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阅读】读《因为是医生》有感
——我院第六届“点亮美丽人生”全员乐阅读读后感
2020年10月,结束院总生活后,正好看到书架上《因为是医生》这本书,再次拿出来翻了翻。这本书的作者叫陈罡,是协和医院肾内科的一名大夫。第一次看这本书是在他手下轮转当住院医的时候,当时看完就泪眼婆娑。
这本书是他当院总期间的故事,随着书中一个又一个故事,脑海中总能联想到自己出院总期间碰到的患者。院总的生活是枯燥,但又紧张而充满挑战的,日复一日的会诊、值班,值班、会诊,每一次面对新的病人,都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我们一起出院总的四个小姐妹,每个人心里都紧绷着一根弦!
“未选择的路”,讲述作者遇到一位可疑肺栓塞的患者,所经历的头脑风暴和当机立断。作者文后感悟:“病人不会按照教科书来生病”,“疾病诊断的顺序是常见病,多发病,少见病,罕见病”。在临床时,感觉这些道理都懂,但遇到急会诊患者,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出尽可能正确的判断时,每次的感觉都是紧张、刺激。我值班期间,时常碰到“低氧血症”会诊,其中不乏肺栓塞的鉴别诊断,每当遇到一个新的患者,我们就开始边了解患者信息,边快速“头脑风暴”,筛查每一条我看到的、听到的信息。患者是否有肺栓塞高危因素?验前概率有多大?是否高危?需要立即完善床旁心超或CTPA检查吗?需要立刻干预吗?尤其夜间,做出判断后,如果需要还需联系相应的专科二线,心中难免会挣扎……
“夺取死神手中的镰刀”。回想起一天中午,刚坐下吃饭,电话响起,说有个病人心率快、脉氧低,请急会诊。放下筷子,冲到病房,发现血氧才70%多,立马备好抢救车,边询问主管大夫病情,边持续面罩给氧。再了解病情和查体后初步判定为急性左心衰,诱因是肺部感染,立即给予相应处理后,患者症状好转些,转入干部ICU。走出ICU,患者家属起身鞠躬感谢,心中是欣喜,是成就感。
但也有失意的时候,第二个夜班,就碰到一个术后的年轻女患者,室速请急会诊。这是个“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故事。患者是结肠癌多发转移,我们虽然做了减瘤手术,但患者已肝转移、胆管转移,已经出现梗阻性黄疸和肝衰竭。患者枯瘦嶙峋、全身皮肤巩膜黄染,是个“小金人”。患者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父亲陪同看病。我到床边,患者室颤了,除颤、用药、心外按压。患者PH已经6点多,指导抢救的同时,我抽身准备跟老人谈话,劝老人放弃。老人已白发苍苍,一遍又一遍跟我诉说孩子的可怜遭遇和悲惨命运,老人跪下哀求,老人不想孩子遭罪做气管插管,但又不想放弃。我立马搀扶起老人,再次回到床边,继续抢救,但结果是失败。老人哭成了泪人,我也眼泛泪花……
就如书中所说,我们是四处救火的“消防员”,在这期间,经历了多少人的悲欢离合。八个月的院总生涯,免不了多方扯皮,鸡毛蒜皮,也练就了自己一身迅速判断疾病轻重缓急的本领,先解决最紧急最要命的,再会诊平会诊。
八个月内科总值班的工作转眼结束了。在出任院总期间,赶上了新冠疫情,虽然不能像许多师长、朋友一样奔赴前线,但作为住院总医师坚守本院,一周平均在岗6天,每隔3天一个夜班,负责全院的会诊,也可以说是切切实实参与了这场战役,为前线战友坚守后方阵营。由于住院总流动性强,暴露风险相对较高,我们每接触一个患者都仔细消毒双手,尽全力避免院内感染。疫情期间,每次去急诊都全副武装,问病史时除了与疾病相关的问题以外,还会增加“必问必查”项目。在这期间,体力和心理都承受着莫大的压力。疫情期间住院的病人大多病情重、合并症多,因此我们夜班抢救次数增多,从开始的底气不足,到后来的镇定自若。感谢这一段宝贵的经历,有所得,有所悟!
上一篇: 【乐阅读】读金一南《走向辉煌》有感
下一篇: 【乐阅读】《钟南山-生命的卫士》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