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肩作战,共同守护医学照护的人文之光
——腹膜肿瘤外科医务社工实习报告
一、实习情况概述
1、实习时间:
2021年12月22日—2022年1月21日,总为15天,共计120小时。(12月实习天数3天,1月实习天数12天)
2、实习内容:
(1)每日跟随医生查房,观察医患沟通方式,识别记录患者需求。
(2)与患者、家属进行个案访谈,发现问题进行干预,及时与管床医生反馈患者状态。
(3)记录每日实习心得,与医护人员交流医学人文相关研究内容。
3、工作量:
深入访谈患者人数22人、患者家属8人、医护人员8人(含医学生5人、监护室护士1人、监护室护工1人、病房护士1人),访谈次数60余次。
4、工作方法:
(1)选择干预对象:
通过带教老师推荐、查房中发现、阅读病历识别的方式,寻找有需求的患者选择方式介入,建立与患者及家属相互信任的专业关系。
(2)访谈与预估:
根据患者基本信息,对患者、家属进行个案访谈。围绕过往就医经历、心路历程、社会支持、当前困惑等维度,倾听访谈对象发言,观察患者情绪状态并完成预估。
(3)计划与干预:
分析个案问题需求,与医生交流确定个别化工作目标,访谈中应用专业方法对患者出现的非理性信念、认知、评价或看法进行识别与干预,纠正认知偏差,缓解负性情绪。
(4)反馈与反思:
将患者出现的负性情绪、阶段干预效果及时同管床医生反馈,帮助掌握更多患者心理、社会方面的动态。整理访谈内容,总结每个个案访谈的内容结构、节奏效果等方面的不足并修正。记录每日行为和思考,与带教老师的交流做好下一步工作计划。
二、患者现状问题与需求
结合访谈中患者较多表述内容与笔者的观察反思,探究患者的特点及负性情绪问题背后的需求点。下面分别从个人、家庭支持系统以及一些值得关注的现象三方面展开论述。
1、个人
(1)矛盾心情与痛苦压力疏解的需求
患者自身的生理、心理痛苦不愿向亲人或无处可表达(患者:“认为自己拖累了全家”、“不愿意麻烦别人”、“不说是因为不想让家里人担心”),但内心的焦虑和委屈总需要一个出口,如此矛盾让患者思想负担过大,心理压力亟须得到释放。
(2)理性适应身体变化的需求
患者不清楚自身突然发生的变化状况的原因(如渗液、肠梗阻、手脚麻木、后背疼痛)以及哪些症状是正常的,导致对自身变化的过度敏感和紧张,甚至主观采取减少进食的方式避免可能导致的痛苦。此时,帮助患者理解治疗带来的常见身体反应、科学普及避免误区等方面有一定需求。
(3)朋辈群体支持需求
多数患者表示,当与他们相同处境的病友在一起时,彼此之间有“抱团取暖”的感觉,相互之间的照顾与鼓励、陪伴交流,为他们带来支持作用。甚至,一些不愿为人所知的、内心深处的矛盾和负面情绪,在与病友之间的沟通中,能达到彼此的共鸣,并进一步加工转化为积极情绪。患者和家属普遍表示,期待科室内能定期举办病友之间、医患之间的沟通交流会。
2、家庭支持系统
(1)疾病治疗、家庭护理知识信息获取需求
对于基本治疗,在院陪护的家属们表示医生工作忙碌,一些想询问的问题在查房时间不能得到解答。同时家庭照护者并非专业医护人员,对医疗专业及护理知识理解与实操能力不足,他们希望获得专业的科普宣传与讲解。
(2)家庭照护者的喘息需求
面对肿瘤患者,家庭照护者除了需要回应患者需求,自我内心的苦闷情绪无处表达与消解。此外,他们往往还承担了多重社会角色,角色混乱或冲突带来了巨大的身体、心理压力,应关注这一群体的心理状态,并提供喘息服务,避免照护支持系统的崩溃,发挥家庭积极支持功能。
3、一些值得关注的现象
(1)医护人员安慰的力量,点燃患者希望的火苗
医护人员的特殊身份在患者及家属心中位于权威地位,他们非常在意医生的言语态度,内心是渴望被关注,与医生多交流又怕被反感的矛盾,甚至主动找护士诉说内心痛苦。(患者:“XX医院医生一句话我一下崩溃了,没有希望了”、“想问大夫怕他们嫌我事多”、“听到大夫说,我才一下就放心了”)。医护人员的态度与言论就像是患者情绪的风向标,因此,来自医护人员的倾听、回应,在患者心理照护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患者“主观比较”带来的负面影响
笔者发现,患者会对同在疾病治疗处境中的患者产生关注与比较,体现在与同时期住院、个人社会系统中如亲友同事中的患者作为参照系,对其治疗过程与结果关注、评估并与自身进行比较,产生自我否定情绪,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这一点在患者功能恢复较差时表现更明显,如在加强监护室中,患者对转出者非常关注,(患者:“XX怎么短短几天就出院了”、“别人有像我这样的吗”),重点关注并给予患者耐心澄清有助于缓解焦虑急躁情绪。
(3)餐饮现状与少食多餐的矛盾
对于医嘱中少食多餐的需求,一日三餐定时供应的饭菜在送来后没有妥善保温措施,或加热设备,无法满足非用餐时间进食需求。此外,有进食需求的患者普遍表示对食堂订的饭菜口味不甚满意,不能满足营养补充、少数民族的特殊饮食需求等。
(4)信息宣传方面
患者获取本科室信息主要通过网络与新媒体平台、医生推荐,年轻患者主要通过微信公众号、病友群等方式获取信息,中老年患者信息获取渠道和内容明显减少。人文医学宣传方面,访谈对象表示对当前治疗新技术内容及成果、疾病护理知识科普、病友及家属间经验交流分享的需求。
三、工作计划
1、为有需求的患者及家属开展个案、支持小组、医患交流会活动。
2、尝试完善平行病历书写、患者院外追踪管理,搭建患者个案管理体系。
3、针对加强监护室特点与患者需求,设计心理层面的功能锻炼活动。
四、反思与总结
记得初入科室时,李主任说“成功是例外,失败是常态”,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医学并非万能,但每一位访谈对象,提到腹膜肿瘤外科,无不感动、敬佩于这里的医技医德。这基于科室医护团队共同的目标和努力,同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腹膜肿瘤外科为医务社工提供了学习实践的机会,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痛彻心扉的绝望,苦难中的坚强,更加理解了患者的希望,也更清楚守护他们希望的意义。
实习这段时间,与老师的交流、与伙伴的磨合,都让我受益匪浅。参加科室学习会、卫生大扫除,学习如何指导患者功能锻炼,让我体会到成绩背后的细节和付出;对叙事医学、全科医生、分级诊疗体系的探讨帮助我们进一步明确研究方向。我们以所见所学指导反复实践,访谈逐渐变得更能掌握节奏,不再像刚开始时的局促不安。在反思中不断优化访谈结构,精进对访谈对象问题的回应,识别、消除患者不确定感的同时,注意价值中立,多做实事,用倾听和在场回应患者的需求,为医患搭建沟通桥梁,帮助患者树立积极配合治疗的信念,是医务社工努力的方向。在未来的实践中,愿医务社工能与医护团队一起并肩作战,共同守护医学照护的人文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