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北京市医院管理局的要求,今年北京市21家三甲医院将统一更换工服,这次涉及到的医院范围之广,工服数量之多,更换种类之繁杂都是史无前例的。
如此庞大的“工程”对于医院也是史无前例的,4月17日我院设备处接收了第一批工服,到目前为止已经持续近3个月,陆续接到工服、鞋、床上用品等约30多种,数量达46000多件。
在接收第一批衣服时,处领导便做出明确要求:发衣服决不拖拉,来一批发一批,为下一批到货的衣物腾出放置地点;所有衣物账务落实到个人;对于领取后衣服不合适的先进行登记择日统一调换。做计划的目的是未雨绸缪,但在实际的操作中还是遇到了很多困难。
首战不利,总结经验
第一批来院的衣服是按箱送达的大夫服,每箱上都标记了衣服种类、型号、数量。早上八点半广播后,我们根据公司给的发货明细单通知各科室来领取衣服。起初我们按部就班地按照计划发放,登记的是什么型号便从相应箱子里取出下发,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来领衣服的科室在领物口排起了长队,这可把我们急出了一身汗。因为我们发现存在着几个大问题:第一,送的衣服数量不够;第二,箱上标记的型号和数量与实际拆箱清点的有差异,例如箱子上写着男大夫冬装里面却混搭着女大夫冬装;第三,种类繁多,一种衣服少的有七八个型号,多的有十多个型号,而且不知分布在哪些箱子里;第四,排队的人越来越多,可发衣服的进度却停滞了。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只能硬着头皮上,一件一件地找。这也就出现了屋里找衣服的人互相大声提醒着自己找到的型号,屋外领衣服的人也尽量大声地让拿衣服的听见自己需要的型号,屋里屋外好一番热闹景象。如此两天,大夫服总算是告一段落了。
改变发放策略,提高工作效率
总结这两天的工作后,我们发现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于是经过科里小组的讨论,决定根据送来衣服的具体情况把整个衣服发放的流程重新安排,衣服发放过程中的细节也重新做了详细的布置。几天后我们便迎来了第二批衣服,这次我们先与厂家一同把衣服拆箱并对照我们整理后的清单一一核对,然后按照男女把衣服摆放成两堆,再按照型号大小顺序摆放好,这样拿衣服时便可做到心里有数、得心应手了。
两个小时的准备工作后,我们已是满头大汗,喘口气便通知各科室来领衣服。由于有了充分的准备,这一次,除了没有送到的衣服,其它全部是又快又准确地落实到了人头上。这一次让我们有了很强的满足感,也大大增加了我们以后工作的信心。

在后面工作中接收的货物越来越多,甚至一次就接收好几种,但如果还是按照一次发放一样物品的话,在医院有限的库房资源下,那么多衣物肯定是无法承受的。于是科室又进行了讨论,决定把发物前的工作做得再充分一些。为了在一次发放多种物品中做到高效率,我们在原有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在发放前自己动手将各科室的物品先做整理,然后按科室将物品装箱,这样科室一过来就可以直接领走他们的所有物品。但这也大大增加了我们自己的工作量,所以科里老的少的齐上阵,只留下一个人在科室保证日常的工作。这边是库房衣服发放干得热火朝天,那边是科里留下的一个同事忙得不可开交。付出总会有回报的,经过调整后我们在工作效率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一天就将两三种物品全部发完毕。在经过多次多种的考验后,我们也有了一套固定的、成熟的、高效的工作流程了,在后来的工作中我们遵循事前做准备,事中做记录,事后做总结的原则,将衣服发放的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
后续工作有条不紊
说衣服发放是个“大工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它的后续工作量也很大。衣服不合适的、特体的、有瑕疵的等等,这些都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一一去调换,去补充。由于衣服发放数据不能立即录入系统,再加上品种繁多,数量很大,单凭手工记录实在是繁琐,统计起来也很麻烦,所以我们将所有领衣服人员的情况按照衣服品种分门别类地制作成电子表格,标注上姓名、性别、工号、衣服号、衣服品种、实际领衣件数、备注等等,一个一个地录入,并经过至少三次的核对,把资料整理完成,在后面的数据统计工作时就会一目了然了。
但不论准备做得多充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会有新的问题出现。错号的、没领到的、发衣服时的体型和当时量衣服时变化较大的、衣服试穿后不合适的……后续来电话询问衣服、换衣服的人络绎不绝。起初计划是把这些情况全都记录下来,再与厂家沟通,但实际情况是医院同事催得紧,厂家答复来得慢。一天一天的积累使得后续工作量越来越大,且进度停滞。基于对工作的认真负责,科里决定先由医院内部进行自行调换,由科里负责询问各科室的衣服情况,然后进行记录,再将剩余的衣服进行整合。

为了方便医院内部的调换,我们在科室里腾出一块空地摆起了“地摊”,“地摊”里的衣服是因为型号不合适或者离职退休退回来的衣服,但数量也是很有限的。说时容易做时难,一方面每当有人拿着衣服来调换,我们都要先看看箱子上记录的剩余衣服型号有没有可以调换的,如果有就进行调换。每次不但要在原有的纸质清单上做更改记录并签字,同时要更新电子表格中的数据,两种情况必须同步进行。如果没有,我们也将记录下来他们的更换型号和联系方式,以备日后调换使用。另一方面我们不时向厂家反应这边的情况,要求尽快解决问题。因为科室人员有限,也因为换衣服的工作实际操作复杂多变,所以为了不影响大家的日常工作,也为了不增加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和不增加工作的复杂性,科室有经验的老师主动承担起这项工作。虽说调换需要脑力的集中,但也是需要体力的支持的。有时好几个同事来调换,负责的老师都会耐心地在“地摊”里一件一件地找,有时要翻好几个箱子。这样的工作一直持续着,到目前为止剩下的衣物型号除了特大号就是特小号,已经没有可更换的空间了。
有辛苦、有收获
从发衣服到后续工作的基本完成已经将近三个月了,在这三个月的工作里既有辛苦也有快乐,辛苦是我们在人手不充足的情况下既要保证衣服发放的顺利进行,还要保证日常工作的照常开展,期间还接到了三甲医院评审的通知,这又无形增加了我们的工作量,在前两个工作的空隙还要做评审的准备工作。
特别要感谢科室里其他部门同事的支持,经常是忙完自己的活后直接过来帮忙。在没有制冷设备的情况下有时男同事都要赤膊上阵,年纪最大的老师几度险些中暑,还因为炎热引起了肠胃紊乱,好几天都在吃流食;在繁忙时甚至一天喝不上几口水,上不了一次厕所;还有身体不好带病还一直坚持在一线的老师,我们总劝她太辛苦了休息会儿,但她却开玩笑说:“我不辛苦,辛苦的是我爱人,这些天家里的活全让他干了。”是的,在这次工作上,科里的每个人都付出了自己的全部精力,克服了精神与肉体上的困难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但更让我们快乐的是,每当我们发衣服时,见过那“热闹”场面的人都会跟我们说一声辛苦了,有些熟悉的同事还会给我们带水,在发衣服的时间上也会与我们积极配合;每当同事试衣服,对衣服上身效果露出满意的笑容时,都会对我们说一声谢谢;每当看到满满一仓库的衣服,被我们一箱一箱“消灭”干净时,心里就会充满了成就感。
这次工作的圆满完成体现了我院设备处在应对大事、急事上的能力。在如此庞大的“工程”面前,处领导一直掌控大局,周密考虑,科里的同事精诚合作,克服了一个又一个新出现的困难,在实实在在的工作中收获了宝贵的经验,最重要的是在团队的合作中增加了科室的凝聚力,让我们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