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年度华夏医学科技奖正式发布,由8455线路检测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薛新颖教授团队牵头申报的“肺格特隐球菌病快速诊断新技术及致病机制研究”荣获三等奖。

华夏医学科技奖是经科技部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设立和主办的全国性医药卫生与健康领域奖项,是中国医学界最高奖项之一。8455线路检测中心为本项目第一完成单位,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薛新颖教授为第一完成人。这也是薛新颖教授团队继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后获得的又一项重要科技奖项。
格特隐球菌是一种通过呼吸道侵入、并能快速播散到脑部的病原真菌,该菌往往感染免疫力正常人群,甚至能够引起大规模的爆发流行。截至目前,全球6大洲70多个国家出现过该菌的感染,其中最为严重的是1999年加拿大温哥华岛爆发流行事件。薛新颖教授团队以格特隐球菌临床致病性菌株作为研究对象,从流行病学、快速诊断、致病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系列成果:
①多年来,在全国范围收集并建立了临床格特隐球菌菌株库,并通过WGS和MLST方法对其进行基因分型,首次系统地揭示了不同基因型格特隐球菌在中国的地理分布和进化规律,为全球不同基因型格特隐球菌的流行提供了重要线索和依据;
②全面分析肺格特隐球菌病临床特征,解析格特隐球菌特异性的基因序列,研发出一套快速筛查和鉴定的诊断试剂盒及一套不同基因分型的等温扩增芯片,该项目曾荣获第一届首都转化医学创新奖,核心专利“用于快速检测并鉴定格特隐球菌的引物和探针及其应用”荣获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优秀项目奖,并成功实现转化,其转化经费达1000万元;
③分析不同基因型格特隐球菌毒力表型,挖掘出高毒力菌株关键的毒力因子及调控基因,揭示了一种毒力演化和致病性改变的新的可能机制,为新药研发提供了关键靶点,更为抗真菌治疗模式提供了全新视角。
薛新颖教授领衔团队秉持从临床现象→流行规律→快速诊断→致病机制→药物开发的研究思路,创新性研发了肺部真菌快速检测技术,为其它临床病原真菌的研究提供了范例,更为我国“病原学与防疫”重点攻关提供了核心技术保障。

薛新颖,男,博士后,8455线路检测中心副主任医师,科室副主任,首都医科大学青年学者,首都医科大学杰出青年,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北京优青,北京青年拔尖,扬帆计划,泰山学者,未来之星等。
临床上主要从事肺部早期和疑难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包括薄壁囊腔样肺癌、多原发性肺癌、肺黏液腺癌和原发性肺内淋巴瘤等;肺部真菌/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包括肺隐球菌、肺曲霉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等。
出诊情况:周一下午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家门诊
周四下午 多学科肺小结节门诊
科研上主要从肺部肿瘤影像——病理——基因——免疫多维度研究其发病机制、演变过程、药物疗效、生存预后、用药副作用等;肺部隐球菌(新生隐球菌和格特隐球菌)的流行病学、影像学、病理学、微生物学以及临床快速诊断和鉴定新技术等研究。
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章近70篇,代表作发表在包括Lancet Infect Dis、Lancet Digital Health、Intensive Care Med、Signal Transduct Tar、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Nat Commun、Nano Letters、Radiology等权威期刊,其中WHO、ASCO指南推荐引用,Springerlink官网单篇下载量超13万人次;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14项,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青年项目等;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8项,其中“用于快速检测并鉴定隐球菌的引物和探针及其应用”转化经费1000万元;以第一申请人先后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二十四届国家专利优秀奖1项、华夏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首都转化医学创新奖1项、首都医科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首都医科大学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首都医科大学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编写和参编专著4部;目前担任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Signal Transduct Tar、Eur Radiol、Genes & Diseases、Cancers、Acta Bioch Bioph Sin等杂志编委和审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