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统计分析显示,生病后患者平均服药的品种是3-5种,部分患者甚至超过10种。一个小小的感冒,既要抗感冒症状,又要止咳化痰,还可能因为继发细菌感染吃个抗生素,再加上几个中药,简简单单到3种;再说常见的冠心病,既要控制心率,又要控制血脂,还要常规抗血小板,再加上改善心肌能量代谢的、降压降糖的,这就已经5种了。生活中,我们常听到患者报怨,每天要吃一把的药!这些药怎么吃?一起吃还是隔开吃,也就成了一个头疼的问题。
不少人都认为,为了避免和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应该自动将不同的药物隔开服用。例如,感冒了,医生开了治疗感冒的中药和西药,于是就将这两种药隔开吃,先吃西药,1个小时以后再吃中药。又如,本来就是长期的高血压患者吃着降压药,这段时间感冒了,医生开了治疗感冒的药,于是也将这些药隔开吃,先吃降压药,过1个小时再吃感冒药。那么,这种自动进行不同药物隔开吃的做法有没有道理呢?
其实,从药学专业知识角度看,这种做法既不科学,也不高效,更多的时候还会带来服药时间安排上的麻烦。试想,如果一天只吃3种药,都是一天3次,将这些药品自动隔开1小时服用的话,从早到晚基本上每隔1小时就得吃一个药,这显然不现实。其实,合理的做法是,搞清楚哪些药能够一起吃,哪些药不能一起吃,能一起吃的药,同一个时间点上先后用水送服就可以了。
这么说,是不是可以简单地判定为,药品需不需要隔开吃,取决于这个药是不是治疗同一个疾病的呢?例如,都是治疗感冒的药,自然一起吃,而感冒药、降压药、降脂药和治疗胃溃疡的药,自然是不可以在一起吃的。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呢?实际上,从药学专业知识角度看,讨论几种药是不是需要隔开吃,与这种药是不是治疗同一个疾病无关,而是与药物性质有关。也就是说,治疗同一种疾病的药,也可能需要隔开吃;而治疗不同疾病的药,也可能不用隔开吃,关键是要看具体药物的化学和药理学性质。隔开吃药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因相互作用而导致药效的降低。
还有许多人认为,口服液、药片容易发生相互作用,不要一起吃,但胶囊不会啊,你看药粉都是包裹在里面的,怎么会和其他药产生相互作用呢?实际上,这种观点也是不对的!因为无论是哪种剂型的药品,只要是口服药,都会在胃液或肠液中释放出来吸收,所以,虽然在吃药前它们各有各的颜色和形状,各有各的剂型,但是在吃进去之后都是混在一起的,吸收入血之后也是在一起的。所以,药品是否隔开吃的问题,虽然与药品剂型有关,但并不是说,胶囊包住的药就可以与其他药品一起吃,而没用胶囊包住的药就不能与其他药品一起吃。
这么一说,是不是觉得特别复杂呢?究竟应该怎样看待隔开时间吃药这个问题呢?其实,这个问题的核心,归根结底还是相互作用的问题。不存在相互作用的药,一般不需要隔开吃;存在相互作用的药,需要根据不同的相互作用类型,来决定是不是需要隔开吃。根据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形式和最终结果,我们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两类:
一、直接接触发生的相互作用
有些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相互接触时就会发生,例如蒙脱石散具有层纹状结构,通过对肠道内病毒细菌的吸附发挥其止泻作用,但同时也会对抗生素、维生素等药物产生吸附,影响药物吸收。所以,当蒙脱石与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联合使用时,按照说明书的要求,建议“间隔一段时间”,一般是1-2小时左右。
又如,很多中药(例如大黄、五倍子、山茱萸等)含有鞣质和鞣酸成分,鞣质和鞣酸会与铁剂、钙剂等形成难溶性的螯合物,最终影响药物吸收。所以,硫酸亚铁的说明书写着“本品与鞣酸等同服,会妨碍铁的吸收”。这个时候,就需要将含有鞣质和鞣酸的中药与铁剂分开服用,减少他们接触的可能性来避免相互作用。
再如,活菌制剂(培菲康、整肠生)在临床治疗胃肠道疾病时很常用,抗生素在临床治疗细菌感染时也很常用,对于有些患者,需要联合使用这两种药。但因为抗生素本身就具有抗菌作用,会对这些活菌进行杀灭,所以活菌制剂与抗生素也不能一起吃,一般需要间隔2小时以上。
二、通过药物代谢或药效作用等其他途经发生的相互作用
也有些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是这种直接接触的物理作用,而是发生在药物吸收代谢过程中,或表现为最终的药效增强或减弱。例如,阿托伐他汀是常用的降脂药,但如果阿托伐他汀与克拉霉素(抗生素)、伊曲康唑(抗真菌药)联用时,由于后者对阿托伐他汀代谢酶的抑制,会导致阿托伐他汀血药浓度和不良反应风险的大幅增加。这种相互作用已经不是间隔服药能解决的,应该选择其他药物或者严格控制用量。
又如,阿司匹林是心脑血管意外的预防用药,但也有人在服用阿司匹林的同时,给自己加三七粉。从现代药理学角度看,阿司匹林和三七粉都有抗血小板活性,无论是一起吃还是间隔吃,只要是联合使用,就会增加患者的出血风险。
再如,一个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补肾的患者感冒了,医生为他开具了感冒清热颗粒或连花清瘟颗粒,他需要间隔服用这二者吗?其实,因为感冒期间不宜服用滋补药的原因,他应该暂停六味地黄丸的治疗,单独服用感冒中药,等感冒痊愈后再开始六味地黄丸的治疗。
所以,并不是间隔服药就能解决所有的相互作用问题,涉及到药物吸收代谢的相互作用,应该调换药物或控制用量,而不是间隔服药。因此,在确定服药间隔之前,应该首先系统地了解一下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类型。
真实临床诊疗中,由于患者开药的科室可能不止一个,而医生对于药物相互作用的注意力有限,所以,建议患者在服用多个药物,尤其是服用来自于不同医院、不同科室、不同医生的多个药物时,一定要向药师咨询,这样才能全面、准确地了解药物相互作用。
对于服用多种药物(包括中药和西药)的患者,我们建议将自己服用的药物列个清单,并向药师进行咨询。药师会进行医嘱重整并甄别其中的药物相互作用,对于确定没有已知相互作用的药物,就可以一起同时服用或先后服用;对于有相互作用的药物,药师会根据这种相互作用的强弱给您提供或减量、或换药、或间隔服药的建议。帮您规划服药时间,提供全面的服药指导。目前,北京市医管局下辖的市属医院都有免费的用药咨询中心,您开完药都可以来这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