通、用情呵护、规范服务,使来到这里的病人及家属时刻感受到她们的关爱!

…… 全章阅读 >>


劳动人事处
 “服务、规范、创新、和谐”是劳动人事处的核心理念。人事工作政策性强、责任重、任务急、工作量大、职工人员变化快,人事处工作人员始终坚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改进创新,增强主动服务意识,为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他们最大的贡献。

…… 全章阅读 >>

  (荐稿:李小燕)

 
 


援非医疗队


不久前,我随卫生局慰问团去了几内亚,看望了正在那里工作的第21批医疗队全体队员。在几内亚我看到了超越种族的博爱、看到了同志之间的友爱、更看到了远在他乡的亲人对祖国母亲的深深热爱。

21批援几内亚医疗队由15人组成,分别在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和拉贝地区开展医疗工作。

几内亚位于遥远的非洲西部,离北京13000多公里,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对那里的生活、工作条件艰苦早有耳闻,但亲眼所见还是超出我们想象。

首都科纳克里终年湿热、蚊虫肆虐。我们看到队员的脸上、腿上有很多被咬的包,一个队员的腿上一数37个包。几内亚疟疾、伤寒、艾滋病高发,尤其脑型疟疾死亡率极高。那里生活用水用电完全没有保障,与其说经常停电,不如说偶尔来电,队员们平时洗脸刷牙的水都必须过滤。米和面发霉长虫子,医疗队的厨师孟宪景到了几内亚的第一天就哭了,他说筛一箩面,就能筛出一捧虫子,面粉又黑又粘,自己是一个高级厨师,在这却连一锅馒头都蒸不好。

几内亚缺医少药,人均寿命只有五十岁。医院条件相当简陋,办公室狭小,没有窗户,极其闷热。病房患者拥挤,气味难闻。医生上手术前只用分给每人切成糖块大小的肥皂洗洗手,给患者冲洗伤口就是用瓶装矿泉水,手术中甚至还要哄苍蝇,术后感染率高达90%多。

在恶劣的环境和艰苦的条件下,医疗队员们每天救治大量各种病人。一位叫迪亚鲁的老人,右小腿长了一个拳头大的肿瘤,压迫神经,疼的走路一瘸一拐。后来,他得知中国医疗队的大夫好,就上门求助。于方队长看到老人渴望的眼神,决定免费为他手术。于队长带领手术小组精心地为老人切除了肿瘤。迪亚鲁老人眼含热泪说:“虽然我没有钱,但我会每天为你祈祷,愿真主保佑你!”

在拉贝工作的四名医疗队员,成了拉贝医院的绝对主力。分队长赵爱民是普外科大夫,在拉贝开展了几乎外科专业的所有手术,而且很多手术是当地从没有做过的。因为缺电,他有一半的手术是打着手电完成的。耳鼻喉科彭洪大夫在拉贝医院做的手术数量最多,他做的拉贝第一例气管切开手术,挽救了一个2岁多孩子的生命,引起了拉贝全院的轰动。拉贝医生、患者,家属,老百姓无不感到中国医生的伟大。

几内亚的皮肤病多,国内带去的硫磺软膏很快就用光了。皮肤科李远大夫就自己配制。刺鼻的硫磺味儿经常把他呛得吃不下饭。他配制的十四种外用药,全部免费提供给了当地患者。

非洲朋友最喜欢中国的针灸和按摩。他们觉得太神奇了,既不痛苦又能治好病。拉贝的王秀刚大夫多次下乡为当地患者针灸治疗,医疗队员孟峰还应邀到科纳克里大学,为医学生讲授中医课,参加中医学研究生毕业答辩。

一天,一位20多岁的中国船员在海上作业时,不慎被钢缆绞断了四个手指。单位领导万分焦急,凌晨两点打通了于方队长的电话,于队长带着医护人员火速赶到港口接上了病人。医疗队为他做了两次手术,终于使离断的四指全部存活。小伙子望着自己痊愈的手指不断地念叨:“幸亏有我们中国医疗队。要不我肯定成了一个残疾人!”中国所有在几内亚的援外人员,都把医疗队当作他们的精神支柱和生命的守护神。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17个月,医疗队共诊治患者近4万名,做手术一千多台,到当地老乡家出诊几十次。

医疗队驻地的窗台上,经常会出现一些小礼物,有鸡蛋、香蕉、芒果、桔子或土豆,那都是当地患者为感谢这些救死扶伤的中国医生,悄悄送到驻地来的。

周茁精心照料一位女病人,一个多星期的朝夕相处,使他们情同姐妹。她给周茁写了六封感谢信、送了六件礼物。“亲爱的,我爱你,这是面包,你要吃好;亲爱的,我爱你,这是我们这里种出来的花生;亲爱的,我爱你,这是一块布料,你可以拿它做条漂亮的裙子……”六句“亲爱的,我爱你”,六件弥足珍贵的礼物,表达了几内亚人民对中国医生的深情厚谊。

拉贝医院院长眼含热泪地恳请我们,一定要保留拉贝医疗点。他说,这批中国医生在拉贝很有威望,做了很多以前没做过的手术,他们还经常半夜到医院抢救病人,连塞内加尔、塞拉利昂、马里等周边几个国家的病人,都慕名来拉贝医院找中国医生看病。

在几内亚,黑人朋友见到中国人,总会用汉语“你好”热情地打招呼。即使在几内亚政变或动乱期间,街上有示威游行甚至枪战发生,但只要是医疗队的车经过,人群总是自然地闪出一条路。在几内亚,中国医生四个字就是一张畅行的名片。

为了表彰和感谢这些在几内亚无私奉献的中国白衣天使,几内亚为21批医疗队拍摄了电视专题片《天使的心愿》,在我们访问期间,每天晚上黄金时段在国家电视台反复播放。

医疗队员最难以忍受的是生活单调寂寞和对家人的思念。听一位队员说,刚来时,他算好了在几内亚一共呆730天,然后每天在心里倒计时,脱口就能说出还剩多少天回国。

队员张亚峰出发时,妻子已经怀孕五个月,儿子是他在几内亚时出生的,父子俩的初次见面是在网上,看到儿子可爱的照片,他眼眶湿润了。

彭立彬的妻子因为严重椎间盘突出不得不手术,作为骨科大夫,他清楚这种手术的风险和痛苦,心里承受巨大的煎熬,电话打了无数,但却没有影响一天工作。

护士长周茁家里有三位老人,平均年龄80岁,其中两位有心脏病,还有一位得了恶性肿瘤。临出发前,她连老人的寿衣都买好了,真怕有那么一天赶不上回来在床头尽孝。

援非队员中流传着一句话——没打过摆子就等于没到过几内亚。打摆子就是疟疾。打上了摆子,高烧不退,浑身酸疼,忽冷忽热,大汗淋漓,刚换的床单,一会就湿透了。每当有人打摆子,其他队员就排好班,轮流陪伴,给做好吃的鸡蛋羹,按时喂药,陪着聊天。打摆子虽然是痛苦的,但是,队友们的亲情却是甜蜜的。所以队员们苦中作乐地戏称我是“第一摆”、“我已经打到第三摆了”。

国庆60周年庆典正是几内亚时间的凌晨,队员们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气势如虹的阅兵仪式,在场的所有人都掉下了激动的热泪。清晨,医疗队员们在驻地,面对祖国的方向,举行了庄严的升旗仪式。他们说,在国内,从没有对“祖国”两个字理解得这样深。在远隔千山万水的几内亚,却深深地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为能够承担国家的使命而感到无上光荣。我们在这里从心底高呼——祖国万岁!

四十多年来,北京已经向几内亚派出了549人次的医疗队员,其中有8名同志长眠于那片热土。回国的前一天,我们慰问团和医疗队员到科纳克里的噶麦武公墓祭扫。深情缅怀这些为增进中几人民友谊而献出生命的同胞!

现在,第21批援几内亚医疗队的同志们仍然在非洲的热土上,践行着医者对职业和人类生命的神圣承诺,用大爱浇铸起中几友谊的桥梁,向非洲乃至全世界展示中国“爱和平,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重症医学科

重症监护治疗科室(ICU)于2001年建立,现有工作人员38名,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7人,初级职称29人,医生8名,护士(师)30名。博士生1名,硕士研究生3名,大学本科13名,大学专科17名。

ICU现有15张床位,拥有10万级层流和吊塔设备、16套床边多功能监护仪、10台进口多功能呼吸机、4台床边血液滤过机、体外除颤起搏仪3台、起搏程控仪2台、各种输液泵等,总价近2000万元设备。

  

  

  

ICU主要负责全院危重症患者的监护和加强支持治疗工作。目前,能处理各种危重急症、术后及围手术期危险评估和加强支持治疗。科室的核心技术和技术特色有:

1.心脏永久起搏术、床边漂浮临时心脏起搏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床边漂浮导管血流动力学监测;

2.经皮气管切开、有创机械通气和无创机械通气、纤支镜检查;

3.床边血液滤过、透析、灌流、血浆置换、动态BIS监测等抢救技术。

2009年全年度,ICU病房共收治病人411人次。开展气管插管234例次,经皮气切术34例,电子纤支镜检查术144例,床边CVVH术735例次,人工血浆置换术12例,双频脑电图监测46例次,漂浮导管

血流动力学监测术32例次,PICCO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82例次,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8例次,永久心脏起搏器安装术15例,临时心脏起搏器安装术38例次。行临床心电多功能监护共计112629小时,静脉输液17925人次,静脉注射85475人次,抽血50920人次,肌注2677人次,导尿641人次,灌肠654人次,指测血糖90193人次,雾化吸入7017人次,会阴冲洗1502人次,鼻饲5721人次,皮肤护理10267人次,膀胱冲洗2499人次,吸痰29158人次。危重症抢救成功率94%。

ICU为提高服务质量,推行“三个重视”。即,重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原则;重视五个一原则——“一份亲切的关怀、一份真诚的信任、一分钟的快速抢救应答、一刻钟的快速诊断操作、一小时的完善辅助检查”;重视危重症病人家属谈话制度,充分严格地履行告知义务,尊重患者及家属权益。从而,确保每一位危重症患者能得到高效、安全、满意的服务。使患者在抢救过程中,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都得到充分的保证。让每一位在ICU经历了生与死的患者及家属,都真切感受到ICU人的真诚和关怀。2009年,科室共收到10余面锦旗,40余封表扬信。

在科教研工作中,ICU承担北京市级科研项目子课题2项,院级课题1项,医院青年医师科研课题2项,发表国家核心期刊论著文章9篇。

  

 
 


神经外科


神经外科建立了“三高一低”专业队伍,即三高——高学历、高素质、高职称;一低——年轻化。这支队伍由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组成,职称有教授、副教授、助教,学历包括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人才来自全国不同院校,如哈尔滨医科大学、华西医科大学、河北医大、铁道医学院等。

神经外科为自己定下发展规划,计划2-3年打基础,3-5年上一个台阶,5-10年得到比较全面的发展。根据规划,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2009年总收入达1,373,8793元,较2008年增长 86.7%;完成316例手术,比2008年增长 58%;综合目标达标。

  

2009年,科室进入5-10年发展期的起始年,大家知难行易,知易行难,争取创造更好的成绩。2010年的科研计划如下:

1.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项目(国家科技部2008GR07622009-2012年,资助金额107万元;

2.中澳科技合作进入新阶段:派研究生赴澳进行科学研究;

3.派医生赴意大利进修学习;

4.《中国微创神经外科杂志》约稿脑积水专题5-7篇;

5.卫生部神经内镜基地专家组将建立牡丹江内镜基地;

6.卫生部神经内镜基地微创论坛于821-23日在齐齐哈尔举行;

神经外科全体医护人员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认真做人,努力做事,踏踏实实做学问,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回报社会!

 
 


变态反应科


变态反应科是一个脚踏实地、爱院如爱家的集体,他们始终坚持小科但要创特色、立大志、争“一流”的理念。2009年,科室出色完成医院诊疗任务,并在各个方面表现突出。

  

在科研方面,科室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篇,病例报道3篇,全科医学杂志文章14篇,待发表论文3篇。科室进行院级科研1项(进行中),与同仁医院合作课题1项,新申报首发基金1项(已通过院审上报),北京市卫生局、院级课题1项(审批中)。

在学术活动方面,20093月和9月,科室与同仁医院共同举办了全国过敏性鼻炎诊疗研讨班。并筹办了北京医学会过敏专业委员会,科室成员中,担任副主任委员的2人,担任委员兼秘书的1人。此外,科室还组织了“世界过敏日”宣教活动。

科主任王学艳从事变态反应临床工作26年。对过敏性疾病的诊断、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诊治各种过敏相关疑难杂症,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过敏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知名专家进社区”委员会检验学组委员、北京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成员、北京市保健局专家组成员等,并任多家杂志编委及执行主编等职。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承担院级课题3项,首发基金1项,市级合作课题2项。

  
  过敏科实验室               中德合作实验室挂牌

  
 中德合作实验室揭牌仪式              良好学习氛围   
1

  
   专家长期指导                国内患者的认可  

  
国外患者的认可

 
 


住院处


住院处的工作人员每天本着“我奉献、我快乐”的理念,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工作着,她们对病人用心沟通、用情呵护、规范服务,使来到这里的病人及家属时刻感受到她们的关爱!

住院处的工作职责包括:在窗口为患者办理住院手续,严格按照跨科室收治病人的规定管理、协调床位,填写住院患者的住院首页信息、医保终端信息,及时、便捷、安全地护送门、急诊患者入院,为医务处、经管办、人事处等部门提供相关报表。住院处人员配置主要包括大住院处和干疗住院处两部分,共12人次,年龄普遍偏大。

2009年度,住院处共计收送病人21684人次,每日最多158人次,住院处与各个科室积极协作,全年无投诉、无纠纷、无不良反应。

  
温馨、舒适的就诊环境

  
 窗口服务                  为患儿剪指甲

  
 为病人倒水 (冬天温暖、夏天清凉)         用轮椅护送病人入院   

  
  推病人入病房               主动为病人提拿物品

  
协助急、危重症入院                主动服务  


高峰期走出窗口收取住院通知单


感谢信

 


劳动人事处


“服务、规范、创新、和谐”是劳动人事处的核心理念。人事工作政策性强、责任重、任务急、工作量大、职工人员变化快,人事处工作人员始终坚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改进创新,增强主动服务意识,为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他们最大的贡献。

创新

2009年,人事处在公开招聘工作中,组织了7批应届毕业生面试,接收了121名应届毕业生,审批、落户了32名非北京生源进京。科室组织岗前培训,优化报到流程,实行相关职能处室联合办公,体现了一站式的服务理念。

  

2009年,人事处引进了学科带头人4名,学科骨干6名,考核拟调入人员61人,实际录用48人,接收军转干部2人。院长亲自带队到现餐饮管理中心主任徐友所在部队考察了解情况。


在海外人才引进工作中,人事处认真做好人才寻访接待,快速提供反馈信息,组织符合应聘人才特点的面试答辩。科室从细节入手,多方协调,为引进的海外人才提供了便利、高效的服务。并分别到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和北京海外学人中心,为引进的海外人才办理“单位立户”手续。


规范

人事处制定、下发了医院《岗位设置实施细则》,按照《实施细则》对专业技术人员按技术等级进行聘用,重新核定岗位等级工资,兑现及补发岗位等级工资。


在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聘任工作中,人事处出色地完成了各项职务评审聘任工作。包括:院高评委评审审核工作、北京市高评委评审工作,上报市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专家,提前下发《职务晋升相关要求的通知》,组织北医教授、副教授的评审工作等。


在人才资助申报工作中,我院获北京市“十百千”卫生人才经费资助十层次人选1人,百层次人选2人,获2009年度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2人,入选北京市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学科骨干2人,获北京市留学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1人。

2009年,人事处组织对在院工作两年以上派遣员工,进行专业考试及科室测评。严格按照竞聘程序,组织进行了护士长竟聘工作。此外,还组织进行职工年度考核、干部述职测评工作,重新修订了《职工年度考核办法》,完成了考核工作,并完成2008年、2009年度中层干部述职的组织和民主测评的汇总上报工作。

  

服务

2009年,人事处认真做好援外医疗队后勤保障工作,他们主动与援外家属联系,帮助家属解决实际困难。协助市卫生局国合处,组织了两批回国休假队员座谈会。组织休假队员体检,并协助健康咨询。组织援外家属举行2010年新春联谊会。

和谐

2009年,人事处与房管科配合,对1000余名职工的工资收入进行核定、计算,为发放住房补贴工作做了大量的准备性工作,目前,该项工作还在继续。人事处完成了全院人员的数据库管理及信息统计工作,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退休费数据库的上报工作,此外,还协助院史志办核对、查找相关资料,并负责处理人事争议及信访工作。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