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55线路检测中心
English
路径导航: 首页

利妥昔单抗可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

发表日期:2012-03-02 来源:药剂科 本页责编:王占荣,原驰
人阅读
利妥昔单抗是一种单克隆抗体,一项开放标签研究显示,它可安全地治疗对标准的熊去氧酸(UDCA)治疗应答不完全的原发性汁性肝硬化(PBC)患者。

研究细节呈现在今年二月出版的由Wiley-Blackwell公司代表美国肝病研究协会出版发行的期刊《Hepatology》中,研究报告说,利妥昔单抗成功地降低了碱性磷酸酶(ALP)——一种用于测量损伤的蛋白质——的水平。

根据美国国家糖尿病消化道及肾脏疾病研究所(NIDDK),PBC——一种以管发炎为特征并最终导致汁淤积和损害的自身免疫性肝病——通常发生于年龄在40和60岁的人群,主要影响女性。医学研究已经确定在高达95%的PBC病例中有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PDC-E2抗线粒体自身抗体(AMA)的存在,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PDC-E2是与身体能量产生有关的酶。

目前,PBC标准疗法是UDCA或对已进展为终末期肝病的患者进行肝移植。然而,以往的研究表明,UDCA可能对高达40%的PBC患者无效,且有10%的患者可能需要肝移植或死于该疾病。

研究小组纳入了6名年龄在18岁至65岁的患者,他们被诊断为PBC并对6个月的UDCA治疗的应答不完全。在这个开放标签研究中,参与者在第1天和第15天接受利妥昔单抗1000毫克静脉滴注,并追踪观察52周。两例患者只接受了一剂利妥昔单抗,其中一人是由于潜伏的水痘活化,另一人是由于病毒性呼吸道感染

试验结果发现,利妥昔单抗是安全的且PBC患者耐受性良好,没有报告严重不良事件。在治疗后16周,患者的免疫球蛋白IgG、IgM和IgA水平显著降低,这三者是通常存在于血液中的抗体,而IgM抗体在PBC病例中常常升高。此外,线粒体定向异常抗体(AMA)在治疗后也有所减少。然而,这些指标在36周时又恢复到基线水平。此外,血清碱性磷酸酶一直下降至治疗后36周。

作者指出,利妥昔单抗治疗可通过多种途径在临床上改善PBC,包括通过损耗记忆B细胞来减少抗线粒体抗体,增加与免疫应答相关的调节性T细胞,以及调节与炎症有关的细胞因子的产生。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