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55线路检测中心
English
路径导航: 首页 >>党群园地 >>我敬我业

为了谁

发表日期:2011-09-13 来源:急诊科 作者:王 真 本页责编:李春慧,原驰
人阅读
 

从事急诊工作23年了,救治过无数病人,再见到有些病人时还会回忆起一些片段,但是有一位病人却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磨灭不掉的印象,而且每次想起时都会有各种复杂的情绪交织其中。

事情发生在20047月的一天,当时一位200斤重的患者院外发生猝死送来急诊,我和其他几位大夫马上进入紧急抢救状态,心外按压、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开放静脉、肾上腺素静脉推注等口令娴熟地从我嘴中发出,一边指挥着抢救,一边向家属询问病情、病史,希望能从中找出一点线索,但无助的家属一边哭泣,一边断续地说着患者的发病情况。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同事们已是挥汗如雨,但患者一点恢复自主心跳的迹象都没有,此时心外按压已半个小时了,心电监护仍是直线,我继续尽最大努力坚持着。面对超重的患者,每按压一次都会比正常人付出更多的体力,又是七月流火的夏天,同事们已明显出现了体力不支,这时瘦弱的护士又顶上去,让大夫稍微有喘息的机会。按压40分钟时,患者出现了室颤,“电击除颤”,除颤后患者出现了短阵室速,接着又是直线。这一次让我们看到了一点希望,继续心外按压、除颤、给胺碘酮等药物……。

经过3个小时的按压及其他治疗,奇迹出现了,患者的自主心跳回复了,但仍然有各种室性及房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呼吸及意识状态未恢复,血压也不稳定,但不管怎麽样,患者有了生还的迹象。这时,参加按压的大夫全都瘫坐在椅子上,白大衣已湿透,身上大汗淋漓,喘着粗气,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患者的心跳恢复了,但呼吸意识未恢复,仍然不算是复苏成功。接下来的复苏后治疗才是对医生水平的真正考验。患者出现了复苏后常见的高热、肾衰无尿、水肿、各种心律失常、低血压,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等综合征,每一种症状处理不好,都会导致患者在此出现心跳骤停。针对每一种情况,我们都给予了仔细评估和治疗,经过一周的治疗后,深度昏迷的患者开始对外界强刺激有了微弱的反应,并出现了1-2/分钟的微弱自主呼吸。经过两周治疗后,患者开始出现了躁动,呼吸次数逐渐增强,但肺部感染加重,患者高热达到42℃,并出现了严重的人机对抗和呼吸衰竭

就在这时,我突然接到了母亲打来的电话,告诉我父亲病危,正在医院抢救,医生已下了两次病危通知,让我赶紧回家,我从母亲带哭腔的声音里意识到了严重,因为她从来都不这样说话。我赶紧让爱人买机票,利用这段时间抓紧看了一下这个病人和新收的病人,分管大夫交代病人病情变化随时联系我,就急急忙忙赶往机场,路上一边电话询问父亲的病情,一边和主治大夫讨论治疗方案。下了飞机直奔医院,父亲呼吸困难已不能说话,家人都围在身边焦灼万分。检查结果父亲因肺气肿感染合并了急性呼吸衰竭,经过抢救治疗后收入ICU进行呼吸机治疗,我在外面守了一夜,清晨还没看到父亲怎样,即接到了这边医院分管大夫的电话,病人病情出现变化,我就电话和分管医生讨论病情,告知处理意见。

经过一天一夜的抢救,父亲病情没再恶化。可我接到这边医院的电话却越来越勤,我知道病房刚建立,我是病房主任又兼主治医,所有的治疗方案都是我定的,每天都要调整,年轻大夫对呼吸机的使用不熟悉,面对如此危重、复杂的病人,他们是应付不了的,而此时病人的治疗也到了关键时刻。多年来父母身体还好,现在父亲病危,学医的我成了家里人的支柱,却在这时要离开。我面对着两个危重病人,必须要做出决定。好在母亲理解我,和父亲说了我要回去的决定。去病房和父亲告别时,父亲拉着我的手说:“你还回去啊?”眼里充满了我留下来的期盼,我知道这时我不仅是他的女儿,更是一名他信赖的医生。我和父亲说了这个病人的事,父亲听完了说:“你还是回去吧,我这里还有其他人呢。”我不敢再呆下去,怕我改变主意,就这样眼圈里含着泪水上了回京的飞机。

回来后我就查看了病人,原来患者咬破了气管插管,导致呼吸机不能正常工作,因为破口隐蔽,完全靠经验和对呼吸机的了解判断。后经过治疗,近20天时患者清醒了,虽然仍有气管插管,患者不能说话,但他示意家属将他扶起,双手合在一起作揖向我们表示感谢。近一个月,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撤机。经过两个多月的悉心治疗,患者康复步行出院。虽然心外按压近3小时,患者没有心外按压时的肋骨骨折等并发症,心肺复苏成功率在我国不到1%,这种高难度的病例痊愈出院更是罕见。

庆幸的是,我的父亲也在大夫的悉心治疗下,住院3周后出院。虽然这件事已过去了很久,但每当想起时仍不能平静,结果是皆大欢喜,可万一父亲病情出现变化,后果都不敢想。

作为一名医生,我经常面临选择,为了谁,为了什么便是我抉择的依据。多年来,家人理解我、支持我,而我的事业和我的坚持都离不开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