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急救技能 提升应急处理能力
——援瓦医疗队员定期开展CPR培训演练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为进一步提升医疗队员遇到紧急突发情况时的应急救治能力,2月2日,援瓦中国医疗队在临时驻地开展心肺复苏(CPR)和除颤仪操作专项培训演练,心内科主任医师叶慧明主讲,医疗队全体队员参加。
讲解心肺复苏的技术
心肺复苏(CPR)和除颤仪操作使用虽是医疗队员们都已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但是身处医疗卫生条件有限的瓦努阿图,呼吸心脏骤停抢救技能培训演练仍是医疗队定期重温的必修课。
心脏骤停是心脏性猝死(SCD)的直接原因。其病理生理机制最常见的是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室颤和室速),其次是缓慢型心律失常或心脏停搏,较少见的是无脉性电活动。数据显示,院外心脏性猝死在美国的发生率约为103/10万,抢救成功率只有5.6%,而在中国的发生率为41.84/10万,每年约有54.4万心脏性猝死。鉴于心脏骤停生存率很低,抢救成功的关键是及早进行心肺复苏(CPR),而心肺复苏的关键是胸外按压和早期除颤。叶慧明医生从心肺复苏技术、除颤仪的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和标准的示范。
示范除颤仪的操作
理论讲解结合实际操作,各位队员练习医疗队配备的体外除颤仪和多功能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仪的操作使用。通过此次培训,进一步提升了医疗队员心肺复苏救护能力,增强了救援力量,在援外医疗工作中,身体力行地做到“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
温馨提示:
心肺复苏其实并不难,全民都可以学习掌握。如发现意识不清、躺倒在地的病人时,可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一摸二探三呼叫:摸脉搏、用手探知有无鼻息、赶紧呼叫他人,以判断心脏是否骤停。
2.胸外按压是关键:胸骨下半段垂直按压,胸骨下陷5cm,30次按压,2次人工呼吸。
3.早期除颤复心跳:早期体外除颤可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全民都应学习掌握如何正确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
如果您掌握了胸外按压、人工呼吸技术和自动体外除颤仪的科学使用方法,就有望及时挽救更多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命。
(荐稿:李凯)
上一篇: 8455线路检测中心领导班子 召开2022年度民主生活会
下一篇: 学以致用显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