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接力站 中联部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日常纪事
今年的夏天,在新冠病毒的骚扰下,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工作更加繁琐和繁重。7月初的一天,北京的疫情刚刚好转,这天下午,一位大叔来到了中联部门诊部。“大叔,您近期有没有发热、咽痛、咳嗽啊,有没有去过高危、中危地区啊”,按照预诊分诊的流程,小牛进行第一关的筛查工作。有着多年临床经验的她感觉患者状态欠佳,果然,机测体温39℃。她将患者安置在我们准备的遮阳伞下休息,水银体温计复测体温,并通知医生,给患者发放外科口罩,登记患者相关信息。患者复测体温为39.2℃,医生详细询问病史、症状,向卫健委、上级医院主管部门、居委会汇报,告知患者情况,替患者呼叫120转运病人就诊发热门诊。同时维持好其余就诊患者的医疗秩序,向急救医生交代患者情况,送其离开。所有的工作均有条不紊进行着。36度的高温下,患者在伞下,握着我们提供的冰袋和矿泉水,我们在伞外,穿着隔离衣、全副武装,汗流浃背。送走患者后,我们随时保持与感染科、放射科的联系,了解患者的筛查情况,当都是阴性的结果出来时,已是深夜23:20了。
又一个忙碌的早上,等待分诊的病人已经排起了队。一位中年妇女推着一位老奶奶,没有排队,直接来到门前。分诊的护士主动上前,“是老太太不舒服了吗?脸色很不好啊?”“是的,昨晚她就说不好受,还摔了,早上我回来她还是说难受,又摔了一跤。”家属回答道。“我觉得老太太状态很差,您现在就拨打120吧,我给您叫大夫去”分诊护士说道。得到通知医生立刻来到了大门外,“老奶奶,您哪里不舒服?”医生一边便询问病情,一边测血压,同时对家属嘱咐“老人家状态不好,赶快打电话,咱们别耽误时间。”就在这个过程中,老人的反应愈加变差,血压测不出来。医生立刻推起轮椅奔向屋内的抢救床,建立静脉通路、做心电图、心电监测、准备除颤仪、吸氧。大家在积极的配合中抢救老奶奶,一直到120急救车到来接走患者。没顾上擦一滴汗,喝一口水,我们立刻对患者的接触区域进行消毒处理。
同样是一个炎热的上午,一位保姆焦急地跑到门诊部,“大夫,我家爷爷胸口痛得厉害,快给我们看看吧。”简单询问情况后,一位医生和一位护士就带着必备物品跟着保姆一路小跑来到李叔叔家。李叔叔有过冠心病,这个季节也是容易发作的时候,一分钟都不能耽搁。进了屋,李叔叔刚刚呕吐了一次,已经含服过硝酸甘油,症状有所减轻,对其进行体格检查后,发现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没有特异的阳性体征。医生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情况,千叮咛万嘱咐,“叔叔,一会让保姆推到门诊来,咱们做个心电图啊,我再好好给您查查,别着急,有情况打电话就行,节省时间。”在医生回去的十五分钟后,李叔叔就来到了门诊进行检查。在做心电图的过程中,疼痛症状再次发作,医生做了详细的体格检查,考虑不仅仅需要除外心肺急性情况,更应注意消化道问题。李叔叔再次疼痛而且愈发焦虑,医生一边安慰患者,安排助手拨打急救电话,一边组织抢救,吸氧、心电监测、整理门诊病例记录……急救车到来后,详细交代了患者的病情,为老人的后续治疗抢到了黄金时间。在送走李叔叔的几个小时后,急诊医生反馈了检查结果,考虑急性胰腺炎,已安排患者住院,我们悬着的心又一次平稳落地。
小小的卫生站,是最先接触患者的地方,也是大医院的前哨,保持生命通道的通畅正是小哨所做的大贡献。因为在生命里,分分秒秒都决定着不同的结局,这需要我们有过硬的临床技术、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对生命的敬畏。社区卫生服务站是生命的接力站,我们必须为患者的健康与生命负责。为此,我们一直在努力!
上一篇: 疫情期间 我在发热门诊坚守
下一篇: 疫情中我们如此弱小却又如此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