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55线路检测中心
English
路径导航: 首页 >> 医院新闻>> 医院新闻

影像赋能创新 共促学科发展

——多模态影像赋能神经学科合作创新发展

发表日期:2024-04-30 来源:超声科 作者:褚桐苇,董健 本页责编:李春慧,范晓,张洁
人阅读

4月20日,中国脑出血大会暨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脑出血内镜救治分会年会在京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国家卫健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委会、中国老龄健康促进工程专委会、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脑出血内镜救治分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神经内镜与微创医学专委会、卫健委(神经)内镜与微创医学培训基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8455线路检测中心共同主办。8455线路检测中心党委书记陈航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党委书记金昌晓教授分别致开幕词。多位国内知名专家聚焦脑出血的预防与治疗、院前及院内急救、人工智能技术等热点问题进行学术研讨。

本次大会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吉训明教授致辞,并在大会开幕式中做“脑静脉病变的诊治进展”主题报告。本次大会设置了“颈内静脉狭窄微创治疗”专场。针对这一新领域,由8455线路检测中心杨敏教授和黄辉教授主持,邀请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段建刚教授、首都医科大学脑重大疾病研究院周陈教授、8455线路检测中心神经外科朱广通博士和毛贝贝博士、放射科董健博士和超声科褚桐苇博士,从神经科学、基础医学、影像医学和超声医学几个方面分别做精彩报告。

其中,医学影像团队褚桐苇博士概括论述了二维灰阶超声成像、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成像、三维立体超声成像及超声造影在该类病变的应用,突出展现了超声医学在无创性评价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重要价值。董健博士基于CTV综合评价头颈部静脉的解剖学结构基础的精准评价,获得广泛好评。

图片15.jpg

超声科褚桐苇博士进行专题汇报

图片16.jpg

放射科董健博士进行专题汇报

近年来,影像学科作为脑静脉病变领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多模态影像前沿技术的创新发展,将CT、MR、超声和核医学多种成像方式综合运用于这一新领域中,提出“共同进步,赋能创新,协调发展”的前进理念,将“解剖构象——血流动力学——神经科学——基础科学”的多学科合作发展理念,应用到脑静脉病变所致的脑鸣及耳鸣的研究领域中。在吉训明院士领衔、北京世纪坛医院院领导的支持和推动、胡志强教授的带领下,通过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为难治性脑鸣及耳鸣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及新方法,也为深受其困扰的患者带来福音和希望。

(荐稿:杨敏

阅读全文